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事制度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积极落实“先照后证”“五证合一”“简易注销”等改革举措,建立“一体多元”登记注册体系,推出助力大学生创业系列措施,不断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为推进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务委员王勇于2015年12月视察海淀登记大厅,对海淀登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海淀登记为全国工商做好示范。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荣获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登记工作成绩突出窗口单位”和北京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一、简政放权,深入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严格按照总局制定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市工商局“先照后证”项目指引要求,通过向企业申请人发放《先照后证审批事项提示单》并向有关许可审批部门推送登记信息等方式有序开展“双告知”,对于申请登记“先照后证”项目的企业,取得许可审批后无需更换营业执照,实现“证照分离”。截至目前,已通过市工商局信用系统与38个许可审批部门建立联系,可对158项“先照后证”登记事项信息实现自动推送。截至2017年5月底,工商部门共向食药、通信、新闻出版等后置许可部门推送市场主体信息2.5万余条。
二是落实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2016年9月27日,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在海淀发出北京市首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对于单独申请更换“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企业,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设置了3个换照窗口,企业申请人可直接到现场填表办理。截至5月底,已累计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逾25.1万份。2016年12月1日开始实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工作,明确个体工商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不再发放税务登记证和社会保险登记证。截至5月底,累计发放个体工商户“一照一码”执照8000余份。
三是放宽外资企业登记条件,提升外资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拓展“多证合一”改革试点。按照总局和市局要求,海淀工商陆续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事项一体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辖权承接、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等改革。在此基础上,海淀区于2017年4月19日正式启动外资企业登记备案“一窗受理”工作,实现了工商登记和外资备案的合一,程红副市长出席启动仪式。“一窗受理”实施后,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工商登记环节填报商务部门备案信息,工商部门核准企业登记申请后,自动将备案信息推送至商务部门,让企业数据填报量减少近50%,企业往返次数也相应减少,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按照市工商局部署,海淀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市率先开展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工作,简化符合条件的企业的退出程序,同时为企业提供免费、便捷的公告服务渠道。2017年3月1日起,海淀工商按照工商总局统一部署正式开展简易注销登记工作,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分别于3月20日和4月18日按照总局简易注销规范办结全市首户司法强制清算公司的特殊简易注销登记和全市首批一般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截至5月底,海淀分局共办结企业简易注销登记52户。海淀分局印发了《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办法(试行)》,于7月1日起正式开展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
2016年2月13日,海淀区工商局登记科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习部署会
二、创新服务,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
一是向社会开放名称数据库,在北京率先试点企业名称自主预查制度。自2016年2月15日起,不涉及前置审批的科技、文化类内资公司,申请人可在网上自行检索后直接确定企业名称,名称登记审查时限由2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20分钟,且无需到现场领取纸质通知书,手续大为简化。截至5月底,14.43万户企业通过名称自主预查的方式取得企业名称,占海淀区全部名称登记量的78.66%。
二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运用电子化手段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作为工商总局确定的全国两个试点地区之一,海淀区于2016年11月1日率先启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11月3日,海淀发出全市首份电子营业执照,开启了“互联网+工商登记”的新模式。企业申报、受理、核准、发照、公示、存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无介质、无纸化、全流程网上办理。2017年4月19日,海淀区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的业务范围由科技类内资公司设立登记扩展至外资企业设立登记,4月25日发出全国首份外资企业电子营业执照。截至5月底,共有681家内外资企业取得电子营业执照。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称赞海淀的试点模式为全国树立了标杆。20多个省市的工商同行前来调研学习。海淀的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为该项工作在全国推广提供了经验。
三是落实中关村19条关于降低企业登记门槛,简化企业登记手续的利好政策。简化集团登记程序,鼓励高新企业规模化发展。组建企业集团时,除集团母公司变更名称外,不再需要单独办理集团登记手续,办理时间较原有程序缩短一周。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探索“一照多址”的登记管理模式。注册在海淀区的科技文化类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与登记住所相分离的经营场所,并在营业执照上进行标注,无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此外,电商配送网点、仓库、展示厅等均无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仅需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网上公示。
海淀区工商局登记科荣获青年文明号
三、提质增效,多措并举优化办事体验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大众创业热情高涨。海淀工商2016年全年的登记量为16.5万户次,登记量较改革前的2013年提升93%。为让创业者最大限度地享受改革红利,海淀工商深入挖潜,推出多项举措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探索准入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一体多元”登记注册体系。2016年4月29日,海淀工商启动二三级平台登记一体化工作,选择中关村、中关村西区等工商所设立6个登记注册分中心,全面提供各类企业登记服务。将单一式企业登记大厅拓展至多站点、广覆盖的服务网络,全面提供各类企业登记服务,辐射高校科技园区、中关村软件园、创业大街等创新创业活跃地带,打通了登记注册的“最后一公里”,为创业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截至2017年5月底,登记分中心、工商所累计办结企业登记5万户次,占分局同期总登记量的27.7%。
