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赶考精神与执政党建设”主题征文

“赶考精神”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河北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干部 朱国峰

2017年04月06日09: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9年的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带着“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去回答“进京赶考”的历史命题,“赶考精神”正是起源于此。它蕴含着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为中国共产党人敲醒了警钟。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再次提出“赶考”问题:“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可以看出,“赶考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破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考出好成绩的深刻忧思和全面执政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更是鞭策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强大武器和精神动力。从“进京赶考”到“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赶考精神”的这一重要论断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体现出对“赶考精神”思想本质的深刻洞察,对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赶考精神”体现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兴替大都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旧王朝高压腐败统治—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或者外族入侵—旧王朝覆灭—新王朝建立。这个过程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短至十几年、几年,循环反复达两千多年之久。这个过程中始终包含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这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正是这对矛盾之间的既统一又斗争的过程构筑起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此有着深刻的考察和体悟,“赶考精神”正是以此为基础提出的。从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到延安窑洞里与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对话,再到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对全党同志的告诫,毛泽东同志对于“赶考精神”的认识愈发清晰起来。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成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并提出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等六项重要规定,得到了全党同志的一致拥护。这些都是“赶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一对立统一历史周期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也正是由于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经受住了革命胜利和执政掌权的双重考验。

    二、“赶考精神”体现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赶考精神”的坚持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最好注解。

“赶考精神”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程更伟大,更艰苦”。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久久为功,终于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质变。进京赶考前夕,如何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如何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如何实现国家工业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又摆在了完成质变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如何走好新的量变过程,从而完成新的质变,成为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建国初期,实现了从新民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起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这是与坚持“赶考精神”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在加快落实,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但目前社会仍存在环保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而是深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赶考远未结束”的论断正是这一忧思的体现,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仍旧要发挥“赶考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攻坚克难,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的量变,积小胜为大胜,确保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完成新一轮的质变。

    三、“赶考精神”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三,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发展历程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60多年来的执政赶考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敢于“否定之否定”的“赶考精神”。

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不乏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瞬间垮台,如中国国民党,苏联共产党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这些政党都有过辉煌的执政历史,但其政权的丧失都是由党内思想混乱、基本路线混乱、党内腐败蔓延开始的。这些都是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前兆,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警惕。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赶考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过分估量了国内外阶级斗争矛盾,对基本路线的这种错误否定,导致了十年的发展滞后。对此中国共产党予以了及时地否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促成了往后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来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用自我革命的魄力来进行伟大的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是由于有这种敢于“否定之否定”的“赶考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赶考精神”引领下,始终保持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敢于拿起一次次拿起手术刀对自己身上的病灶开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

“不私,而天下自公”。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面临的任务越复杂,挑战越严峻,就越需要发挥440多万个党组织,8800多万名党员发挥“赶考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赶考远未结束”的重要论断言犹在耳,只要我们发扬“赶考精神”,就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从前不能,现在不能,以后也不能!

(责编:秦华、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