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上海浦东沪东街道:“微心愿”托起社会治理“大平台”

2017年03月14日14: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微心愿”是一个在微博上兴起的网络热词。在互联网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小小愿望,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别人完成梦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沪东街道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凝聚社会力量,唤醒公益意识,传递人文关怀,推进社会治理为愿景,推出“沪东微心愿”微信公众号,让每一位生活、工作在沪东或喜欢沪东的个人、团体,都可以通过登录“沪东微心愿”微信公众号许愿或成为“圆梦人”。极大地激发了社区群众做公益的热情,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

一、背景与动因

1.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楼组党建传统的工作方式和静态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区域形态的多样化。早在2007年至2009年间,沪东新村街道通过建立楼组党小组,实现了党建共作在楼组的全覆盖。但随着党员队伍老龄化的加速和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区域形态呈现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特殊对象多、社会矛盾多;高档商业楼宇少、文化休闲场所少、过硬优质的教育资源少、配套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少,即“四多四少”现象。楼组党建这个“线下”区域党建载体难以做到快速高效精准回应各种复杂问题,特别是在需求提取、议题形成、供需对接、立体参与等方面的局限性日渐突显,传统的访贫问苦式的节日帮困慰问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群众的需求。在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出台后,沪东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入手,聚焦市委“两个自下而上”机制建设,形成了楼组党建、“微心愿”、群团之家、在职党员管理系统等载体有效结合,把自下而上的议题和项目形成机制落到实处,尤其是通过推出“微心愿”公益平台,让群众深切感受“体验式治理”带来的魅力和感动。

2.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着力点,传统的社会动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电视、电影、电话、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以其迅速性、即发性、易变性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从中获取信息,掌握新知,并受其影响,这种动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正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抓住“微心愿”这一不同于传统帮困送温暖的载体,以其“微小性、及时性、多样性、互动性、网络性”的特点,将群众需求和党员、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进行衔接,打造了“微心愿”公益服务平台,实现了社区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单纯的公益行为上升为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行为,成为沪东加强社会治理的“大平台”。

二、做法与成效

1. 党组织从“前台”转向“后台”。沪东“微心愿”由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搭台,与阳光驿站形成合作联盟,共同负责策划运作,居民区等各直属党组织是微心愿发动、许愿、审核、认领和实现的坚强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微心愿实现的带领者和主力军。沪东微心愿从2014年开始,每半年在线上、线下征集居民微心愿,并在核实后将这些微心愿集中发布。刚开始,“微心愿”一发布,便迅速得到辖区内党员的关注和认领。长岛苑小区一位党员志愿者一下子认领了3个心愿,并表示会继续关注每一季的“微心愿”活动。一位擅长理发的党员,主动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等,还有更多不愿意留下联系方式的党员和群众,将爱心包裹寄来,通过街道相关部门帮助许愿人圆梦。微心愿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参与的便捷性、实现的有效性,且门槛低、易操作、简便、直观,很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每年定期开展两季,迄今已开展六季,心愿总计722个,受益家庭499户,受益团队208个,受益人数超过5000人。在微心愿活动中,56个党组织、7家驻区单位、36家“两新”企业以及沪东船厂、91975部队等辖区单位全部参与,5096名在职党员、4725名在册党员参与率达65%,知晓率达93%。据上海交大相关团队分析,第一届认领心愿的100%为党员,第二届党员比例下降到80%,到了第三届党员只占58%。党员占比的下降与群众占比的提高,这表明,党组织已从前台“唱戏”转向后台“组织”。

事实上,“微心愿”无论是一次性爱心资助,还是长期上门提供便民服务,沪东街道党组织通过搭建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沪东家园”,把社区中心工作通过“互联网+”与社区居民紧密连接起来。比如,街道原打算增加一些户外晒衣点,但信息一经发布,居民开始强烈反对,他们更倾向于整修内部楼道,街道便顺应民意,为小区整修了楼道,大家热心提建议、义务做工程监理,“从评论员变成了运动员,与政府高度合拍,皆大欢喜。”

