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赶考精神与执政党建设”主题征文>>来稿选登

“赶考精神与执政党建设”主题征文

“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代启示探析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海舰

2017年03月09日13: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进,需要继续坚持和弘扬“赶考精神”。“赶考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具有永恒的价值,给予我们诸多教益和启示。

一、“赶考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

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这个“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赴京之际,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争取考出好成绩,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赶考的永恒考题。

面对执政“赶考”这一崭新历史课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伟大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出发,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毛泽东在发出“两个务必”号召的同时,作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的规定。“两个务必”、“六项规定”,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核,成为党保持“赶考”状态、不断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赶考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重大关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赶考精神”包括但又不限于“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突出体现在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两个“务必”上,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还有学者把西柏坡精神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百折不挠、艰苦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自满、不懈追求、适应形势、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3]“赶考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在吸收和继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在战争年代形成的诸多革命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在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中国人民取得彻底解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应当建立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划时代的创新。

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赶考精神”蕴涵着鲜明而强烈的爱国精神、为民情怀、忧患意识、民主作风、学习态度、进取精神、责任担当、科学务实、追求真理、敢于胜利等思想品质和实践特质,具有弥足珍贵的永恒价值。“赶考精神”,不仅引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而且也为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赶考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经过六十多年的接力“赶考”,几代人中国共产党人励精图治,不辱使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结出了累累硕果。

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赶考”史。但“赶考”并未结束,“赶考”一直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11日到西柏坡考察时所指出的:“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对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必须深刻牢记,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二、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伟大斗争需要伟大精神。“赶考精神”,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长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需要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

其一,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是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理论需要。

“赶考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4]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需要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

其二,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任务”的现实需要。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最大现实和最大实践,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写精彩,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要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

其三,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长征”的实践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实践,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但还会有许多惊涛骇浪、乱云飞渡需要面对,还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杨万里的这首诗告诫全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坚定信念、汲取智慧和力量,仍然需要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

其四,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工程”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也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赶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契合一致,在实践上互动共生。“赶考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一脉相传,都属于中国精神的范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赶考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理论升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广大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为他们普遍接受、真正认同、自觉践行,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亿万人民的艰辛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

其五,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的迫切需要。

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全面”,覆盖党的各级组织和个人,涵盖党的建设各领域;贵在“从严”,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了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制度遵循,敲响了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政治担当的警示钟,也为弘扬“赶考精神”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是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既是党的思想道德要求,也是党的制度法制要求。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坚决惩治腐败,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政治上、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既要求以德治党,也要求以法治党、以规治党。要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时刻保持对腐败堕落的警醒意识;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权力行使的公开和透明,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继续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继续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形成反腐败工作的强大声势。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

二是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为此,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在价值观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在组织上入了党而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的人仍大有人在。由于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和长期和平环境之中,一些人入党的动机是想捞好处、争私利。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在组织上没有脱党而在思想上已经脱党的人。还有一些共产党员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经受不住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诱惑,价值观念逐步发生了蜕变。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破坏了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了弘扬“赶考精神”的组织基础。因此,必须自觉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的党组织自我净化机制。在培养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时,要注重对他们加强“赶考精神”教育。

三是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必须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把“赶考精神”融入到党的建设全过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把“赶考精神”融入到党的建设全过程,是指把赶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贯彻到党建主线及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实现有机结合和相互交融。

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党的思想建设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赶考精神”的重中之重。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基本路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努力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己正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只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能以个人的道德行为带动党风的好转,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党的组织建设中。要在党组织的组建、党员队伍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切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考察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遵守情况,履行执政为民岗位职责的精神状态以及勤政廉政、创新实践的绩效。弘扬“赶考精神”,必须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当前,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党的作风建设中。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的认识,自觉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党的制度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作为社会良性运行、文化规范有序的保证,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形塑匡正效应。向实处着力,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建立和完善支撑赶考精神的制度体系,形成弘扬赶考精神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机制保障,用刚性制度树立道德天平、引导价值判断、规范行为取舍。因此,要把赶考精神转化为党内制度,实现软约束的硬性化,提升党和国家的制度文明建设水平。

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反腐倡廉建设中。要从事关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探索创新反腐倡廉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推动全社会政治生态的优化。

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在当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需要全党同志继续发扬“赶考精神”,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赶考精神”的现代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赶考精神”,让其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重新绽放,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弘扬“赶考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赶考精神”的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点。

其一,必须始终自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搞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同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风险考验和国际压力。在这样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大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至关重要。为此,必须自觉树立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

其二,必须始终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

其三,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否则,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有变色的危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使“赶考精神”成为动员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6]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对此信心百倍、坚定不移。

注 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3]周振国、肖贵清:《西柏坡精神学习读本》“前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

[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 

(责编:秦华、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