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8日08:26 来源:陕西日报
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壮举伟业。中国航天人为此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于探索、不懈创新,徐立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拥有令人羡慕的荣誉:三秦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但徐立平面对媒体的采访,依然保持着谦虚平和、不骄不躁的本色,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如何最快最好地干好工作才是我最关心的。”这质朴的话语后面,蕴藏着他以国为重、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彰显出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胆大心细挑战高危行业极限
身材瘦高的徐立平言谈朴实,神态谦和,目光流露着睿智与果敢,尽管到今年秋天他就满49岁了,但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完全是年轻人的单纯开朗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丝毫没有一点暮气。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胆大心细、可以托付重任的人。
正是他的胆大心细和强烈的责任感,才使他肩负重任,身怀顶尖绝技,不负航天使命。
徐立平的工作,是为火箭或导弹发动机的固体推进剂(混合固体火炸药)进行微整形。就是用金属刀具将火箭或导弹发动机内装填好的固体火炸药一点一点地削切,修整至设计要求的型面。在此过程中,危险时刻相伴,敏感的火炸药一旦遭遇强力摩擦,便会剧烈燃烧甚至爆炸。而金属刀具削切火炸药,时时刻刻在发生摩擦,要避免箭毁人亡的爆炸,对削切力量和技巧的把握十分苛刻。对此,徐立平说出了他的经验:关键在于削切的力量要均匀,速度要缓慢,千万不可心浮气躁、用力过猛。
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只有亲临徐立平工作的车间,才会体会到此项工作的艰难。首先,因工作的特殊性,位于西安东郊的厂房在工作时间必须做到房门大开,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那是他们危急关头的逃生之门。冬天最冷时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冻得人手脚麻木。夏天最热时还必须穿着厚实的工作服,全身包裹在汗水中,且蚊虫肆虐,脸部时常被叮咬得红肿难忍。其次,不可能端端正正地坐着削切火炸药,因为火箭或导弹发动机的大小粗细不同,药面形状复杂,在削切整形火炸药时往往要采取或蹲或跪、或趴或躺的姿势,干上一会儿往往就肩酸背疼,手都抬不起来。而这时想要控制力量的均匀,难上加难。
就是这样一个挑战个人意志力和忍耐力极限的岗位,被人们雅称为“火药雕刻”,徐立平也被大家尊称为“火药雕刻师”。
就在这样一个高危岗位,徐立平一干就是30年,挑战着行业的极限,保持着整形产品100%的合格率和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
在最危险的一线成长
19岁时,徐立平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毕业,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6厂的一名发动机药面修理工,想到自己成为了一名航天人,他十分兴奋。但入厂安全教育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观看切削下来的废药销毁,一小堆并不起眼的废药,在遇到明火后瞬间就冲起巨大的火光和浓烟。这灼热刺目的火光让徐立平冷静下来:干事业必须要练好硬本领。
在车间,徐立平心无旁骛,牢记师傅教诲:心要静,气要沉,不可浮躁。日复一日,徐立平不知道练坏了多少把刀具,但他的手感越来越好了,工艺要求0.5毫米的误差,他却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一张纸的厚度,就连师傅都夸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急活难活也都能放心地交给他。
1989年秋,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脱粘,为确保研制进度,彻底查明原因,航天科技四院专家组在反复论证后作出艰难决定:将发动机内装填在故障部位的火炸药挖出,查探修复。
就地挖药,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内,挖出其中的火炸药,其艰难和危险不言而喻。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一支挖药突击队迅速组成。这其中,徐立平是最年轻的一员。
挖药艰难。发动机燃烧室内数吨的推进剂散发着浓烈而刺鼻的气味,狭窄的舱内只允许大家半躺或半跪着操作。为防止用力过大摩擦起火,队员们只能用木铲或铜铲小心翼翼地操作,每次最多只能挖几克,加之舱内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紧张,工厂规定每个队员每次只能干10分钟,然而,年轻的徐立平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好让师傅们多歇一会儿。
就这样,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击队员们用超人的勇气一次次钻进装有数吨烈性火炸药的发动机内,蚂蚁啃骨头般挖出300多公斤火炸药,成功帮助专家组找到了故障原因,而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无畏的航天人最终胜利。但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挑战,大家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总是“逞强”多干的徐立平更是双腿疼痛,几乎不能行走,后来进行高强度锻炼,双腿才逐渐康复。
徐立平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工房里除了铲药的沙沙声,还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最难忍受的是心底的那份恐惧。”
经历并战胜了心底的恐惧,徐立平愈发坚毅、沉稳。
不断创新将危险降到最低
十多年前的一次事故,让徐立平至今回想起来仍心如刀割。一位和徐立平并肩工作的工友,在削切发动机内的火炸药时,刀具不慎碰到金属壳体产生火花,瞬间引起火炸药剧烈燃烧,工友当场牺牲。
徐立平暗暗发誓,一定要最大限度让操作者远离危险,从根本上改变与死神为邻的现状。
他想,如果能把数控技术应用于发动机内固体火炸药的修整,不仅能将操作者从肌体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将操作者与固体火炸药直面相对的境况改变为远程操作,这等于让死神远离操作者。
在工厂的关注下,首台整形机很快运抵,此后,安装、调试、实验,徐立平没日没夜地“伺候”着这台设备,并在安装调试中“刷新”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仅设备改进方案他就提出并组织实施了20余项,从源头确保了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可控。
设备验收之后,他又承担起最核心的复杂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没有编程基础的他,白天蹲在整形机边反复琢磨,晚上更是通宵达旦计算各项参数,最终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某型号发动机所有整形参数的编写,并针对其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刀具。
试验那天,随着设备的快速旋转,刀片在电脑的操控下平稳地削切着发动机内的火炸药,一个完美的整形端面逐渐出现在远程监控显示器上,仅仅10多分钟,一发产品的整形任务就顺利完成。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意味着工厂几十年火药整形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此后,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实现了数十种导弹发动机的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操作。徐立平更是根据不同类型发动机、整形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设计、制作和改进了几十种刀具,其中九种申请了国家专利,两种已获授权,一种获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创新奖。
2016年初,徐立平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的师傅、老航天人王安民说,徐立平身上感动中国的力量在于对航天精神的传承,将以国为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高尚情操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舍小家为大国,成就了大国工匠的品质。
徐立平身边的工友这样评价他:“徐师傅身上表现出一种彻底而又纯粹的工匠追求,他静默平和却胸怀报国雄心,他身上坚毅专注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对岗位的挚爱,是激励大家永远向上的精神力量。”(记者 沈谦 张斌峰 程靖峰)
相关专题 |
· “时代先锋”徐立平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