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驻村的“第一书记”应该从哪里来?

2017年04月06日10: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向“软弱涣散”村派驻“第一书记”已经成为我们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有效的举措。总结经验,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派驻入村的“第一书记”到底应该从哪里来?

“第一书记”要从有基层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出来

导致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内在原因,每一个“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都不同。诸如:党支部后备力量培育不足、支部班子凝聚力不强、农村党员党性不强,带动力不足、过去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不当措施导致村集体经济债台高举,还有一些村在村集体经济经营中因为分配新生儿土地等原因导致村失去“集中地”经营权,村集体经济失去来源等等。因为这些原因所呈现的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错综复杂。我们派驻“第一书记”的时间为一至三年,农村工作有着以农时为周期变化的规律,从这一方面看来,“第一书记”存在着工作时间短、困难大的特点。要想在短时间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丰富的基层生活和工作经验,要了解农民、了解基层工作特点,这才有利于尽快投入工作,解决村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第一书记”的选择,还是要从农村成长的干部中选择、从正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中选择、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择。

“第一书记”要从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干部中挑出来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第一书记”面临的不仅是了解问题,又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第一书记”要由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党员干部担当。以“曲线升职”、“渡金”为目的的人做不好“第一书记”。只想升官的人做“第一书记”必是急功近利的,如果不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那么即使有一些所谓的成果,也解决不了村党支部发展的真正问题;没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做不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群众工作是基础工作。看似简单的群众工作,它与农民的思想状态、欲望诉求、民风民俗等密切相连,它包含着群众的立场、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感情,如何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力量,需要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做不好“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的工作地点在清晨的田间地头、在午休的树荫里、在傍晚的走家窜户的路上,“第一书记”的工作还在磨破嘴皮子的耐心里、在化解矛盾的智慧里,没有肯吃苦的学习精神、肯吃苦的实干精神是不能担起这份责任的;党性不强、不爱人民的人做不好“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要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具备爱民如爱亲的思想境界。一个爱人民的人自然就会帮助人民,解决人民的困难,就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没有担当、工作不扎实的做不好“第一书记”。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心无百姓莫为“官”》中说: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一件事,记得万人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第一书记”的担当是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的、量在心上的实际行动。你是为人民办了实事,还是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一书记”要从“精品培训+组织关心+定期考核”中训出来

担任“第一书记”一职的党员干部多是初次,即便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也缺乏“第一书记”的实践经验。为此,组织部门要对“第一书记”上任前、中、后进行细致培训、考察、考核。上岗前,要开展精品培训。精品培训内容要紧紧围绕“如何当好‘第一书记’”开展理论与业务学习,要听有经验的老支部书记讲课,要听有经验的基层领导干部“传经送教”,要对“第一书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党的信仰、提高业务水平。组织部门要提前对“软弱涣散”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对“第一书记”包扶村村情进行梳理,分析导致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原因,分析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促使“第一书记”以最快速度进入角色。“第一书记”在上岗期间,组织部门要形成“第一书记”的“智囊团”,及时把握方向,帮助“第一书记”出谋划策,与“第一书记”共同分析和研究解决“软弱涣散”村问题的办法,制定计划与方案,并在各项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第一书记”上岗后,组织部门要经常考察“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评选先进,利用传、帮、带的办法,壮大“第一书记”队伍,帮助更多“软弱涣散”党支部,加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辽宁省黑山县党建云平台供稿——李冬芳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