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贵州遵义:实施“四统三强”工程 升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17年03月22日15: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遵义市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理念,把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扶贫的“牛鼻子”,创新探索以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强组织、强发展、强基础为主要目标的“四统三强”工程,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战场”、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阵地”,走出了一条党领导下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近10亿元,“空壳村”全面消除,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竞相发展态势。

一、背景与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具体形式和路子”。陈敏尔书记指出,“要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建立健全培育集体经济的制度、机制、平台、框架”。近年来,遵义市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府发〔2014〕30号),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步伐的加快,发现仍有不少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特别是有的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没有发挥好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没有激发党员“细胞”活力,导致集体经济发展陷入“边推动、边消亡、边上马”的怪圈,“无能人干事、无钱办大事”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甚至软弱涣散,拖了脱贫攻坚的“后腿”;有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功能不强,没有发挥好引领和统筹作用,没有厚植“经营乡村”理念,导致农村“分”得充分、“统”得不够,资源闲置多、整合少,单打独斗多、抱团发展少,短平快多、持续稳定少的“三多三少”问题依然存在,延缓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不善于组织引导群众参与,也没有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党的政策传递“最后一公里”仍然不够畅通,导致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党群干群关系疏远,少数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遵义市突出问题导向,顺应村级集体经济亟待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和群众共同致富的新期待,着眼统筹引领、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总结基层经验,借鉴各地做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提出实施“四统三强”工程,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理念确立起来、组织培育起来、机制建立起来、业态探索出来、典型示范起来,为农村综合改革探新路。

二、做法与探索

遵义市坚持党建引领、规划统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市场导向、经营乡村,坚持改革创新、共建共享,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以无形资源整合有形资源。

(一)统筹规划,要素优先集中。针对各自为阵、规划滞后的问题,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协调把关作用,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动、三规统一”,实现优配规划资源、集中要素保障。一是规划一张图。按照“一县一总规、一乡一规划、一村一计划”要求,县级总规融入“抱团发展”元素和“经营乡村”理念,在涉及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城镇化、精准扶贫等专项规划中,预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乡镇(街道)制定完善具体规划,确定各村(社区)发展目标;村(社区)立足“农工旅融合、产城景互动”,制定详细计划和具体措施。全市共编制县、乡、村三级规划2570余个,涉及集体经济项目6700个,资金14.9亿元。二是审批一条线。县(市、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经专家评审后由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审定,乡镇规划由乡镇党代会或人代会审议,村级计划由乡镇党委审批,做到规划法定、逐级审批、覆盖到村。如绥阳县在县级层面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县105个村实行规划统一制定、项目统一申报、资金统一投放,形成抱团发展效应。三是执行一个调。对县级总规、乡镇规划、村级计划执行情况,采取“上级考核、人大监督、下级评议”方式,进行季度督查、半年调度、年终考核,结果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规划干到底。

(二)统筹资源,投入优先保证。针对政策项目分散在职能部门、土地资源分散在农民手中等问题,突出县级主导作用,通过党政引领、部门联动、各方参与,整合各类政策、项目、资金、资源、信息,集中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倾斜。一是组织资源配套先行。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在各类经济组织新建党支部1200余个。落实“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453名,选育“项目书记”1433名,安排74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二是政策资源精准滴灌。将农业生产类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进行整合,交由村集体领办、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项目450余个。发挥1.6亿元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民间资本50余亿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项目资源打捆使用。采取“县级统筹、乡镇管理、村级实施”方式,整合涉及精准脱贫、“小康建设六项行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集中向871个贫困村倾斜。县直部门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项目,直接委托村(社区)成立的劳务公司承建。

