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激发基层发展动力 创树村级组织范本

2017年03月06日14: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年以来,七星关区立足基层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酝酿、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村级组织“激励行动”创建“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的工作方案》,以“组织强、环境美、乡风纯、产业兴”为总标准,着力建设“组织有力、环境优美、乡风和谐、产业发展”的村级组织范本,不断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堡垒。2016年,七星关区对创建命名为规范、示范的25个村(社区)进行表彰奖励,发放激励资金228万元,145名村(社区)干部获得了激励性收入,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一、创建背景

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毕节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的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一个拥有3412平方公里土地的欠开发、欠发达县区。辖42个乡镇(街道),508个村(社区),现有人口158万人,村(社区)干部2053名,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和人口大区,更是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村级组织引领和服务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工作任务艰巨、压力空前,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村级干部待遇报酬偏低、工作激情减退,村级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亟需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空壳村现象普遍等问题。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村级组织的服务力和公信力,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七星关区启动了“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四项行动”,创树基层范本

一是突出“规范建设”,建强服务体系。以“一核多元”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组织强”的核心指标,全面开展村级组织建设“规范行动”,重点落实“十个起来”规范化要求,即:阵地靓起来、红旗飘起来、设备配起来、食堂建起来、制度立起来、活动搞起来、公章管起来、服务做起来、村务议起来、产业兴起来,把村(社区)建成组织有力、凝心聚力的范本。

二是突出“绿色主题”,建设美丽村居。以“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引领,让每一个村(社区)都呈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积极实施“绿色行动”,将建设“绿色村居”作为创建范本村(社区)的重要要求,大力开展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把村(社区)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人的范本。

三是突出“和谐元素”,推进民主自治。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村(社区)开展“和谐行动”,着力把村(社区)建成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的范本。围绕“乡风纯”指标要求,将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群众文体活动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指导村级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居)规民约”,不断推进村(居)民自治。范本村(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七星关区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七个起来”创建活动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内容,在基层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群众心中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四是突出“发展特色”,实现村强民富。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兴”的核心要素,在范本村(社区)创建中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行动”,指导村级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结合自身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脉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发展大众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把村(社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范本。创建为规范、示范的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至少达到了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7350元。

(二)坚持“四个创新”,凸显工作特色

一是在目标推进上创新。设置梯次目标分步推进范本村(社区)创建。把创建规范村(社区)作为基本要求,力求实现村级组织阵地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把创建示范村(社区)作为主要任务,力求实现村级组织整体提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把创建典范村(社区)作为最终目标,力求实现村级组织优势凸显、创树范本、成就品牌。通过建设规范、形成示范、成就典范,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是在标准制定上创新。“范本村(社区)”创建工作围绕“组织强、环境美、乡风纯、产业兴”12字要求,分类分级提出了“一核多元”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村庄环境面貌、社会治安、村民自治、文化生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等10条主要标准。这些指标,每一项都有具体细化、量化的标准和要求。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创新。在考核方式上采取村级申报、乡级把关、区级审核的方式进行,即在村级申报的基础上,由乡镇(街道)对各村(社区)上报情况先行把关,择优进行申报,再由区级组建考核评审组考评。考核组在开展全面摸排的基础上,从条件最好、最有把握达标的村(社区)开始考核,并将先行考核的情况作为对其他村(社区)进行考核的参考。同时,综合分析村级情况,从村(社区)目前最短板的项目指标开始考核,如该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其他项目不再进行考核,并视为该村(社区)还未达到“范本村(社区)”创建标准。考核方式的创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帮助村(社区)找软肋、补短板,为下一步成功创建范本村(社区)找准方向。

四是在激励机制上创新。七星关区村(社区)干部待遇报酬实行“月报酬+年奖励”激励机制,对创建为“规范村(社区)”的,每年给予村(社区)干部每人1万元奖励,村级活动经费增加1万元;对创建为“示范村(社区)”的,每年给予村(社区)干部每人2万元奖励,村级活动经费增加2万元;对创建为“典范村(社区)”的,每年给予村(社区)干部每人3万元奖励,村级活动经费增加3万元。

(三)注重“四个保障”,推进范本创建

一是组织保障。区委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政法、农牧、民政、信访、统计、小康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委组织部,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街道)参照区委做法,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街道)的创建工作。

二是资金保障。区委为“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区财政每年根据全区范本村创建情况,据实统筹资金,提供奖励资金保障,确保范本村创建工作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全区着力提高村(社区)干部月报酬。2016年,全区投入2000余万元为村(社区)干部每月增加800元待遇报酬,村(社区)干部待遇普遍达到2500元左右。