2.线上线下活动平台全覆盖。微心愿引入“互联网+”思维,精心设计,每季一个现场主题,借助综艺活动营造的现场感、仪式感激发了参与者的爱心善念,每季心愿不超过150个,并借鉴市场营销的策略,使资源稀缺心理让许愿人和认领者多了一份珍惜和感动。为方便区域内居民群众、驻区单位参与,打造了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凡是生活居住和工作在沪东社区,喜欢沪东社区的个人、单位和组织均可以参加,注册并登录应用后,就可以申请认领心愿。线上只要登录“沪东微心愿”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线上进行许愿和认领,实现心愿全天候全流程操作,线下以党建服务中心和阳光驿站为依托,最大限度吸引不同群体便捷参与。许愿人或认领人的“心愿”可以是物质的(一般不超过1000元),也可以是精神的,心愿一旦被认领,三个月内就能梦想成真。如今,已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许愿、发布、认领全流程微信服务,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3. “心愿”由“小爱”凸现“大爱”。沪东街道的“微心愿”从设计开始,到形成有影响的识别体系,包括LOGO、注册公众号以及推出沪东“微心愿”APP等,都力求做到极致,以“小”见“大”,由“小爱”凸现“大爱”,使群众感受到“体验式治理”带来的实惠。一是以“微小性”组织动员社区个人或单位踊跃参与。提出心愿若涉及到财、物等物质需求的,一般价值不超过1000元,使心愿的提出者和认领者都不会有太大负担。如,一位特困家庭的小朋友,希望过年有一件暖和的羽绒服、一双崭新的运动鞋,很快得到了满足;交巡警四大队警官陪同一中风瘫痪在床的老人,游览了世博中国馆,帮助其实现了期盼多年的世博梦。二是以“即时性”快速解决许愿人的急难愁问题。认领心愿的社区爱心人士,可通过电话、微信等便捷的方式认领后,如新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署党委为一个丈夫长期卧床的困难失独家庭,及时送去1500片尿不湿,解决其燃眉之急。三是以“互动性”吸引社会群体广泛参与。凡生活、居住或工作在沪东的个人、单位或组织,均可通过联系居委、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或微信等方式,参与“微心愿”活动,倡导人人都是心愿的许愿者,也是心愿的实现者。四是以“多样性”凸现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灵活性。心愿的提出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社区团队、公众;心愿的内容既可以是物质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一位年迈的独居老人,希望有一台便携式的电子血压计,很快得到了满足。五是以“网络性”实现“微心愿”线上、线下同步许愿、认领和实现的OTO运作模式,扩大了参与面,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

4.“众筹”式的传播变“输血”为“造血”。“沪东微心愿”引入“众筹”式的传播和践行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心愿关注到不同社会人群,也同时吸引更多社会群体的共同关注,更贴近多元主体的需求。如沪东街道团工委许愿,号召社区商家为环卫工人提供一个遮风避雨、休息暖餐的场所。这条心愿一经发布,即被多家商家承担,纷纷挂起了“爱心接力站”牌子,关爱环卫工人。第三季有孩子许愿“想摸一摸南极冰”,正在沪东的南极科考队带来了采集自南极的冰块;第五季癌症俱乐部的舞蹈队许愿“请专业人士来指导,排演一出精彩的舞蹈节目。”银都艺校的专业老师为她们圆了这份心愿。尤其是第六季微心愿活动,从“一把伞”开始,设计“文明修身心愿循环系统”,人们除了可以进行心愿认领“常规动作”之外,还可领取五条随机产生的“修身心愿”。这些“修身心愿”都是人们力所能及的点滴小事,比如,“为后来人扶一下门”、“放下手机,牵起父母的手”、“读一本好书”、“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等,这些小小心愿都被存储到微信卡包内。借伞人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承诺践行一条修身心愿,并且当他人需要雨伞时,把爱心伞转借出去,同时运用微信‘赠送票券’功能,把修身心愿也转发给对方,让心愿和爱心伞在社区里同步散播。在每把爱心伞流通中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形成“提心愿——领心愿——圆心愿——传心愿”不断循环,大家感受到的是社区爱心的传递。

三、启示

沪东街道“微心愿”是街道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内部外部资源和线上线下资源,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是持续开展公益事业,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从中,我们得到三点启示:

其一,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关键在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基层党组织是生存于社会中的组织,是党连接社会的触角。由于长期的体制影响,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一般都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化模式,缺少比较成熟的社会化手段。随着社会需求结构和利益结构快速分化,传统的以行政体系为主要依托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已难以适应。沪东街道“微心愿”以其鲜明的政治属性、服务功能和社会化的运作机制,成为连接党群、社群关系的纽带,并以更加开放的格局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不仅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更贴近主体需求的服务,也让党员、社区单位找到了融入社区、服务群众、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和载体,为党组织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其二,现代社会治理要善于应用“互联网+”思维,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借助网络传递基本信息,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快组织之间、组织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使社会治理实现精准化。沪东街道党工委正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依托APP和微信公众号,打造“微心愿”公益服务平台,开启了微心愿“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有针对性地自动推送服务信息,将群众需求嵌入网格移动终端,如一旦采集满足条件便自动推送,这种智能化服务不仅实现了社区资源的高度整合,为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访贫问苦式的节日帮困慰问,作为一种有效机制补充完善了党委、政府常规性的救助帮扶工作,不仅营造了条块协同、邻里关怀、社区关爱、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而且使公益善举成为社区党员、驻区单位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三,“微心愿”引入“众筹”式的传播模式,有助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社会治理是一种多元利益主体的民主管理。与传统方式相比较,“微心愿”的服务方式是双向的,无论是许愿人,还是认领者都更多要求借助组织平台和资源整合优势实现自我服务,这是一种共享需求,也是每个参与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这种“众筹”式传播更具开放性,要求重视众筹参与者的心理感受,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提供优质的回报。沪东街道“微心愿”正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一方面,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信任、合作、互惠等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规范参与“微心愿”项目,通过合理投放公共服务资源,大力开展菜单式、代理式、互助式项目,充分发挥各种便民利民社会事业服务实体辐射作用,确保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使个人或单位在向公众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很快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帮助并满足其他需求。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也是一种极具号召力的社会动员方式。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