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周遂德:创业致富的好带头人

2017年03月23日14:49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创业致富的好带头人

周遂德(右)慰问看望困难群众。 (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

周遂德,许昌禹州市颍川街办事处东关社区党委书记。今年70岁的周遂德已在党委书记的位置上干了45年。近年来,他带领社区居民做强第三产业,建成容纳上千商户的“商贸大世界”和“中华药城”,社区90%以上的居民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社区连续三年获禹州市“创业致富杯”竞赛金杯第一名。周遂德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走进河南省许昌禹州市颍川街办事处东关社区,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平坦的街道宽阔洁净,条条玉带般的河道点缀在绿树翠影中,广场上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45年间,东关社区从雨雪过后找不到路的城郊小村庄,发展到如今禹州市商业中心、河南省重要药材集散地;楼高了,景美了,人富了,东关社区党委书记周遂德却从25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

“我就是断了脊梁,也要让东关村变个样儿”

在“2016河南十大最美村官”评选中,周遂德排名第一,但这位70岁的老人需要经常吃药才能维持血压稳定。他幽默地说:“也不是天天都要吃药,到外地出差、开会反而血压会稳定些,在村里办公事情就多,就得借助点外力给这把老骨头加加油。”

1972年,周遂德当选为东关村历史上最年轻的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个大难题:东关7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2700多名村民守着人均不足半亩的耕地;村委会没有办公室,干部们开会就围着村头老桐树的树墩蹲一圈。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遂德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进城的机会,一头扎到了村里。当选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他望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斩钉截铁地说:“我当村支书,有3个目标,一是要每个人吃饱饭,二是叫大家有钱花,三是让大家都住上好房子!”

“当年化肥难弄啊,一斤上好的小麦都换不回一斤化肥。”村民张振海至今记得,周遂德上任后不久,就给村里弄来整整10吨化肥的事儿,让不少村民都乐开了花:那10吨化肥,是周遂德和当时的一位村干部几次南下湖北武汉、襄樊等地,多方求人才买到的。“为了托关系买化肥,我穿了当年自己最好的一件衬衫。”周遂德回忆说,“说是最好的,其实袖口早磨烂了,去人家供销社时,把袖口使劲往里塞,怕人家笑话”。

化肥买到了,周遂德和同行的村干部一起坐在货车的车斗里返回300多公里外的东关村,7月的骄阳下,化肥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可两个人谁也不舍得坐到驾驶室去,“那可是乡亲们来年的收成,不敢有一点儿闪失”。

1974年春天,在周遂德的主导下,村两委通过了建设东关村窑厂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定。周遂德开完会回到家,就问妻子王月凤要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30元;之后,周遂德又带着人,把家里准备了好几年盖房子用的木料、砖瓦一股脑拉到建窑的工地上,王月凤只能忍住眼泪,一声不吭,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当上村支书的那天他就跟我说,以后咱家的根就扎到这了,不把东关带出这穷日子,我一辈子都不会甘心!”

窑厂建了4个月,周遂德日日光着膀子在工地上掘地、挖土、拉架子车,冀学义回忆说:“窑厂成形的时候,老周整个人都脱了相,脸黑了,腰弯了,眼窝也陷得老深。”村民们劝他注意身体,可他说:“我就是断了脊梁,也要让东关村变个样儿!”

1975年的春节,窑厂给东关村村集体挣下了第一笔家底4万元,村干部挨家挨户给村民发大米、红糖和红枣,东关村人的日子,开始甜了起来。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

东关村有了自己的砖窑厂,村民们纷纷告别泥草房,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可在1998年后,周遂德一家却又告别砖瓦房,住进老村部里的土窑洞。

1998年到2002年,是禹州中华药城的建设期。禹州自古就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当时,国家批准了17个大型药材交易市场,禹州的中华药城是河南省唯一的定点药市。

文件下发后,周遂德和村干部连夜开会商讨,村委班子都认为,应该干。中华药城占地400亩,可以容纳商户1000多户,一旦建成,无论是房屋出租坐地生金,还是物流运输多种经营,东关人就有了家门口的聚宝盆。

