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贵州新蒲新区:“十进社区·幸福家园”探索“党建+”打造一流新型社区

2017年02月14日16: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贵州新蒲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服务惠及民生,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试点推动、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原则,采取“大社区”与“小社区”相统筹的方式,在礼仪社区平庄花园小区探索以“十进社区·幸福家园”的新型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新型社区,规划到2018年实现新型社区全覆盖。

一、创建背景

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带动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把新蒲新区作为中心城区东扩的主战场。新蒲新区规划城市建设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将建成遵义的“浦东”。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变为居民、农村变为城市、农业变为商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由于新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给群众居住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利益关系、服务需求等带来新的变化,彻底打破了农村传统的管理服务体制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模式,凸显出四大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的生活习惯怎么改的问题。二是基层组织怎么设的问题。三是社区事务怎么管的问题。四是失地农民收入怎么保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充分调查研究、多方考察借鉴、认真总结“四民社区·美丽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党建引领发展、服务惠及民生”为主题,全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版,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为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试点推动、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原则,以新建楼盘为主体,采取“大社区”与“小社区”相统筹方式,探索出了以“十进社区·幸福家园”为载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进社区,聚民心。一是党组织进社区。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通过调整、充实、提升党组织级别等方式,健全社区基层党组织,统筹管理党员队伍,统筹使用党建资源,建立跨系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隶属关系的区域性横向联动的基层党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实现社区党组织全覆盖。二是群团组织进社区。设立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配备专人负责,把企业职工、青年团员、妇女等人员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参与到社区建设各类活动中去。三是社会组织进社区。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慈善、教育、养老、就业创业等社会组织,鼓励文艺、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等专业协会入驻,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目前,已在社区设置党建展厅和党员活动室,并成立5个党小组。

(二)政务进社区,为民利。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党务、社保、合医、民政、优抚、计生、劳动就业、综合服务等10个便民服务窗口,按照“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供综合服务、便民服务。引进遵义惠智心理咨询中心,每月免费为居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每周定时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有效解决居民情感、就业压力、婚姻家庭等问题。同时,对有个案辅导需求的居民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上门追踪服务。

(三)数字进社区,晓民情。建立中心大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云平台”服务系统,设置“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建e网、社区1+1服务、智慧监控、智慧门禁、社区教育、智慧养老、爱心银行、智慧交通”等九大板块,实现数字化分析、网络化管理、智能化监控、互动化服务。积极依托社区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式“一键通”终端机等平台,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管控。同时,对居住小区、楼栋、居民情况等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数字化网格管理,实现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信息服务。

(四)平安进社区,保民安。设置警务、群众说事、法律政策咨询等功能室,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调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法律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整个社区27栋楼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实施智能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视频智能化监控系统、电子报警系统,逐步实现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强化防火防盗等安全防控设施,整合装有117台高清摄像头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系统,及时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破常规刷卡开门模式,将居民银行卡或电话号码绑定门禁系统,准确记录居民及访客的出入痕迹,实时掌握重点人群动态,定时推送告警信息,实现重点人群的常态服务管理。

(五)文教进社区,开民智。在社区设置电子信息阅览室、图书室、民间工艺活动室、诗书画室、影视厅、道德讲堂、社区好声音、舞蹈学校等文化阵地,成立作家协会和书画家协会,积极引导和带动社区群众学习知识,参与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办道德讲堂、社区学校、远程教育等,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实现农民更好融入城市生活。通过开办幼儿园和引进靓点拉丁舞舞蹈学校,全面解决社区幼儿入园问题,积极吸引周边社区适龄儿童就近就读。

(六)卫生进社区,康民体。在社区新建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946平方米,修建社区运动健身、乒乓球、篮球场等体育活动的室内外场所,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老年人、残疾人康复服务、计生技术指导、引导科学就医、健康饮食、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减压等服务。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定时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和体质追踪检测,切实了解并解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

(七)就业进社区,促民富。在社区建立微型企业服务中心、就业培训中心、专业合作社、劳动就业及维权服务窗口等,开展职业介绍、劳务输出、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等工作。通过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异地小微企业入驻,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征地群众安居乐业,现有56人通过就业培训中心成功就业。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引导968名被征地群众在以晴集团、美的地产、富森洗涤等企业就业,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5%的红线。

