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从严治党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成果巡礼

奋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巡礼·河北

四个转向 做活“到农民中去”这篇大文章

2017年06月30日13:48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原标题:奋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巡礼·河北

2013年10月,国务院启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积极争取。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作为国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4个试点省之一。供销合作社的出路在哪里?改革试点的着力点在哪里?河北省社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反复研究讨论。

改革伊始,河北省社领导班子就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供销合作社来源于“三农”,服务于“三农”,任何时候都不能隔断与农民的联结。

因此,在改革顶层设计中,河北省社明确了改革发展必须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在深化为农服务上做文章。改革既要解决系统生存与发展问题,更要把视野放到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国家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农服务的综合性组织,搭建与农民血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这一思路也正契合了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

循着这一思路,河北省社开启了由点到面的改革大幕。

完善组织体系:

从农民中来 到农民中去

围绕中发〔2015〕11号文件关于“要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要求,河北省社在改革试点中,把加快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体系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让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

3年来,在河北广大农村,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正在一步步延伸。

在基层社改造中,河北省社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总要求,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为总原则,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全省系统大力推进开放办社,支持涉农企业、村“两委”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等领办基层社;推动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

“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使供销合作社由原来直接吸纳农民入社,变为吸纳更多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供销合作社,办成了合作社的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由与农民关系不密切,变得与农民的联系更深更牢。”河北省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郭志江告诉记者,到2016年底,全省在有供销合作社的市、县全部建起了区域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乡镇建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16个,涉农乡镇覆盖率93%以上,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县、乡三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地处太行山脉的灵寿县青同镇供销合作社和青同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两社融合发展,采取土地入股、托管、互换等方式,流转土地1120亩,共经营土地3000余亩,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形成了“猪—沼—肥—果(菜)—游”的互补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生产废物的再利用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青同镇发展生态农牧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带动5000余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改革试点以来,河北省社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服务供给的手段。在生产领域,全省系统积极推动传统农资销售服务与农业技术、生产作业、市场营销等服务有机结合,把服务延伸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葫芦峪园区型”“蓝猫产业型”“玉田服务带动型”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已初探成功并迅速在全省推广。

昔日太行山、燕山浅山区的荒山荒坡,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开发、统一规划、反租倒包,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方式,已实现华丽转身。原来“种一葫芦打一瓢的荒山秃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周边10万农户从中受益,年均助农增收1800万元。

在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河北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格外引人瞩目。这个东西长2.7公里、面积3.6万平方米的交易区域,汇聚了全省200多家合作社的优质农副产品,实际带动全省商户近千余家,辐射带动20多万农户,基本覆盖河北省各市、县名特优农产品,年交易额近亿元。这是河北省社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首都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的样板工程,全省98个县(市、区)的供销合作社积极融入其中,合力打造冀菜净菜进京入津的重要渠道。

作为直接面向农民的窗口,河北省社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提高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通过整合基层社资源,建设集服务体系、网络体系和合作金融体系与一体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790家、村级农村综合服务社18339个,为农民提供系列化、一站式服务。

在正定县塔元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一幢建筑面积2571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近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和一处老年公寓,内设图书室、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合作金融及农村电商代办点、供销社超市、多功能娱乐厅、代收话费、美容美发等20多类服务设施。这是由正定县社与塔元庄村“两委”共同打造的生活平台,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

拓展服务领域:

想农民所想 急农民所需

“中心的首笔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抵押观台镇西清流村626.1亩林地,评估总价2100.12万元,申请贷款420万元;完成磁县禾下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交易鉴证,流转土地3800余亩,涉及农户980户;完成台城乡中郝村圈圈侠家庭农场150亩土地流转合同交易鉴证,交易金额139万元……”在磁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如数家珍般地给记者讲述着中心成立以来的一笔笔交易记录。磁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由该县国资局出资,县供销合作社管理运营。记者看到,中心内业务咨询、出让受理、受让受理、交易鉴证、抵押贷款5个窗口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是一个屋顶下,共同搞服务,避免了交易双方奔波多个服务场所。”

同时,覆盖该县18个乡镇的办事处和覆盖所有乡村的397名经纪人让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民家门口。“经纪人收集、办事处受理、县中心交易”的运营服务体系在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便于交易中心掌握产权流转交易信息,提高流转交易效率。

“将零散、闲置的农村产权通过信息整合、规模整合、交易整合变为资本,让土地生金。这就是我们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核心要义。”河北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王建更说。

在河北,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达108家。其中,省级交易中心1家、市级交易机构11家、县级交易机构96家。目前,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流转的耕地达8万亩、林地1.3万亩,累计交易额7亿多元;共完成农村产权抵押贷款35笔,共计3625万元。

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是河北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探索之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社在严格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总体设计、风险把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利益联结、一体化运营”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以投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合作保险、农产品电商等11个业态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1个业态对应1家金融龙头企业,各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功能互联、服务同步,并与省级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企业广泛合作,互助经营。

随着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地区,农民想获得金融服务,一般需要到县城,十分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河北省社依托基层社开办合作金融超市,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养老保险、农业补贴、银行卡取款转账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尤其是西部太行山区的农民。目前,全省已发展供销金融超市500家,为各类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融资247亿元,提供风险保障标的900亿元。

据河北省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张忠辉介绍,合作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考虑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金融服务,让农业经营主体产权能流转、抵押够条件、融资有渠道、担保有平台、生产有保障、风险能化解、产销能衔接。在省社,建设合作金融大厦;在市县社,建设合作金融服务中心;在乡镇基层社,开办合作金融超市。各金融企业集中办公,流水作业,为“三农”提供一线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自此,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形成了系统性、合作制、市场化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

综合改革试点开展3年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探索出以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创新组织体系;以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载体,创新农村金融体系;以“互联网+”为引领,创新经营服务体系的新路子,圆满完成了试点改革各项任务,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6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利润、资产综合比2013年分别增长77%、115%和70%。

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评估组对河北综合改革试点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通过改革,河北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历史性的“四个转向”,即由传统流通服务转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由传统有形商品经营转向现代流通网络平台建设,在城乡社区服务终端建设上由单纯购销型转向多业态拓展,在与农民合作上由单纯的供销合作转向生产、供销、消费、信用等全方位合作。

在河北,供销合作社这个来自于农民的组织,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回到农民中去,如何更好地与农民联结、为农民服务,这一历史命题已经通过综合改革的推动有了初步的答案,实践将续写这一命题更加令人憧憬的篇章。(记者 闫雪静)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