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地处苏北腹地、淮河下游,隶属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户籍人口110多万。2002年10月,新世纪的帷幕刚刚拉开,改革的大潮如火如荼,涟水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十年兢兢业业,涟水政务服务不断攀登。2013年12月16日,涟水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升级转型,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成功打造了“政务事项全集中、部门进驻全到位、窗口授权全方面、服务智能全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平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一、扬帆起航,在改革的浪潮中阔步前行
按照便利化、均等化、社会化、法治化的方向,坚持“大道至简”改革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政务服务模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同层面前列。
(一)与时俱进,构建物理“大政务”平台
1.创新“五个集中”举措,构建大政务格局。在贯彻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基础上,不断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做到“五个集中”,真正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一是政务服务集中到一厅办公。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以及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共两层,面积16000平方米,集中了全县44个政府职能部门、48个整建制行政许可服务科、1007项政务服务事项和539名工作人员。二是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科室办理。在不增加内设科室的前提下,县编办在具有行政审批事项权力的部门单独设立行政许可服务科,将所有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归并到该科室办理。三是审批工作集中到一名领导分管。各行政审批单位打破原职能科室多头分管的领导机制,明确由一名领导专门分管行政审批工作,并每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不少于三天,同时接受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考勤。四是行政许可集中到一枚印章审批。各行政审批单位充分向其窗口授权,只保留一枚行政许可专用章,其他审批印章一律取消。五是财政收支集中到一处完成。在县财政局成立行政收费服务科,与财政支付中心、财政开户银行共同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全县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与国库支出统一在政务服务大厅一处完成。
2.创新“七项联办”机制,推进行政效能再提速。在实现“五个集中”物理整合基础上,将整个办事过程嵌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以一站式、多角度、无缝隙服务为基础,加速办事流程再造的“化学反应”,大幅缩短了办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能。一是建设项目集成审批。对涉及发改、国土、环保、住建等15个窗口的建设项目实行集成审批,即由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办结时限也从260个法定工作日缩减为45个工作日。二是商事改革“多证合一”。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申请材料,由市场监管窗口依托省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平台将登记信息推送到国税、地税、人社、统计等窗口共享互认,30分钟内申请人便能领到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三是产权交易联合办理。涉及房产、土地、契税等4个窗口的产权登记类事项联合办理,办结时限从1周缩减为1天,压缩了80%。四是身份信息互通共享。涉及公安户政、婚姻登记等11个窗口的公民身份信息实行便利互通、共享信息资源。五是社会保险联办。涉及社保、金融、卫生等窗口的五个险种合一联办,办结时限也由5天变为5分钟。六是非税收缴联办。涉及财政、金融及相关窗口的非税收缴进行联办,并统一标准,统收统支,开创财务公开新模式。七是中介机构与窗口共同帮办。对中介机构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服务,优化与行政审批窗口的衔接,共同为项目审批提供帮办服务。
3.创新“七类服务”模式,打造便民为民绿色通道。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做起、改起,创新推出七类服务,打造便捷、优质、高效的零障碍通道,让改革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一是缺件审批。按照“缺项受理,发证补齐”要求,对于申办材料不全的,窗口受理后予以先行审批,申办人在领证时补齐相关材料。二是委托声明。如遇到证照遗失问题时,可由申办人书面委托窗口登报申明遗失证照作废,并可当场补办及领取新的证照。三是一窗办结。对窗口职能进行全面整合归并,变原来“单一职能窗口”为现在的“全职能窗口”,实现受理、办理、发证等一人一岗一窗办结目标。四是同城同办。在政务服务大厅增设自来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通讯、公交卡、自行车自助卡等经营性事项办理窗口,并提供与相关经办单位同等服务待遇。五是县乡通办。对下放到乡镇的部分审批事项,申办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也可以到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六是县域选办。国税等部门创新服务模式,纳税人可在全县就近选择办税点办理93项事务,服务地点由一处变成多处。七是上门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群众(如房产证变更、低保证残疾证审核等需要申办人签字的),或招商落户的项目单位,由窗口单位工作人员适时登门服务。
4.强化“七大抓手”功能,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出台《涟水县政务服务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履职提高效能的实施意见》等25项规章制度,在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考核监督等方面充分赋权,形成政务服务管理有力抓手。一是组织推荐权。选拔任用干部向政务服务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并主要听取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推荐意见。二是目标考评权。在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赋予政务服务考核15%的分值,由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制订细则并实施。三是效能评议权。每年对各单位政务服务工作的考核排名作为政行风评议和年度软环境建设考核的主要依据。四是考核评优权。按照“业务关联”原则,将进驻部门划分为16个窗口支部,以窗口支部为单位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行考核评比;在年度考核中,赋予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20%的“优秀”等级比例。五是绩效奖惩权。从思想作风、遵章守纪、出勤签到、文明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给予一定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六是业务协调权。在审批重大事项或特殊事项时由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召开业务协调会,讨论决定相关事宜。七是事项公开及问题交办权。各窗口将申办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是否收费及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在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中心网站公之于众,并印成宣传资料供申请人免费索取;窗口的工作人员对申办人提交的材料应立即初审,对材料不齐的必须出具《缺补材料一次性告知书》,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书面出具《不予受理事项情况说明》,不能当场办理的出具《办结时限告知书》,在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在办事过程中群众有不满意的地方,或认为窗口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可向县纪委、监察局投诉举报,也可向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督查科投诉举报。对发现的问题,督查科立即向进驻单位交办督办,并同步进入纪检监察部门的问责程序。
