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陕西石泉:创新“支部+X+贫困户”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02月16日13: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石泉县坚持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支部+X+贫困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背景起因

陕西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覆盖县,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为切实解决党建与脱贫结合不紧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路径不明晰的问题,石泉县坚持基层支部引领、市场主体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全面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最大限度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正能量。

二、主要做法

1.建强“四支队伍”,夯实“+”的基础。紧扣“支部”这个牛鼻子,着力建强“四支队伍”。一是建强书记队伍。全面推行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团结协作强“三化三强”标准,采取换届选举、择优选派、公开选拔的方式,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去年以来共调整支部书记29名,其中择优选派27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2名支部书记,同时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从严管理考核等措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建强“第一书记”。为解决贫困村和后进村支部班子力量薄弱的问题,采取单位党组织差额推荐、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的办法,择优遴选79名科级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推行专职驻村、民情日志、工作例会和实绩报告制度,实行考核结果与提拔使用相挂钩,推动“第一书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三是建强党员队伍。根据农村党员实际,将党员划分为有职党员、骨干党员、年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五种类型,实行精准管理。抢抓省委调整人才工作联系点和“双培双带”示范点机遇,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坚持每年从农村能人中发展100名党员,在农村党员中培养1000名农村能人,带动1000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着力改善农村党员年龄、文化和来源结构,不断增强其致富、带富的能力和本领。四是建强能人队伍。全面推行“能人兴村”战略,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利用三年时间,通过选、育、管、激,引导能人创办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100个示范化农业合作社、兴办100个家庭农场,培育1000个产业大户、1000名技术能手、10000名职业农民,吸纳100名能人进村级班子,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2.依托“四大主体”,拓展“+”的模式。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创新“+”的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一是全面推行“支部+农业企业+贫困户”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联合全县47个农业企业,采取订单收购、优先用工、贷资入企、土地流转等方式,帮助2600余贫困户实现长期脱贫目标。如池河镇五爱村联合嘉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订单生产、优先务工等方式,带动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750元以上。二是全面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坚持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难题。全县3000余户贫困户在65个示范合作社的带动下,搭上了致富快车。如池河镇明星村生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通过提供仔猪繁育、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宣传营销等服务,新带动38户贫困户养猪,实现户均增收1440元。三是全面推行“支部+旅游景区+贫困户”模式。立足全县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以支部为纽带,引导贫困户围绕景区配套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如后柳镇依托水乡景区、中坝大峡谷景区,发挥永红、黄村坝、中坝村党支部主导作用,动员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土特产经营店4户,安排21户贫困户到景区务工,实现了户均增收3500元的目标。四是全面推行“支部+党员+贫困户”模式。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鼓励1200余名骨干党员发挥信息、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为3000余户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实施精准服务。如喜河镇长阳村党员王彪在带头创办企业的同时,为40余户养鸡户担保贷款150万元,带动全村发展5000只以上养鸡大户3户,饲养蛋鸡5万只。

3.健全“四大机制”,强化“+”的保障。注重从四个方面着手,着力构建务实管用的保障机制。一是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始终把推行“支部+X+贫困户”作为“书记”项目,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倒逼镇村两级书记主动履职。实行选派单位与第一书记、驻村脱贫工作队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促使选派部门把职能优势、资源优势用到帮扶上,确保“支部+X+贫困户”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健全包抓帮扶机制。结合“包联驻代”工作,建立县级领导联镇、科级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和干部包抓贫困户机制,4340名党员和干部采取“一人帮一户”或“一人帮几户”办法,结对帮扶13762户贫困户。各级“包联”人员共帮助协调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办理实事好事2500余件。三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兑现村级办公经费、村干部补贴、第一书记和脱贫工作队工作经费,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加大投入力度,壮大“X”的实力,能人创办项目达到规上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标准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万元、2万元和0.5万元的奖补。同时县政府每年安排2276.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按照户均3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并通过设立担保基金,使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的零抵押、零利息扶贫贷款。今年全县共向2798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1.28亿元。四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把“支部+X+贫困户”模式作为党建考核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权重比例,从严从实考核。同步建立县委督导组巡回督查、包抓县级领导不定期抽查、县委组织部定期检查的“三线”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对进行明察暗访、督促检查,并聚焦问题,专项通报,跟进整改。

三、取得成效

1.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支部+X+贫困户”模式推行以来,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其大力宣传引导、组织协调和强力推动下,全县累计建成16个脱贫攻坚示范点,促使了2000余户贫困户9000余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2.脱贫攻坚路径更具多元化。“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推行,使贫困户在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多种方式直接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而获得了稳定收益。全县10000余户贫困户在30个农业园区、5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5个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和7个旅游景区的带动下获得了收益。

3.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效益更加突出。“支部+X+贫困户”模式推行以来,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山林经济、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转型升级优势。全县贫困户兴办农产品加工厂114家、家庭作坊327家,发展蔬菜8590亩、富硒黄花4906亩、中药材5472亩、经济作物3.2万亩,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

四、经验启示

1.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村党支部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前沿指挥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所在。该县正是抓住了这个牛鼻子,通过建强四支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2.壮大“X”的实力是激活多方主体投身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旅游景区等市场主体是带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工作中只有不断地培育壮大多方市场主体的综合实力,才能事半功倍见实效。

3.激发内生动力是推动贫困群众向“我要脱贫”转变的关键所在。脱贫攻坚事关全局,既需要外界的倾力帮扶,更需要贫困户的积极参与。唯有如此,脱贫目标才有望如期实现。否则制定再好的脱贫政策也会落空,给予再多的帮扶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