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一封沾着泥土的入党申请书

2017年06月07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党员,像一块强大的吸铁石,把身边的村民吸引过来,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乃至整个村庄的精神风貌

  

  早晨6点多,立新村村民史伟明来到村支书王长友家,黄色的长胶靴上还沾着耙地留下的泥巴,粗糙的双手递上一份手写的入党申请书。当笔者问他为什么想要入党时,他憨憨一笑,说:“就是想给村民干点实事儿。”

  村支书介绍说,史伟明这个小伙子很能干,自己就种了8公顷水田,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和往年相比,今年像史伟明一样积极要求入党的人多了起来,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到5月份就已有10多个村民写了入党申请书,而前几年每年只有几个人。“村民入党积极性的提高,和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立新村是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下面的贫困村,全村95%的农户以种植水稻为主。2016年初,村里修了泵站和衬砌进水渠,终于告别了困扰已久的水田内涝,当年就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同年年底又通过申请扶贫资金,在村里建起了木耳和香瓜种植大棚,保证每个贫困户,尤其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都有固定收益。对于这些变化,每位村民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是党和政府帮他们做的好事儿。

  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就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前一段时间,村民郑永波的母亲因突发心脏病住院,所有医疗费用最终都得到报销,自己没花一分钱。他说,“多亏政策好,也多亏干部们宣讲得好,不然哪些能报销我都不知道。”为了让立新村的贫困户能够及时掌握相关扶贫政策,当地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常常自己先加强学习、熟悉掌握,然后再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为贫困户进行宣讲,不断给贫困户带去谋划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脱贫项目管不管用、政策好不好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是旗帜。实施任何一项扶贫政策,我们都不能先入为主地认定贫困户会毫无意见地完全接受。实际上,村民更容易认可和接受邻里口耳相传和亲身示范的事情。笔者发现,在镇赉县建平乡民生村,村党支部动员党员干部率先种植香瓜,通过“党员示范田”,让当地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激发村民种植香瓜的热情。2016年,仅此一项就为该村经济增收400多万元,人均增收3400多元。可以说,党员示范就是最好的引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之后还需预防再返贫。而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党员,会像一块强大的吸铁石,把身边的村民紧紧吸引过来,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乃至整个村庄的精神风貌,提升他们的致富能力和村庄的产业前景,从而实现可持续脱贫和发展。脱贫攻坚的路上,被“吸铁石”吸引,期望成为“车头”,也许正是农村入党申请书变多的缘故吧。

  (王化雨)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7日 05 版)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