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我要为党战斗一生”

2017年03月20日10: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月16日下午,罗开富家喜气洋洋,好不热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来看望罗开富,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75岁的罗开富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向中央领导讲述了当年徒步红军长征路采访的经历和感悟。

“您不辞劳苦,常年奔波各地宣讲长征故事、长征精神,内心的支撑动力是什么?”面对记者提问,有着54年党龄的罗开富回答:“是入党时的那颗初心——为党战斗一生。”

在和记者的聊天中,罗开富深情讲述了他当初入党的故事。

“我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1961年9月,19岁的罗开富从双林中学报名参军,入伍到原铁道兵第8师39团7连8班,开始了军旅生涯。

3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罗开富随部队来到湖州修铁路桥。这时已经是严冬季节,滴水成冰。由于那时候缺少机械化的工具,修桥用的水泥基本上都是干部战士肩扛手搬运送。因为长时间用铁锹搅拌水泥,罗开富的指甲盖都被冻裂开了。这时候,他有些吃不消了,思想上有了情绪:我一个高中生,为什么叫我当铁道兵?整日在山沟里转来转去,什么技术学不到,什么知识用不上,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罗开富的心头豁然一亮,对安心部队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一天,罗开富妈妈来部队探望他,正赶上部队开展“忆阶级苦,立革命志”教育活动。他妈妈就在忆苦会上,给战士们讲述了罗开富家在旧社会经受的苦难和在新社会翻身做主人的故事。

讲到这里,罗开富语速慢了下来,眉头紧锁着告诉记者,正是妈妈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让他如梦初醒、茅塞顿开:“我母亲过去到上海看大儿子,没有病却被资本家欺负、挖苦气出了病。这次来部队看望我,在路上受了风寒,徐连长知道了,连电影都不看,抽出时间煮了鸡蛋面给她吃。母亲离开部队时拍着我的肩膀叮嘱,‘是党救了我们一家,你要安心服役,才对得起党。’母亲的嘱咐,旧社会的苦,新社会的甜,一幕一幕如放电影般在我脑海里闪现。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念头:‘我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打那以后,罗开富一门心思投入到部队工作中。1962年4月,他所在部队进驻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芮家坞村修路架桥。施工中,需要从十几里外的山上把毛竹扛下山。一米八个头的罗开富,肩膀上总比别人多扛上一捆。两天下来,他的肩膀就磨破了一层皮。但他没叫一声苦一声累,继续坚持了下来。时任副连长姚雨水和罗开富开玩笑说:“你个高中生,如今这么傻卖力气,不怕别人说铁道兵整天劳动,当铁道兵不光荣啦?”

罗开富笑着回答:“共产党让我们穷人翻了身。只要是为党积极工作,在哪里干都是最光荣!”

“为党的利益,牺牲都不怕”

1962年入夏,罗开富所在部队开拔到江西向塘,开始投入向乐铁路线的施工。

在罗开富记忆里,他们团营连排的部队,从来没住过营房。铁路修到哪里,他们就在哪里搭帐篷安营。这次向乐铁路线施工,他们却被安排住在了当地老百姓家。老百姓对子弟兵很好,都争着腾房子给部队住。8人一间,虽然是地铺,但总比在野外宿营舒适些。

罗开富告诉记者,连队指导员李怀玉和他的排长陈维专以及班长周家和的言传身教,对他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向乐铁路线是从山间水稻田里穿过的。炎夏时节,火辣辣的太阳把稻田里的水晒得发烫,稻田里的鱼和泥鳅都烫死了。排长陈维专和班长周家和俩人时常顶着太阳、光着膀子进行挖土方比赛。他俩口渴了,也不舍得停下,怕被对方超过,就顺手捧起稻田里的水解渴。每天收工后吃完饭,他俩累得常常是只脱了一个脚上的鞋,另一只脚的鞋还没脱,就倒在铺上打起了呼噜。为了让其他战友晚上睡得舒服一些,两人还悄悄把铺盖搬到了百姓家闲置的猪圈里。