可是怎么干?建药城要拆迁,涉及村民300多户住房和200多座坟茔。要拆迁,群众意见肯定少不了。但是周遂德铁了心要做“惹众怒”的人。

果然,1998年的大年初一,村里上百口人围住了周遂德的家。周遂德站在人群中双手抱拳,言语恳切:“建设市场的好处,大家都能想得到。我知道,全村人都在看着我周遂德,请各位放心,我第一个扒房迁坟……”

人群散了,王月凤劝周遂德:“这书记咱不干了,你也歇歇,睡个安稳觉。”周遂德摇头:“都不愿意得罪人,村里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只要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再难也要上。”

当天下午,周遂德和胞弟商量了给爷爷奶奶和父亲迁坟的事。接着,农历二月初二,周遂德一家就搬进老窑洞。儿子周志强至今还清楚记得老窑洞的模样:“常年不住人,院子里的荒草有两三尺高,房子上连个窗户都没有。”这样的房子,他们一住就是4年。

整村的拆迁工作开始缓慢推进。阻力大,周遂德却从没跟一个群众发过火,他不只一次地说:“住得好好的家说搬就搬,搁谁身上都不好受。让群众把怨气撒出来,大家的心气儿才能顺。”

2001年,药城如期建成,经过外出考察和多次说服,东关村一半的居民开始在药材市场从事房屋出租和商业经营,如今禹州的药材生意做遍全国。“以前我认为是瞎折腾,但现在很多村民光靠房屋出租,一年能收入10万元。”居民薛全生说自己“不得不佩服周书记的头脑。”

正是在周遂德“出力不讨好”的开拓进取中,东关村这个昔日典型的农业村,建起了商贸大世界、建材大市场等,一派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上世纪末,这个小小的村庄竟然连续几年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原出口创汇第一村”。

“周书记心里装着群众,他走在街上,老少爷们看见都跟看到亲人一样。”社区干部崔江涛动情地说,哪里有困难,周遂德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2010年的一个夏夜,大雨滂沱,周遂德担心地处低洼地的村民,便赶忙叫上村“两委”成员一起去查看。他蹚着齐腰深的水挨家挨户地喊:“我在这里,大家别慌!”

村民在村干部的指挥下有序撤离着,周遂德的膝盖却一阵剧痛,直到抢险结束后他才发现左膝盖被划开了,伤口被水泡得发白肿胀,缝合之后,泡过水的伤口多次感染,至今仍留下一条深深的疤痕。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周遂德常说:“要把红旗扛下去,就得让老百姓能时时刻刻看到党员的身影,听到党员的声音。常和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到群众家里揭锅盖,摸被褥,群众才不会认生。”

“党员干部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东关村的名气大了,常会有邻村的干部过来取经,“周书记,你们党委一班人干得那么提劲儿,你是咋领导的?”

周遂德说,“你处事公平,老百姓才会信赖你;坚持正义,村里才会风清气正;谦虚谨慎,才能听到不同意见;真抓实干,才能迎难而上开创新局面。村干部最忌有私心,一有私心,大家就不信服你了”。

2004年,周遂德积劳成疾,悄悄到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村民闻讯,都提着食品往医院跑,把钱往王月凤手里塞。周遂德哽咽着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些钱我不能要。”出院后,他让妻子把钱一一退回,实在退不回去的就全部上缴到村里,这些账本上记得一清二楚。

从兴办村办企业到引进外资再到把村子建成商业贸易中心,周遂德的治村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积极地调整,可有一点却一直没变,“对村子的发展,要始终超前一步。对自己的生活,要始终落后一点”。近两年,周遂德谋划着将同仁堂的药材加工企业引入东关村的药材市场,一把年纪的老人一趟趟往北京跑,吃住都是最低标准。

如今,东关村当初定下的“吃饱饭,有钱花,住好房”3个目标早已实现。在周遂德的带领下,东关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创优争先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等几十项荣誉称号。(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王佳宁)

(责编:程宏毅、杨丽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