(三)统筹路径,产业优先配套。针对方向不明、路径不优、产业单一等问题,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抱团发展理念,推广服务创收、资产增收、土地经营、产业带动、入股分红“五型”模式,推动资源有效盘活、产业发展壮大、村企互助共赢。一是盘活资源增收。由党组织牵头,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将集体资产入市进行资产运营,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对没有资源禀赋的贫困村,以村集体为单位,异地兴建购置商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帮助79个村找到稳定收入来源。全市共流转整合180万亩集体土地、360间集体物业入股经营主体,平均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二是产业带动创收。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茶叶、辣椒、中药材、高粱等产业930余万亩。由村级党组织主导,组建专业合作社2430个、股份合作公司86家,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体达到2516个,实现“一村一实体”目标。依托产业优势,发挥产业示范村“明星效应”,组建联村党组织,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重组、抱团发展。三是合作分红促收。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党群连心户”“十户一体”等方式,将有技术、有威望、有能力、会经营的党员骨干选为“户长”,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广“支部+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将各类财政资金、帮扶资金、项目资金整合,依托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将资金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股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按股权分享收益。

(四)统筹机制,体系优先创新。针对责任不清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由各级党组织牵头,创新完善发展、运营、管理、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一是责任共担。市县两级分别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升级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党政主体、组织部门主导、农业部门主责、职能部门主扶、镇村主抓的责任制。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249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示范带动乡镇和部门联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资金共管。出台《遵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级财政每年按10%的比例增加投入。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滚动发展方式,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将溢价部分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发挥大数据和“党建云”平台作用,推行“大数据+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方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平台876个。全面推行“村财镇管一账户、收入支出两条线、资金使用三公开”,确保资金管理规范。三是利益共享。制定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分类别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群众收益分享比例。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对当年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按一定比例用于激励民选村干部,剩余部分留存30%~50%壮大积累、预算20%~40%扩大再生产、其余用于公益事业,让党员、群众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三、成效与反响

经过近年来的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遵义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统筹水平不断增强,实现了强组织、强发展、强基础目标,在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共同致富道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组织,堡垒更坚固。通过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94个,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196个,着力带出好班子、好思路、好机制、好作风。以党组织为核心,带动其他基层组织产生“聚合效应”。两年来,全市集体经济累计支出7000余万元,新建、扩建村级办公阵地215个。成功打造4条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创造了一批享誉省内外的党建品牌村,遵义县花茂村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找到乡愁的地方”,仁怀市枇杷村被陈敏尔书记称赞为“经营乡村”的样板。

(二)强发展,带富更有力。按照“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要求,把村级集体经济升级发展作为党建扶贫的“牛鼻子”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助推了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01.6亿元;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10个,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项目13500个,直接带动109万人脱贫,41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55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总量实现三年翻番目标。

(三)强基础,群众更满意。通过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增加经济收入,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投入4800多万元,撬动项目资金、社会资金3.15亿元,投入到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10间,改造农村危房23.2万户,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万户,加快推进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随着社会矛盾化解的“余庆经验”全面推行,“党的声音进万家”“三送一连心”“四直为民”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跃居全省前列。

四、启示与体会

遵义市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党建引领、加强统筹是核心。遵义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通过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充分发挥抓关键、指方向、强监督等核心引领作用,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资产流失、基层腐败,深化拓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实践证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只有强化党组织对各方资源、各方力量的统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发挥资产资金资源的最大效益。

(二)组织群众、抱团发展是路径。遵义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机制,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变农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实现小农村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的“蛋糕”。实践证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制度,就能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经营乡村、留住乡愁是抓手。遵义市各级党组织推动政策向农村倾斜、资金向农村集中、项目向农村汇聚、要素向农村流动,通过服务创收、土地盘活、产业带动、入股分红等办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推动“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实践证明,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村级集体经济抓村级集体经济,撬动城市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就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升级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建设“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四)强基固本、共建共享是根本。“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遵义市在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既让群众参与、更让群众分享,既让资源保值增值、更让群众分配“大头”,使“十谢共产党”成为老区人民发自内心的歌唱,夯实筑牢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并且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把好政策兑现到位,就能让群众真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