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迎接十九大 做合格党员”征文

党员应把焦裕禄精神当作一面“镜子”

徐梅生

2017年06月12日08: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活着,他是一面旗帜;倒下,他是一座丰碑!焦裕禄走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短短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生命为我们书写了一部部厚厚的教材!在安徽庐江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再次学习焦裕禄精神,感悟更加深刻。

如何做一名好干部?能反“四风”、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呢?需要我们对着焦裕禄精神,常照镜子,正衣冠,明是非。

学习焦裕禄,需轻“面子”重“里子”。在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在他的遗物中,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许多地方破烂不堪。当时有人劝焦裕禄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穿过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焦裕禄不注重这些“面子”上的事,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他顾及“里子”,心里想着群众,心系群众,把群众的困难挂牵心头,千方百计地为百姓想办法、谋生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同样需要摒弃个人“面子”、工作“面子”等浮于表面的东西,树立焦裕禄式的为民作风,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里子”,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例如乡镇农环整治这项工作,如果不注重“里子”建设,就很容易被做成“面子工程”。街道或路旁不断被收拾得如同外面衣衫,光彩照人,浪费多少资金暂且不提,如果不注重宣传教育,让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的生活习性的“里子”,里面不仅容易藏污纳诟,那些污诟还会“野火烧不尽”。

再引深一点,有一些党员干部,为了政绩,喜欢干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有的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实实在在地注重 “里子”建设。前者尽管能一时树碑立传,最终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后者虽然少了形象工程,但永远会存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学习焦裕禄,需去“官气”,接“地气”。四十岁时,焦裕禄就是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他没有一点“官气”,与群众打成一片。“官气”,是官僚主义在作崇。有“官气”的领导干部眼里无视群众,那又如何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

在庐江开展的群众路教育线实践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蹲点”,要求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住,倾听群众声音。显然,这是去“官气”,接“地气”的一种表现。“官气”是需要从根本上去掉的。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倡导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意味着从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有转变。其次,在行为上要落实。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习焦裕禄亲民、爱民的作风:一要与群众心连心。视群众如亲人,心里上无距离,神情上不嫌弃,与群众同悲喜”。二要与群众手拉手。紧紧依靠和团结群众办大事,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三要与群众肩并肩。处在基层,面对社会底层中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与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难题,尽早帮他们脱离困境。群众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只有深入接“地气”,才会丢掉身上的“官气”,才能聚集人气,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学习焦裕禄,需化“作风”为“春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党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作风,在焦裕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年,他跋涉2500余公里,给全县的84个风口、1600个大小沙丘编了号,绘了图;在大雪纷飞中,他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焦裕禄将我党的优良作风,化为春风,温暖着人民群众。党风清,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家兴,国家兴,则民族强!

具有优良的作风,不是一蹴而就的。坏风气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改进工作作风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有些同志,把工作当成是任务和负担,工作中少了主动,多了应付;有些同志,则是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倾注一腔热情,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不怕苦,不怕累,和群众打成一片,围绕群众所想所盼,做实事好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长久保持党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塑我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五事干部”的标准,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焦裕禄精神当作“镜子”,在思想和灵魂深处时刻反思“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达那里”?从而能给群众交一份满意的履职答卷!

(责编:秦华、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