三是考核保障。区委将范本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并将创建工作与挂帮联系、党建扶贫、集团帮扶的区直部门实行捆绑考核。各乡镇(街道)认真制定范本村(社区)创建三年计划,实行销账制度,力争每年新增1/3的村(社区)达到规范村(社区)及以上标准。

四是服务保障。从范本村(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派人员组成“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考核评定工作组,负责全区范本村(社区)考核评定和服务指导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对乡镇(街道)范本村(社区)创建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指导;从2016年起,区委组织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范本村(社区)创建工作业务培训,力争每年申报的村(社区)都能达到创建要求。

三、取得成效

(一)基层干部干事激情得到激发。创建“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工作方案一出台,全区广大基层干部就对方案进行了集中学习和深入研讨,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镇、村干部从原来怕麻烦、躲项目向当前要政策、争项目转变,想干事的激情真正激发出来。在表彰范本村(社区)时,乡镇(街道)召开镇、村干部大会,以现场发奖金的方式表彰村(社区)干部,既让获得表彰的村(社区)干部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又大力宣传了范本村(社区)创建工作。

(二)村级干部岗位更加具有吸引力。开展范本村(社区)创建,目的在于通过梯次目标激励,改变以往对村级组织考核搞“齐步走”“撒胡椒面”的方式,让所有的村(社区)干部都主动跳起来“摘桃子”,用激励的杠杆,撬动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创建范本村(社区),既让优秀的在职村(社区)干部获得激励性的新收入,找到工作的新方向,又在全区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更让广大返乡成功人士真切感受到基层干事创业的新环境、新氛围,不断增强村级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为第十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储备新力量、注入新活力,为今后选优配强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益浓郁。镇、村两级紧扣范本村(社区)创建目标,围绕全区探索总结的“经营土地型”“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资本运作型”“合作服务型”五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主动找方法、求突破、补短板,大力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例如,长春堡镇清塘村村级组织开办了便民超市,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经营,村级聘请2名人员管理,管理人员与村级组织各占五成进行纯利润分配,一年可为村级增加3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目前,全区508个村(社区)中,350个村(社区)有集体经济积累,98个村(社区)集体积累达到3万元以上且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四)村级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全区广大村级组织深入推进“一核多元”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着力针对村级组织设置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服务不优化等状况,大力实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自觉落实“十条标准”,实现村级组织设置规范、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让村级组织真正成为了干部群众之家,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张动人名片。

(五)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高。范本村(社区)突出群众参与、成果共享,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着力改进村(社区)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质量;在范本村(社区)创建中大力实施村级集体“增收行动”,使村级集体“腰包”鼓起来,村级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有了经济实力,为更多、更好地开展村级公益事业、改善村居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部分村(社区)将部分村集体积累资金用于改善人居环境,创建了“绿色家园”,推进了富民强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融洽了村级组织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纯化了乡风民风,创建了和谐村居。这些工作,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分享了范本村(社区)创建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经验探讨

(一)发展是强化基层基础的根本。发展是解决村级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践启示,能否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根本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积累,让村级组织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村庄整治、扶贫救济等方面有经济支撑。要依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让村级组织腰包硬起来、腰杆挺起来,让村级干部干事创业更加有底气,进而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二)保障是推进村级工作的前提。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基层政权稳固、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如何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为村(社区)“两委”提供经济支持,使其在村域自治、管理和公益事业建设中有效履行职责,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当前基层工作的一件大事。实践启示,落实人、财、物保障是推进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经费保障是重中之重。要落实村级事务“费随事转”制度,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真正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激励是激发干部动力的关键。过去,村级干部普遍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报酬较低,部分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农村工作中“村梗阻”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激发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关键在激励。要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真正解决村级干部“有心办事”问题。同时,激励不是无原则的“撒胡椒面”,还要通过科学合理地用好绩效考核手段,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让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多劳多得”“名利双丰收”,让想混日子的干部待不了、坐不住、上不来,进而形成一心谋事、用心做事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是激发基层活力的源泉。实施“规范·示范·典范”村(社区)创建,不仅是全区基层党建的一大创新,更是基层工作的创新。当前,全区改革工作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基层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需要通过创新来增添动力、激发活力。要以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创新服务机制和载体,努力建成亲民、为民、利民的基层组织,切实提升基层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