(二)开拓创新,打造“大网络”体系
2017年初,涟水县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试点单位,肩负起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任务。借此机会,涟水对县域政务再次进行了梳理,编制出了《全县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纳入统建平台办理的事项清单》《暂未纳入统建平台的事项清单》《向乡镇延伸的事项清单》《可商品化的事项清单》《中介事项清单》《民生事项清单》,并重新编制窗口服务手册,对以前没进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调转到窗口办理,确保“大厅之外无审批,公共服务无遗漏”。目前,涟水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民生民情、政府网站管理等事项在网上公开透明、规范快捷运行,形成独具涟水特色的智慧“大网络”系统。
1.远程申报,网上办结。申请人可通过网上远程申报,上传电子材料到窗口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申请人现场验核原件办结发证,减少来回往返的次数;另外,部分申请人还可通过网上支付功能支付费用,工作人员通过进驻窗口的快递公司,将办件结果寄送到申请人,实现“不出门办成事”。
2.下沉事项,授权办结。“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向下延伸至全县所有乡镇政务服务分中心,向上与省“一张网”实现无缝对接。将可下放事项清单中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一放到底,如:准生证、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等事项,群众可就近选择办理。另外,通过网络平台乡镇分中心与县政务中心窗口协同办理。乡镇受理和办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县中心职能窗口,职能窗口审核确认后,反馈给乡镇分中心完成最后审批环节,实现“不出镇办成事”。
3.民生事项,网上响应。在现有“12345”热线服务平台基础上,整合全县各部门服务电话和 “三公资源”(政府公权资源、市场公共资源、社会公益资源),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有机衔接,按照“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运行机制,形成“覆盖全县、协调互动、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政府民生服务体系。
4.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全程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平台实施对接,专家评委网上随机抽取、评标过程网上全程视频,对全县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5.网络舆情,科学管理。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开辟涟水民生杂谈版块,并与“12345”民生版块实现无缝链接。逐步引导网民在网上提诉求、提意见,尽可能实现县内舆情不出县,民生诉求及时回应解决。
6.网络管理,考核数据自动生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分中心全部实行指纹考勤,考勤结果自动推送至“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窗口业务全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可对服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出勤及业务办理信息可按需生成绩效考核汇总表,利于科学管理。
二、成效显著,改革成果社会共享
涟水县以创新政务服务为引领,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释放了改革红利,给予广大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为全县科学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优化了政务环境。涟水县通过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建立完备的运作机制,在更大范围将行政权力推向前台,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使依法审批、高效服务成为新常态,有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始终奉行“像恩来一样对待群众,像亲人一样服务群众”服务理念,定期开展“服务标兵”“红旗窗口”“模范支部”等评选活动,积极打造“公仆型、亲情式”特色服务品牌,引领地方政风作风持续向好。
(二)激发了市场活力。涟水县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中,注重在优化政务服务这个关键环节上落子,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助力,有力助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改革以来,审批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中压缩办理环节3866个,精简报批要件4650件,平均承诺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0.9%。“过去办事跑断腿,现在办事一站清。”一位企业负责人在拿到项目许可证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2016年,涟水县新发展私营企业2626家、个体工商户4570户,同比分别增长27.6%和41%。
(三)赢得了群众“点赞”。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日均接待群众咨询10000多人次,日均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000余件。“进一门办所有事”“需服务找政务”已在涟水县广大群众中口耳相传,赢得群众良好口碑,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以上。“我到这里办理结婚证,还为母亲修改农村合作医疗登记姓名,没想到10多分钟两件事全部搞定”,来政务服务中心办事一位群众连说:“真是想不到这么快、这么好!”
(四)获得了领导首肯。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原江苏省长石泰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省人大副主任丁解民,原省政协副主席何权,市委书记姚晓东等领导,先后到大厅视察指导,对涟水的典型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北、四川、辽宁、浙江、内蒙等省外及省内兄弟单位先后多次到涟水交流学习;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扬子晚报、江苏新时空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涟水政务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政务改革,服务创新,进无止境。涟水人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高远的站位扛起政务改革大旗,砥砺前行,锐意进取,打造更加智慧、高效的政务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