一次,罗开富给连队指导员李怀玉念叨说,他很敬佩排长陈维专和班长周家和的干劲儿和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指导员李怀玉告诉罗开富:“人是有灵魂的,你信吗?”罗开富说:“人哪有灵魂。说人有灵魂,不就是搞迷信吗?”指导员李怀玉却这样说:“灵魂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排长陈维专和班长周家和的举动,正是体现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一种吃苦在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个人有了这种精神,精神面貌就会大不一样。”

“原来他们是党员啊!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入党?”罗开富脱口而出。

“入了党很光荣。但是入党不容易。要想入党,必须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 指导员李怀玉说。

“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罗开富在给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要为党战斗一生,人生才有意义。”

罗开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举动,引来连队党支部的关注。连队党支部研究后,认为他是个好苗子,应该重点培养。很快,连队党支部把罗开富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指定连指导员李怀玉和副连长姚雨水为罗开富的入党联系人(两人也是罗开富的入党介绍人)。

此后,罗开富暗下决心,时刻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百炼成钢。1962年底,在杭长铁路线石山桥的施工中,一个20多米深的沉井,需要人到井底进行清淤。罗开富主动请战:“我来!”。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腰上拴好了绳子,然后就顺绳而下滑到井底。20多米深的沉井,空气稀薄,缺氧严重,施工者一般井下作业半小时,就体力不支,需要上来换人轮流作业。可罗开富硬是坚持要多干一会儿。营长看到后,在井上怒吼:“罗开富你小子这样做,就不怕危险。”罗开富仰着脖子冲上喊:“为党的利益,牺牲都不怕。”为了防止井下作业的罗开富出事,营长每隔2分钟就用喇叭喊一次话。清淤完毕后,爬上井来的罗开富却把大伙吓了一跳,他简直就是一个黑泥人,一说话很吓人,只露出一口白牙。

就这样,罗开富一步一个脚印走来,赢得了党组织和战友们的广泛认可。1963年初,罗开富由于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1963年6月,罗开富光荣地跨入了党的大门,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讲到此时,罗开富显得格外激动,说:“入了党并不意味着船到码头车到站。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成了党的人,就要永远不忘初心,为党战斗一生。”

“为党战斗一生”,是罗开富对党组织不变的誓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人们不会忘记,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时任《经济日报》记者的罗开富,硬是拖着在贵州高洋雪山跌入悬崖而骨折的左腿,克服千难万苦,圆满完成报社领导交办的徒步原路重走长征路的任务,并发表了300多篇饱含深情的纪实报道,让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再次接受了红军长征精神的洗礼。

人们不会忘记,退而不休的罗开富,2015年5月31日那天,因给长征胜利80周年有关纪念活动整理资料而劳累过度,昏迷了3天3夜。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现在最怕的是不能给党工作了”。

人们不会忘记,病愈出院后的罗开富,又结合重走长征路采访所获一手资料,于2016年9月15日在《经济日报》上刊文《榜罗明月忆中秋》,独家披露和证实榜罗镇是“中共中央最终确定中央红军落脚点在陕北的重大决策”的决定地。

精神境界有多高,为党干得事业就有多大!罗开富因为长期宣扬红军长征精神,成为了“明星人物”。面对众人的追崇,年近耄耋之年的罗开富说:“其实我也没啥,活一天就为党干一天,只是尽了一个老党员的一点责任而已。”

人物简介

罗开富,《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42年出生,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1961年9月从双林中学高中参军,入伍到铁道兵第8师39团7连当战士。1963年6月入党。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时任《经济日报》记者的罗开富,在时任总编辑安岗的安排下,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自治区,历经368天,风雪无阻,伤病不歇,每天坚持用双脚步行,最终按中央红军原路和时间点走到陕北吴起镇。期间,他写下了300多篇饱含深情的纪实报道,后汇总为《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一书,为后人弘扬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罗开富是红军长征之后徒步原路走完长征全程的“世界第一人”,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传奇记者”。 

(作者:高维海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