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拓宽社会领域覆盖  创新活动开展形式

北京推动基层党建“无死角”

2017年07月03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两新”组织里有党旗飘扬,街道建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商务楼宇党员不再“流浪”。近年来,北京市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子,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覆盖广度、深度都有了质的突破,对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意义。

  “两新”组织党建

  覆盖率双双大幅提升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介绍,“社会领域党建”是一个新概念,主要包括社区、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等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工作。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首都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在2008年加强社会建设“1+4”系列文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过去,这些领域的党建相对薄弱,以“两新”组织为例,到2008年年底,全市2.8万个社会组织和88万家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9%。

  “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是加强和改进北京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首要奋斗目标。”宋贵伦说。近年来,北京市委先后印发《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意见,制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中单独设置“加强党的建设”章节,坚持党建创新引领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分区域、分系统、分行业研究出台加强全市律师行业、园区非公企业、互联网企业、出租汽车行业等党的建设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为全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党组织的设立应依据形势的变化而确立其形式。” 在新经济组织党建方面,北京市围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心,通过实施“点、线、面”工程和集中开展“两个覆盖”百日攻坚工程,着力抓点、带面、补空白,抓住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这个重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9265家,已建党组织的9254家,党组织覆盖率99.88%。同时,积极破解规模以下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难的问题,在综合批发市场、产业街建立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10.3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已经提高到83%。

  在新社会组织党建方面,北京市创新思路,以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为主线,初步形成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网络。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10576个,其中建立党组织3547个,党组织覆盖7171个社会组织,覆盖率由2015年的21.3%提升至67%。

  党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北京京通医院是通州区第一家民营综合医院,在这里活跃着一支充满“红色力量”的红细胞志愿服务队。他们发挥模范作用,提升医疗品质,服务广大群众。“‘红细胞在行动’党建工作真正抓住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核心,真正做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评价说。

  街道社区党建

  部长进社区答疑解惑

  相对“两新”组织而言,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然而,原有的社区党组织“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街道区域党的工作条块分割的局面也急需改变。

  “户籍人口90%已拆迁搬走,现在辖区居民主体是商品房小区住户,原有的组织设置难以覆盖。”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区负责人坦言。从全市看,有不少街道社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接近相等,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原有街道党工委工作体制已不能适应党建工作全覆盖的新要求,急需建立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区域化党建工作互联互动,最突出的特点是共驻共建。为此,北京在街道层面建立社会工作党委,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与成立党建协调委员会、党建联合会或党建促进会等党建工作机构,建立街道大工委,负责推进落实本区域工作;社区层面通过建立席位制“大党委”,协调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西城区月坛街道辖区内有23家副部级以上单位,按照构建区域化党建的思路,月坛街道成立了党建联合会,会员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国家部委机关及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两新组织”等41家驻区单位,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作为驻区单位,中央部委应该为所在地区建设作出贡献,做社区居民的‘好邻居’。”时任中国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建民认为。在街道开展的“部长进社区”活动中,包括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等部委领导纷纷走进街道机关,深入社区群众,以各种方式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居民朋友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成为区域化党建共驻共建的生动缩影。

  街道社区“大党建”机制建立起来后,还要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2015年,通过社区党组织换届,实现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学历、年龄结构等进一步优化,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488人,占总数的89.9%, 850名大学生社工被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其中380人任书记、副书记。在经费投入方面,北京市按照党员年人均不低于200元标准核定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每个社区党组织每年20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几年来,市、区两级共投入60多亿元,用于办公服务用房建设,通过购买、租赁、新建、改扩建、置换等途径推动社区办公用房达标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基本全部达到350平方米。

  商务楼宇党建

  商务楼流动党员有了“家”

  针对楼宇党建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组织难覆盖、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实际问题,北京市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党建工作终于在商务楼宇中逐步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扩大影响。

  隶属于朝阳区的叶青大厦党委是北京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组织,目前有3个二级党委,35个党支部,600余名党员。“刚开始成立党委时,大厦里的各个企业既无隶属关系,又无资产联系,更不存在等级差别,工作性质区别大,所属人员层次多,一大堆难题摆在面前。”叶氏集团负责人表示。在上级组织的支持下,党委一班人没有退缩,没有停滞,大胆探索,建组织,打基础,消除了党建工作上的空白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模式。

  “在商务楼宇设立党组织,我们探索了三种模式。”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区域统建,针对有的商务楼宇内中小企业多、党员少、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将楼宇内散布在不同单位的零星党员统一组织起来,凡有3名以上(含3名)正式党员的商务楼宇,以楼宇为区域建立党组织;二是联合组建,针对楼宇入驻企业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作用发挥受限等实际情况,将楼宇内已有党组织统一组织、管理起来,建立商务楼宇联合党委;三是依托联建,发挥商务楼宇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在服务、管理入驻企业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它们组建商务楼宇党组织。

  依托三种模式,北京市基本实现了商务楼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此外,为提高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保障能力,各工作站还通过各种途径配备了3918名党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基本做到每个楼宇有3名以上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

  “一切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是做好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根本途径。”宋贵伦总结说,在市委领导下,我们将把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探索新经验、取得新成效,用党建工作的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贺 勇)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03日 14 版)

(责编:黄瑾、秦华)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