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赶考精神与执政党建设”主题征文

“赶考”的实践要求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 安巧珍

2017年04月06日09: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1944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到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的“窑洞对”,再到1949年进京前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毛周对”,“进京赶考”酝酿了5年;从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在赶考路上行走了六十多年。六十八年前“进京赶考”面临的考题是彻底打败国民党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立并建设新中国;现在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考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的第一道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题常更新,“赶考”无穷期,“赶考”接力在继续。

2014年12月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全面”重要命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既然是“赶考”,就有考官、考生和考场。人民群众是永远的考官,共产党员是最主要的考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天的一道新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有“赶考”的忧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考场上尊重考官,遵守考场纪律,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新时期的“赶考”必须尊重考官

“赶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人民群众是永远的考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更是把唯物史观当作“吾党哲学的根据”。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坚持群众史观,走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是我党克敌制胜的关键,毛泽东多次谈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在西柏坡时期颁发《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并且能够顺利进京的关键是尊重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一)尊重农民,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是西柏坡时期的重要做法。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到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在延安时期又提出“吃饭是第一问题”;到了西柏坡,毛泽东反复强调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必须给农民以土地,于是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并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切实利益,在各解放区开展不到一年时间就使得一亿六千万农民、约占当时全国37%的人得到了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使解放区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不仅满足了广大贫下中农的要求,而且推动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最重要的是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赢得了人心,调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参战豪情和支援前线的激情,对保证三大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历史又一次证明“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二)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是西柏坡时期的重要作风。在西柏坡,刘少奇同志多次用古希腊神话安泰的故事惊醒大家不能忘记人民群众。在全国土地会议上,他指出,“我们一切政策的制定、修改和执行,都必须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测量政策的正确与否,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标准”。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抢秋夺夏,与群众一同推碾、扬场,毛主席还亲自给老百姓讲解插秧育秧技术,其他老同志也都以身作则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干群关系非常密切,群众基础异常深厚,为中央红军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尊重考官,就要坚持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旦违背这一宗旨,必然招致失败。李自成进京失败的沉重教训已经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也一次次提醒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和群众情怀。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被毛泽东当作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黄炎培对历史周期律的质疑,毛泽东用事实做出了回答——人民民主。毛泽东早就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基层、走访农家、亲自调研、躬身劳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带了好头,起到了身先垂范的作用。政府在改造棚户区、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的努力被人们尽收眼底;国家在反腐方面的壮士断腕勇气让老百姓看到了更多希望;社会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改革让老百姓体会到了更多温暖。无数次的民主生活会让老百姓感悟到领导干部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为群众服务能力的内心真情;吞噬群众利益、败坏干群关系的“老虎”、“苍蝇”一次次被揪出并查处使老百姓感受到共产党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毅力。群众利益无小事。共产党不会忘记自己的宗旨,不会忘记从中国革命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四)尊重考官,就要使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走共享发展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不仅指全体人民,同时也指全体人民的各个方面。当前,由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民生短板”日益明显,利益群体固化依然存在,东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正在扩大,老少边地区的农牧民依然在为生存而挣扎。共产党要巩固执政之基,获得民心,必须借鉴当年的“赶考”经验,让这些贫困群体富起来。共产党要带领人民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共享发展之路。只有共享发展,才不至于使一人掉队。精准扶贫脱贫政策的实施使不同区域的农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脱贫的农民从内心增强了对执政党的认同和热爱。援疆、援藏、援边政策持之以恒的落实,使落后发展地区沐浴到社会主义春风的抚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坚定了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新时期的“赶考”必须遵守考场纪律

正在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场考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此时的考场纪律内涵深刻、外延广泛,有党章、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等党纪,还有宪法和法律,以及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习近平曾说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因此,面对形势复杂、身担艰巨任务的共产党还必须遵守政治规矩这一特殊考场纪律。

(一)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西柏坡时期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天“赶考”必须继承的宝贵财富。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立了许多规矩,习近平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在转移到西柏坡以后召开的“九月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明确规定党的各级委员,必须遵照党章的规定定期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党中央还针对党内存在的某些无纪律和无政府状态,以及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通过了《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强调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组织纪律性,要求大事必须向中央报告,写报告的态度必须实事求是。

(二)“两个务必”是当前考场纪律的思想指导。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历史教训的反思,又是回答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力”,找到“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民主道路的具体答案,更是对李自成进京四十二天失败而退这一“逆道而亡”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和警醒。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回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时“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的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境,那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则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对全党接管城市、掌握政权后的担忧和警告。这种告诫不仅必须而且必要,充满智慧又富有远见。会后五个月的上海《解放日报》就证实了这一警告的预见正确和必要:“知法犯法,罪在不赦”、“玷污军誉,破坏纪律,欧震被判处死刑”。而被处决的欧震是担任接管工作的军代表。政治纪律必须遵守,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一样,政治纪律也是杀手锏,对所有违反政治纪律的领导干部进行惩处或依法判刑是新时期党中央最鲜明的态度,也是考生遵守考场纪律的具体实践。