二是探索开展办照“零见面”的“双向寄递”服务。申请人网上登记预审通过后,点击“网上提交”后直接上传申请材料的电子影像文件,后台审查无误后即可通过EMS进行纸质申请材料和营业执照的免费互寄,用“互联网+政务+第三方”的模式,实现“足不出户办执照”。2017年1-5月,海淀工商共为企业免费寄递执照3.5万户次,占同期营业执照办理总量的54.2%。
三是在北京市率先开展登记注册服务第三方平台试点工作,对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天使汇等创业服务机构,依托各机构专业领域优势和服务资源,为投资者提供银行开户、众筹融资、创业孵化、财务管理、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等高效便捷多元的登记前端服务体验。截至5月底,累计通过第三方平台为企业提供核名、设立、变更等服务1782户次。
四是高度重视重点企业服务工作,不断细化重点企业服务机制。5月9日,海淀分局印发《关于做好重点企业发展全程护航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工商顾问、强化行政指导、提供精准服务、推进工作协同、用好创新政策等六大方面共计26条工作意见,建立重点企业“工商顾问”制度,并探索开发服务重点企业发展护航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提升工商部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更好发挥重点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截至5月底,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已服务北京市及海淀区重点企业200余户次。
五是顶压提速,缩短办照时间。海淀工商自2016年10月31日起,将工商登记业务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进一步缩短至2个工作日,实现营业执照“隔日发”,为全市最快。
四、搭建平台,主动作为助力“双创”
海淀区高校、科研院所云集,创业大街和中关村大街蓬勃发展,是全国创业创新的引领和典范。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海淀工商优化和整合各项登记服务,努力挖潜、服务“双创”。
一是联合清华大学共同建立海淀工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创业中心为平台,指导帮助大学生创业,并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登记服务室办理大学生创业企业208户。
二是开展海淀工商助力大学生创业校园行系列活动,走进清华、北航、北理工等多所高校,通过政策宣讲、创业课堂等方式,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了解工商登记政策。其中,分局编印的《自主创业手册》已经纳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创业认知实践”课程体系。
三是设立中关村创业大街工商服务站,就近服务街区创业者,推出5分钟完成注册表格填写的“套餐式”服务,提供创业咨询2万余人次。
四是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上门指导、即时办理等工商绿色通道服务,已经完成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机构的5项股权激励登记。
五、内外兼修,打造为民务实高效的登记团队
在“双创”热潮云涌、商事制度改革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紧迫的背景下,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结合窗口工作的特点,从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干部素质、促进公开公正、加强内外监督等方面强化队伍建设,为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服务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力量支撑。
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工商登记不仅类型广,材料多,事项细,还受政策变动影响大。但登记工作本身又需合法依规,准确无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对各项业务的法律依据、操作流程、业务规则进行细化梳理,形成登记业务规范手册,内容逾10万字,并及时更新。建立“海淀工商业务查询系统”,实现全文检索、文书下载、住所查等功能,让登记工作更加智能、高效。为了解决登记“个性化问题”,建立了疑难问题会商机制,由主管科长、组长和业务骨干组成疑难问题研讨组,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集体商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此外,通过制定文明礼仪规范、学习培训制度等方式加强制度建设,为登记工作规范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全面提升团队素质,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干部带头学、鼓励群众主动学等方式,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规党纪,细化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切实防范行政和廉政风险。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利用下班时间开展“登记人分享课堂”,让登记干部在工作技能和生活智慧上得到双提升。借助“红盾直通车”讲坛、“青年学习组”研讨会、“团总支调研小组”等平台完善干部的业务知识体系;通过组织读书会、走访前沿企业、参与“双创周”等活动拓展干部的视野。在工作实践中,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形成了“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乐于服务、敢于争先”的“创业文化”,号召登记干部以创业者的心态和勇气推进工商事业的发展。
三是注重信息公开,促进公正透明。在登记大厅张贴登记业务办理时间提示牌、绿色通道办理须知等,一方面提升了业务办理透明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净化登记秩序,防止申请人因信息不对称被不法代理人员蒙骗。此外,采取全媒体宣传模式,扩大改革信息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在登记大厅放置“五证合一”“简易注销”等宣传易拉宝;利用互联网传播便捷、快速、广泛的特点,在北京工商网站和海淀工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改革公告和温馨提示;与《中国工商报》、北京电视台、千龙网等权威媒体加强合作,及时报道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等商事制度改革举措、助力大学生创业校园行等支持双创行动,利用专业媒体的权威、深度解读,更好地传播登记工作,为公众提供便利。
四是严明工作纪律,加强督查督导。建立考勤公示制度,每周对全科干部的请假情况进行统计、公示,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认真填写告知单,做到内容准确,字迹清晰,并要求干部备案签字,切实做到受理人员“可追溯”。实行组长轮流值班制度,值班组长每天对大厅进行巡视,对窗口人员接待态度、工作纪律、仪容仪表进行检查。每日随机抽查3位核准人的登记材料,做好记录和问题汇总,对出现的疏漏及时告知。建立电话咨询回访制度,每日对50位办理业务的申请人进行电话回访,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科领导,制定整改方案,及时落实改进。
此外,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并通过开会、邮件等方式及时告知登记干部需注意的事项。在内部自查提升的基础上,及时跟进监察部门和第三方平台的反馈,加强对自身的全面认识,并不断努力促进提升。
站在推进改革和服务双创的最前沿,海淀工商分局登记科将继续砥砺奋进,担当起改革排头兵和助力双创先行者的重任,促进“放管服”改革有效落实,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为中关村核心区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