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走访群众要用真心换真情

2017年05月24日09: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江西浮梁古县衙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市、县委书记座谈会上念到了这副对联。他说,这副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的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始终密不可分,党通过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知虚实。当前,江苏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访群众,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体现党和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党员干部要带着一颗炽热真心深入群众,真正走进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走进群众的心中,和群众走出信任、走出感情。

一、怀以爱民之心,走出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党的成功离不开群众拥护,人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必须始终保持与群众鱼水共存关系,怀以爱民之心,代表人民利益。一要爱民如亲。有一首歌词里说“把群众当亲人,冷暖挂在心,把群众当亲人,苦乐记在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不断拉近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让群众成为我们的知心人,使自己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始终赢得群众支持。二要爱民如伤。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史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常怀爱民之心,爱民如伤,心系人民伤痛疾苦和利益诉求,就能多做民生实事,党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胜利。三要爱民如玉。群众是单纯朴素的,群众对党的情感就像美玉一样纯洁珍贵。情感受一份伤害,美玉就会多一道伤痕。党员干部要珍惜群众感情,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尊重群众创造、凝聚群众力量。

二、怀以敬民之心,走出对群众的感恩之情

在历史长河中,人民选择了党、哺育了党,人民群众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共产党人永远不应忘记“最后一碗米,拿去做军粮”的群众情怀。一要敬民如父。毛泽东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只要把“种子”播在土地上,便能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结果。邓小平也曾说过,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生存之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尽好“人民之子”的“孝道”。二要敬民如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智慧来自于人民,以群众为师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致胜法宝。党员干部要以学习的态度走访群众,拜人民为师,学习群众的吃苦耐劳和朴实无华,在群众工作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三要敬民如友。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和群众始终并肩战斗。党员干部必须杜绝官本位思想,切忌摆谱摆架、不讲群众语言,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互信互助,依靠群众力量,不断夺取新时期更多伟大胜利。

三、怀以为民之心,走出对群众的歉疚之情

人民利益重如泰山。走访群众要清醒看到我们工作的不足,对于困难群众要心怀歉疚,多思富民之策、善谋为民之计、常兴利民之举,以全心全意服务赢得群众满意。一要谋民之实事。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围绕民生所向脚踏实地干工作。要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不能不作为、不能乱作为,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以实际作为为群众谋福祉。二要谋民之所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的幸福指数是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推动发展要注重听取基层群众的意愿,要把群众期盼和追求作为工作方向,使我们的努力与群众的要求高度契合,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效益。三要谋民之所困。当前还有一些群众生活艰难,因病致贫、因偏致贫现象仍然存在。党员干部心中要有账本,对待困难群众要有怜悯愧疚之感,要切身体验群众甘苦忧乐,协调各方力量帮助谋发展、解难题,把歉疚之情转化成脱贫举措,以务实的行动换取社会发展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肖国平 郭飞翔)

·加入全国党建云平台,党建交流一网通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