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情系草原的扶贫尖兵——记内蒙古太仆寺旗骆驼山村第一书记张春扬

2017年06月23日13: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情系草原的扶贫尖兵

  2015年夏天起,内蒙古太仆寺旗骆驼山村村民常见到一位骑摩托车的青年出现在田间地头,和大家一起干农活、唠家常,他就是全国人大派驻骆驼山村的第一书记张春扬。一年多来,他风里来、雨里去,整整跑了两千公里,为骆驼山村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骆驼山村地处三个旗县交界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土地瘠薄,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中有近1/3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什么导致了骆驼山村的贫困,又通过什么方法能阻断贫困的延续?张春扬到村里工作后一直在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交朋友,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家庭收入来源情况、村民的现实困难和期盼;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了解上级惠农政策和骆驼山村的村情;带着村干部走访了全村绝大多数贫困户,逐一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通过调查研究,张春扬心中有了数:“骆驼山村60%的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对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政策不了解,是致贫重要原因之一。”

  张春扬为每户贫困户都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方案,采取政策帮扶、产业帮扶、社会帮扶、紧急救助等多种方式。同时,将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工作进展等做成动态台账,并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月底对照检查。2015年该村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30户67人,截至2016年11月已全部实现脱贫。

  传统农业是骆驼山村的主导产业,农民大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张春扬认识到,必须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增强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张春扬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确定了两项主导产业:一是结合村里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发展设施农业;二是按照“以种促养、多种经营”的思路,鼓励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区养牛业。为了引进开发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联系肉牛引进和销售等事宜,张春扬这位“京城支书”骑着他的摩托车四处奔波。经过一年多努力,村民以土地入股或流转的形式建设1.4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园区,户均增收2000多元;以集资入股方式建成总储量达1万吨的马铃薯储窖,入股村民当年每户收益租金1.5万元;分批引进新品种安格斯牛,养牛户户均年增收7500元。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作用,张春扬协调争取了14万元资金,改扩建一处450平方米党员活动阵地,党员和群众没事都愿意到这里坐一坐、聊一聊。骆驼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占中谈及这些,不由竖起了大拇指:“张书记来了以后,彻底改变了村里大小事情都是‘糊涂账’的现状,干部工作有劲了,群众怨言也少了。”

  2015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完善和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但由于骆驼山村比较偏远,当年的项目并没有给村里安排。张春扬一趟趟跑旗里、跑镇里,为骆驼山村争取来了项目,也感动了很多当地干部,大家说“北京来的张书记干起工作来比我们本地人责任心都强、热情都高”。

  在随后一年多里,张春扬和镇、村干部夏顶烈日冒酷暑,冬顶寒风沥白雪,全力推进骆驼山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现在,骆驼山村面貌焕然一新,200盏节能路灯照亮了夜晚的主街,两个2000平方米的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1500平方米的文化墙既美化环境又传播了正能量。此外,改造危房74户,修缮房屋128间、牛棚173间;新建垃圾池8处、公厕4处、便民超市1处;370户村民享受到村村通电通广电……

  张春扬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到了内蒙古“生平第一次学着生炉子取暖”。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差异和艰苦的环境下,他干得有声有色。如今,他时常眺望村旁那座高耸入云的骆驼山峰,勉励自己以埋头奋进的骆驼精神,继续带领骆驼山村群众早日实现致富梦。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