(八)家政进社区,解民忧。建立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供家电维修、婚庆礼仪、旅游服务、邮政代办、电脑网络、商务代办、房产中介、理财咨询、图文证照、家政综合服务等便民服务,实现居民生活“日常所需社区满足、便捷服务处处有”的目标。在社区现已建大型超市1个、银行营业所3个、快递服务点2个、WiFi70个,各类便利商店10余个。引进了兴兴泰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为社区居民解决维修、房屋租售、人员就业及邮政代理代办等各项便民服务。

(九)爱心进社区,融民意。建成爱心银行、慈善超市、养老托老、四点半学校等爱心场所,设立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采取“职工+社工+义工”的联动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学生、义工等各种形式的志愿者组织参与“邻里守望”、“四点半学校”、家政、家教等社区服务工作。目前,共成立养老、就业创业等社会组织6个,招募注册志愿者100多名,开展“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成立智慧养老中心,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线上日间照料养老,时时监测健康情况,在老人家中安装终端,通过预约提供上门服务。

(十)靓丽进社区,展民颜。采取政府投入、社区主导、居民自愿参与的形式,美化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科学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大力实施路灯亮化、景观绿化、广场靓化工程,实现社区靓丽的目标。通过实施植树培绿、迭石造景工程,建造“百家姓”文化墙、喷水池、雕塑等景观,建成中华传统文化长廊、长征文化广场、映像广场、礼仪文化广场等休闲设施,形成以“庭院文化、楼道文化、家庭文化”为特色的礼仪社区文化环境。

三、工作成效

(一)实现了农民变市民。依托“十进社区”服务功能室构建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创建18大功能室、3大主题广场、7支群众文艺队伍等,广泛开展“每日一舞、每周一歌、每月一影”文艺活动,“爱心银行”、“微笑小屋”等系列为民利民惠民主题活动,以及“积德榜”、“忠孝仁义礼智信和”的“八星”典型评选活动,潜移默化改变农民生活习性。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社区居民可享受到文体娱乐、免费体检、就近就医、家政代办、智慧交通等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大批被征地农民积极主动回迁,真正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目前,回迁户已从创建前的200户增至899户,完成了平庄花园社区800余户、3000余名农民的就地城市化。

(二)实现了农村变城市。通过平安进社区、数字进社区、靓丽进社区等板块,实现了小区基础公共设施的完整配套,实现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化。通过组织进社区、政务进社区、家政进社区等板块,有效解决党组织牵头为民服务、社会广泛参与为民服务、居民生活服务处处便捷等问题,实现为民服务的全面配套,实现了基层管理服务方式精细化。通过文教进社区、卫生进社区等板块,实现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配套,实现基层管理服务内容系统化。被征地农民回迁后,既能享受各项公共服务配套,也能享受到靓丽居住环境和优质配套服务,赢得了征地拆迁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农民回迁率同比增长60%以上,征地面积同比增加1000余亩,加快了农村变城市的进程。

(三)实现了农业变商业。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或利用自身资源参与入股分红。大力支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通过引进社区OTO众创空间、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社区居民在小区内经营便利店、早餐店、蔬菜水果店等,着力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就业致富的问题。目前,已支持和鼓励20余名被征地农民创办养殖、餐饮、钢材贸易、建筑运输等企业19家,并给予税费、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优惠,带动就业300人,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

四、探讨

目前,该社区已完成投资约5000万元,实现了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业变商业的“三个重大转变”,有效解决了城镇化带来的教育、就业、服务、管理等系列问题,成为新型社区创建的鲜活样板。2016年11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同志在新蒲新区调研时指出:“礼仪社区这样的管理模式走在全市前列,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管理,将这一模式在新区逐步推广,力争实现具有新区特色、彰显遵义特征、符合贵州社区模式、顺应全国新常态创新管理的城市新型社区模式;不断精致、细致、极致,进一步优化功能板块,真正做好“十进社区·幸福家园”新型社区创建工作。”

(张昭晖 雷家斌)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