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再访刘桂珍

班彦钦

2017年07月08日14:43    来源:山西日报

夏至,是一年中天最长的日子。记者早上5点多起身,赶到代县段家湾村,红彤彤的太阳已亮得刺眼。时间不过7点半,村里没有一个闲人,趁凉快都到地里拢架薅苗。树荫下遇到60多岁的杨天财老汉,光棍,结巴,比比划划,记者好不容易弄清楚几件事情。

连续20多天不见一滴雨,地里的红芸豆、谷子、山药,特别是油松、桧柏苗赶上了“卡脖子”旱。春景天播种时,大伙儿问刘桂珍,种啥?这阵子又围着她问,怎么办?刘桂珍笑嘻嘻的,似乎胸有成竹。紧接着,塑料管拉回来了,技术工人也进了村,1000多米的管道铺到家门口,沿路边安了5个水龙头,村民们再不用过河翻沟挑水吃了。与此同时,近千米的U形管浇地渠也正在铺设当中。而让乡亲们过意不去的是刘桂珍又吃了一回哑巴亏。县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了“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过村公路要栽500多棵绿化树,刘桂珍二话不说,从自家苗圃里精选出一人高的北京桧柏和杨树,分文不取。有人算过账,一株桧柏,少说也能卖10块多钱,平时过光景挺仔细的刘桂珍,遇上公家的事,总是充当大把式。记者挨村转了一圈,发现变化还不止这些,村里的路,不少是因陋就简,铺设了石板。再远处,还用水泥砌成一个垃圾池。

这个时间,刘桂珍正在王家会学校给娃娃们上课。校长李建东是本村人,和刘桂珍共事8年。这些日子,一拨儿一拨儿记者赶来采访,他体谅刘桂珍的苦衷,总是早早赶到学校,打扫干净教室,烧好开水,合理安排课程。他说,刘老师人品好,好相处。课间时间,记者见到刘桂珍。眼下最忙的是移民搬迁分散安置,涉及5个自然村,79户村民,要一户一户照相、登记,经过两次搬迁之后,剩下的10来户,都是老大难,不是搬不起,就是不想搬。武强村的陈志杰老汉60多岁,搬迁到半中间,又不愿走了,原因是4年前的补贴和现在不一样,他要领个“平均数”。而和他同村的张贵虎养了300多只羊,担心人走了,羊没个去处。就这些琐碎事,刘桂珍得反复做工作。记者听她嗓子有点哑,端过杯水,请她坐下。她摆摆手,在校办地上踱来踱去。这工夫,邻村两家店的乔玉花打来电话,说是舌头上的疱疹好了许多,问她还能不能再过去看看。刘桂珍真是个心宽的人,她说,咱做不了大事,乡亲们的小事又离不开咱。

夏至前后,是刘桂珍最忙碌的日子,事情仿佛排着队一件一件等着她去解决。为此,刘桂珍起早搭黑,操碎了心。她顾不上为刚刚高考完的小女儿选学校,却一道命令把她叫回村帮忙,白天填移民表,到钟点烧火做饭。看看天上没有一丝云彩,越不下雨,刘桂珍心里越忐忑,到来的也许是暴雨洪灾。从冬春防火到夏秋防地质灾害,已到了节骨眼上。而她,想的事情和正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

这两年,从玉米制种到树苗育栽,为脱贫致富探索路径,她尝过甜头,也吃过苦头。今年,刘桂珍选择了栽植中药材猪苓,她盘算着这既是独门买卖,又是抢手产品。当紧的事还有,峪河上游正在筑码头、疏河道,开发乡村旅游的漂流项目,段家湾位列其中,肯定要分一杯羹的。

从信任到信仰,从搅稀稠到领头雁,从百炼钢到绕指柔。刘桂珍30多年来不忘初心,坚持始终,为乡亲们治身病也治心病,挖穷根也挖愚根。山西日报头版头条通讯《燃烧的生命》刊登出刘桂珍的感人事迹后,在忻州市、县、乡、村掀起了更大学习热潮,忻州市委和代县县委专门发文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刘桂珍,省、市妇联邀请刘桂珍作坚守与担当的主题报告,峪口乡组织了5人宣讲团在全县巡回演讲。6月16日,山西传媒学院的两位大学生坐公共汽车赶到王家会,步行5公里来到段家湾村,慕名拜访刘桂珍。

在乡亲们眼里,刘桂珍一如既往,做好每件事,事事得人心。在刘桂珍心里,村里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守着,乡亲们不脱贫,就不放心、不甘心。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