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推行服务全覆盖 促进审批再提速

——吉林省长春市行政服务大厅案例

2017年07月19日10: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长春作为国务院确定的80个“互联网+政务服务” 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之一,始终认真贯彻国务院简政放权相关要求,落实吉林省第十一次、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着眼推动长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机关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创新开展了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工作。2016年7月22日以来,长春市共开通185个服务大厅,全市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办结。通过政务服务综合改革,提高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了政府内部部门、层级、流程的优化。目前,可办理行政审批及管理服务事项1332项,年办件量可达130万件左右,有效推进了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一、聚焦“受审分离”这个核心,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长春市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在设计思路上突出了“受审分离”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坚持整合式创新,形成了具有长春特色的政务服务模式。

一是以“进一个门、上一张网能办所有事”的思路设计改革。“一门式”分“法人一门式”、“自然人一门式”。“法人一门式”在市和县(市)区、开发区两级部署,现有的政务中心转变成法人办事大厅,受理市区两级法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自然人一门式”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两级部署,设立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受理市区两级涉及群众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张网”就是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全程电子化,可追溯、可留痕、可监督。同步建立手机导航系统、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办事大厅,实体与虚拟有机融合、线上和线下良性互动,成为一张能办事、办成事的网。

二是突出受审分离这一核心内容。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受审分离,综合窗口接件、部门后台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核准仍由原职能部门负责,接件、出件环节剥离出来交给综合窗口。办事的、管事的基本上可以不见面。今后,企业办事到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办事到街道(乡镇)公共服务中心,进一个门办多件事,不用到处跑。同样的事情无论到哪办,都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程序,不用找关系,办事不求人。

二、坚持自上而下改革,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最大效应

长春市“一门式、一张网”改革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深度和广度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尝试。

一是坚持市级统筹、自上而下,确保全市办事系统和大数据互联互通。“一门式、一张网”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由市里一家主持开发建设,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各城区、开发区的重复建设、重复投入。

二是坚持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网打尽”。与法人、自然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相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基本上做到应进必进。目前,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理。

三是坚持“一门式、一张网”实现服务全覆盖。改革覆盖市、县(城区、开发区)、街道(乡镇)、社区等各种类型不同、权责不同的单位,在统筹协调的前提下同时开始试点。长春市按照统一标准,在大厅建设上,功能区划分、人员配备、设备采购等,各级大厅(乡镇、街道)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执行。在各县(市)区和开发区推行了实体政务大厅改造, 到目前,长春市本级1个政务服务中心,15个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169个街道(乡镇)的公共服务中心,共计185个实体办事大厅试运行,开门接待企业和群众办事。

四是坚持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相结合。2016年11月初,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和手机办事大厅。在实体办事大厅试运行后,网上大厅、手机大厅与实体大厅相互融合、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办事大厅同时启动实施,电子证照库、大数据共享中心在省政务公开办的支持下已经形成雏形,未来还要启用自助终端和微信公众号,可以说做到了集政务改革先进技术之大成。

三、完善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相关配套改革,促审批效率再提高

为了破解“审批难、审批慢”这一难题,加快审批提速提效,长春市以“一门式、一张网”为基础,推开各项提速改革。

一是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受自然条件限制,长春一年只有6 个月的建筑黄金施工期,以前程序复杂,需要提交的材料多、手续繁琐,各项审批权都在部门手中,自由裁量权宽松,企业跑一个项目的审批到竣工验收,理论上需要300多个工作日,往往也就是两年左右的时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快审批提速提效, 2016年我们开通了基本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快速通道”,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整了审批流程,研究制定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的意见》,制定出台了《长春市基本建设并联审批领办服务实施办法》,为项目单位提供从选址立项一直到开工许可全过程的领办服务。以前串联审批办理共涉及发改委等13个部门及单位,46项审批及管理服务项目,29枚公章、加盖41次,至少18批次实地现场踏查,302个审批工作日。我们通过实行并联审批,将现场踏查由18次整合为2次,建设规划许可申报材料由78项减至21项,施工许可申报材料由67项减至30项,审批时限可由过去的302个工作日理论上压缩到51个工作日(不含竣工验收),压缩率为83.1%。自2016年8月份基本建设项目推行并联审批以来,受理189件,办结169件,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的高度赞誉。

二是启动网上中介超市。按照国务院清理规范中介机构的有关要求,坚持借鉴创新,经过周密运筹和前期准备,2016年8月26日,长春市政府召开了“长春市基本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网上中介超市新闻发布会”,8月27日,网上中介超市正式在长春政务服务中心网上运行。通过网上中介超市对基本建设项目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明确项目名称、设置依据、服务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以外事项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项目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服务。截止2016年9月18日,累计注册中介机构326家,涵盖基本建设项目涉及的咨询评估、勘查设计、测量测绘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类中介服务项目,实现了网上分类检索、网上查询和网上报名功能。

三是实施网上开证明服务。按照《吉林省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于2016年9月6日向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下发了《长春市加快推广“网上开证明”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依托吉林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整体架构,开通以“网上申请、一线受理、快递传达”为基本模式的“网上开证明”服务,简化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程度高、开具数量多、涉及人数广、社会反应集中的各项证明的办事流程,开通网上通办理,以此推动窗口服务和网上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长春市政务服务信息化、高效化,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经统计梳理,我们将包括长春市本级在内的15个市(县)区、开发区124项可以进行“网上开证明”服务事项纳入管理。同时,我们着手组织人力将有关办事部门及部门证明、申请资格要求、所需基础材料等资料登录到“网上开证明”服务平台,让群众自己在网上直接下载相关文件,不必再受各类奇葩证明困扰。

四、以便民服务为突破口,实现服务便民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

为了回应公众对改革的需求,让百姓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长春市立足为百姓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在“一门式、一张网”这个平台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明确了公共服务项目。为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长春市对各部门为公民或组织提供的、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直接为行政相对人行使各项权利创造和提供必要条件所开展的基础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确认。

二是编制了服务项目清单。目前,市直50个部门和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涉及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就业服务、企业扶持等公共服务内容。以清单的形式,把每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名称、内容、方式和联系方法等,一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丰富了各级网上办事大厅的服务功能。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服务,长春市对县(市)区网上开展服务情况进行了调度,要求吉林政务服务“一张网”系统与市“一门式、一张网”改革试点同步运行,在省市并网兼容前一定要要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省“一张网”推送数据。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对本级涉及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梳理,上报了《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填报表》,同时录入了公章刻制、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等便民服务事项并上网运行。这样,通过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实现了办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标。

四是加强窗口规范化管理。本着“把方便带给群众,把服务交给政府”的理念,全力打造“一门式、一张网”万能综合窗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的50位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并分配到25个综合窗口上岗工作。各县区也参照市大厅设置综合窗口,招聘人员。为提高综合窗口的服务水平,对所有招聘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培训,每个综合窗口均配备了身份证读卡器、高拍仪、窗口互动终端(带有手写签名、评价功能的平板电脑)、二维码扫描仪、电脑、打印机。出台了《长春市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规定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及街道(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机构建设、设施要求、受理服务、绩效评估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步出台了《长春市“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体系服务规范》,就服务模式、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机制、服务要求进行了细化和规定。目前,各项便民措施已经基本完善,综合窗口运行良好,随着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强大,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分享到:
(责编:李紫薇(实习生)、王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