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干得好

曾一春

2017年07月05日13:3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干得好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选好用好第一书记,中央重视,基层期待,群众期盼。内蒙古结合开展“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选派万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嘎查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帮助嘎查村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党的主张送到乡村,把农民致富落到实处。从内蒙古工作实践看,做好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需要解决四个问题。

  解决好“选什么人”和“如何派”的问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需要综合考虑干部素质、能力、阅历和性格等特点,按照“人岗相适、注重特长、人尽其才”的原则,突出“三个注重”:注重选派农村牧区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大胆泼辣的优秀干部到后进村,打开工作局面,破解复杂问题;注重选派素质高、发展潜力大、肯吃苦奉献的年轻干部到先进村进行锻炼,增加工作阅历,提升实践能力;注重选派协调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到城郊村、资源富集村,帮助协调解决好城镇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建立双向选择机制,统筹考虑基层的实际需要,对经过实践考察,不适应基层工作、难以发挥作用的干部要及时调整。

  解决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目标,是确保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实际工作中,有的第一书记把到嘎查村任职当作“镀金”,身到心未到,不想担责;有的把驻村帮扶简单地理解为给钱给物,抓不住重点,不会担责;有的重项目资金、轻基层党建,重“输血”、轻“造血”,不善担责;有的面对基层复杂情况,畏难回避,不敢担责。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对第一书记定职责、定目标、定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使第一书记说话不外行、办事有章法、指导有底气。要坚持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切实把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用到精准帮扶上,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娘家人”“后勤部长”作用,合力解决派驻村存在的实际困难。

  解决好“保障好”与“干得好”的问题。第一书记干得好,既靠其自身努力,也要靠组织的后续保障。第一书记对待驻村帮扶工作积极性高、干劲足,他们吃住都在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组织部门在第一书记的待遇保障上应做好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补贴和生活待遇标准,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建立组织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并帮助克服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推行履职承诺制,与第一书记签订任期目标责任状,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对履诺情况跟踪管理,确保第一书记“身入”农村、“心入”群众,实打实为派驻村解决难题。

  解决好“工作如何评价”的问题。正确评价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绩,应按照“既考业绩又考口碑,既重形象又重长远”的思路,把工作目标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机结合,把嘎查村级组织“十星级”管理年度考评和群众对第一书记工作年度满意度测评结合起来,确保考得实、考得准。同时,注重思想引导,强化教育培训,严格管理考评,加强关心支持,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驻村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