(三)为共产党“立规矩”是西柏坡时期的重要做法,也是今天制定考场纪律必须遵守的政治规矩。在西柏坡时期,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大会还立下了“六条规矩”,即“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六十四年后习近平再访西柏坡,在这个牌子面前驻足深思,并一一对照。习近平意味深长地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赶考”在路上,立规矩要继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还为国家的政权建设、党委工作立了一些具体的规矩,比如毛泽东在大会上重申了我们要建立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全党同志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和作风等。毛泽东还系统地讲了党委会的十二条工作方法。规矩制定的具体明确,做起来就能有据可依,才会起到好的效果。不但如此,党中央还制订了八条“进京守则”,也叫“进京八项注意”。这些规矩的制定从制度上约束着每一个党员和官兵,促使每个人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警示每个人不能有违背群众利益的行为,这些规矩对党中央顺利进京接管城市、建立并巩固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要勇于为考生制定考场纪律。“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只有立下规矩,广大考生才能有矩可循。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守纪律、讲规矩的政党才能得民心。腐败是共产党员的大敌,是国民党失去天下人心的主要原因。国民党在大陆期间,在用人方面裙带之风盛行,卖官猖獗;政府官吏普遍贪腐;军队经商走私已成常态,巨额索贿变本加厉,“虽有蒋介石亲批手令领械,不贿赂也一支(枪)领不到”。以至于蒋介石在1948年11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历史教训常在,考场纪律应常态。正如七十多年前民主人士黄炎培谈到的那样:“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共产党已经从当初夺取政权的党转变为现在巩固政权的执政党,革命精神是否逐渐放松?自然惰性是否已经发作?如果等到精神放松、惰性复发、不正之风成性之时,再制定制度和规矩恐怕为时已晚。所以,新时期的执政党既应坚持原有优秀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还应根据新的实践发展制定新的纪律。

(五)党章是新时期考生的考场纪律。在当前,《中共共产党章程》就是所有考生必须遵守的考场纪律。早在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总规矩”。在“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党员干部第一次阅读党章的情况,试想一个不知道考场纪律是什么的考生如何遵守考场纪律呢?这也是一些党员干部贪腐蜕化变质的重要原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应该常态化。

(六)党的全部纪律都是新时期“赶考”的考场纪律。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新时期,遵守政治纪律就要遵守党纪国法,就要让权利在阳关下运行。从遏制“四风”到“八项规定”,再到“打虎拍蝇”,老百姓亲身感受到了党风、社风、民风的转变,切身体会到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的款款深情和博大胸怀。新时期的考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因素的考验,经受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检验。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自己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考场纪律的学习和遵守,脱离了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产生了“四风”现象,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四风”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要根除“四风”,经受住考验,就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既然是考场纪律,就必须有对违反考场纪律进行处分的明确规定,所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是当下的考场纪律。当前,遏制“四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恢复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而且获得了民心,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守纪律、讲规矩是执政党的立足之本。对于一切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官员,中央的态度非常明显,治理力度空前。中央多次强调,反腐就是要让“人民高兴,贪官发愁”!必须坚定反腐决心,“放不得,也软不得”!“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无论是“踩红地毯种树”涉事主要官员被免职,还是周永康等大老虎的落马,都向老百姓传递着正能量,折射着共产党为民谋利的本质特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在这场严肃考纪的考试中,失去的只是危害干群关系、损害党员形象的贪腐官员,获得的将是更多的民心!

三、新时期的“赶考”必须提高考生素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场新的“赶考”中,考生尊重考官、遵守考场纪律固然重要,但考生素质比前两者更重。考生素质是这场赶考的内因,是取得满意成绩的关键。新时期,一定要增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西柏坡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接力“赶考”的实践要求。毛泽东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而且他多次要求全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央宣传部在1948年6月还专门重印了毛泽东做出重要批示的《共产国际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并发给全党全军。在西柏坡“九月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任务。1949年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干部训练学校中及在在职干部中进行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及中国革命各项具体政策的计划,并把其列为全年的干部教育计划。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并提出三万人在三年内读完十二本书的要求。毛泽东说:“关于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不仅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其他领导也在不同场合论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比如被人们誉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刘少奇同志,在1948 年 12 月 14 日,向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作的精湛讲演中指出:“一个共产党员,不学行不行?少学行不行?不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是列宁的有名的话。革命的行动是受革命的理论指导的。理论正确,指导正确,革命就能胜利,否则不能胜利。”正是由于党在西柏坡时期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上我党制定了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保证了共产党和中央红军顺利进京,建立政权。

(二)走在新时期“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依然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这是全体共产党员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早在2011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就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他指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领导干部可以精读其中的代表性篇目。新时期的共产党不仅重视理论学习,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贯彻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全社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等。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入党誓词,常温马列经典,头上高悬“逆道而亡”之利剑,心中常存“为人民服务”之情怀,才能在新时期的赶考中考出满意成绩。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新时期的考生参加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考试。不让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是提高考生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守牢的一道防线。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缺失理想信念就是“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性锤炼的核心要素,下决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提高自身的理想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团结到一起的精神支撑就是共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团结人民的核心纽带。社会上一些官员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治理腐败需要内外兼施、软硬并用。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约束,只会使人不敢腐败,理想信念坚定才会使人不愿腐败。习近平强调,看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第一位的就是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信仰坚定,内心才会强大,才会“慎小事,拘小节,防微社渐,两袖清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面对新时期执政赶考的新任务,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心存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脚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健基石,肩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唯有此才可能在这场“赶考”接力中交出满意答卷。

“赶考”接力在继续,不变的是考生和考官,变化的是考题和考场纪律。共产党员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铭记“两个务必”警告,尊重人民群众,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顺利迎接执政征途中的新考题。 

(责编:秦华、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