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扬州市江都区:走出农村基层“网上群众路线”新天地

2017年02月14日14: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积极把握时代脉搏,主动对接“互联网+”思维,适应并强化网络的基层党建作用,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注重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利用网络新平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着力打造“网上群众路线”新平台,使之成为党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有益补充。通过这条“网上群众路线”,江都区有力推进基层工作进一步走实、走稳、走新,铺设了延伸党建末梢、强化基层群众工作的信息化道路。

一、背景及动因

在信息化时代,群众生活的网络化特征越发明显,网络空间逐渐成为群众表达心声、经营生活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随着新时期群众生活的新变化,传统的基层组织和党建阵地正面临多个领域的挑战,倒逼基层干部适应网络、认识网络、用好网络,不断拓展基层党建空间。如今,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正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因此,建立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网上群众路线”,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是进一步延伸群众基础。目前江都区共有农村人口531353人,拥有建制村党员21930名,基层组织较为发达,但各镇村支部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支部书记等领导干部的工作状态也不尽相同。目前大多数农村党组织活动存在内容呆板、手段陈旧等不足,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覆盖力日渐弱化。以互联网新技术推动农村党组织工作的不断推陈出新,有助于丰富组织工作内容、创新组织工作形式,吸引更多基层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同时网络技术的拓展性也有助于组织工作的推延扩展,实现组织工作全面覆盖。

二是党建目标精准推进。近年来,江都区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项工作任务都有序推进、成绩斐然,但在目标推进方面依然存在失之于准、失之于稳等不足,缺乏有效途径监管基层干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群众路线”平台,通过加强群众参与与监督,能够促进下情及时上达,在强化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加强了自下而上的基层反馈,以压力传递倒逼基层干部进一步将基层党建任务落小、落实、落准,让每一个目标都能明确责任、在线反馈,确保党建工作在基层的工作有迹可察、有径可循。

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质效。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主要看基层党建服务是否能切中要害,效益提升。目前江都区党建基础不断夯实,服务渠道日益完善,但新业态、新阵地、新需求不断生成,基层组织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在基层党建中引入“互联网思维”,建立“网上群众路线”平台,就是要提升基层组织的服务承载力,引导基层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用互联网武器提升基层干部的战斗力,将新的工作理念和好的工作方法引入基层,开拓基层工作新空间。

二、做法及成效

江都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基础雄厚,社会生活信息化程度较高,全区互联网入户率达85%以上,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且周边地区教育科研实力较强,为本地区互联网应用提供了较好基础。江都区深入挖掘本地互联网资源,主动发力基层党建的互联网融合,着力搭建了四类网络服务平台:

1.建立宣传引导平台,促进上下沟通更顺畅。坚持把思想宣传工作作为网上群众工作的原点,筑好基层群众价值观、中国梦,建立更加广泛的思想宣传阵地。紧密结合最新在线传媒模式,结合政治思想宣传最新精神,夯实网上政治思想宣传基础,织密在线信息传播网络,让思想宣传工作更“接地气”。一方面,掌握和运用好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信息工具,构建新的宣传发力点,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强与农村居民的同频共振,让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成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伸思想宣传覆盖面;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传媒阵地加强宣传优势,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良好态势,推动传统媒体主动契合基层群众认知和需求,做好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的有机融合,将网上宣传阵地打造成为群众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分享传播的主力引擎。例如樊川镇圣禾村充分利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资源,建成了“移动图书馆”并发布手机APP,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将高校的图书资源通过网络搬到农村,为村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快捷的阅读方式,拓展村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近年来,江都区基层村还将政治理论、最新动态、政策文件等内容编成“二维码”组通过微信公共账号等网络平台即时发布,根据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灵活开展流动式、广场式远程教育活动,集中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技术、创业知识、红色电影等7000余场次,提升远程宣传教育的成效。

2.建立互动联系平台,推动基层联系更紧密。坚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网上群众工作的基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随时随地有效覆盖。抓住网上村委会建设契机,设立便民服务、村务信息、涉农政策、勤廉测评等栏目,侧重村(社区)的信息发布、咨询回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收集汇总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踪办结情况,做好群众解释沟通工作。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针对外出务工、在外能人等流动人员,利用电脑和手机,依托即时通讯软件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告知村情村务等信息,帮助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难题,吸引在外人才回报家乡。真武镇真北村大学生村官李晨在村里建立了6个飞信群组,包括村组干部群、党员群、在外人员群、村内人员群等,有群员743人,做到全村每户至少一人入群,在政策宣传咨询、联系在外人员上简便了程序、提高了效率,群员也通过飞信群组实现了与村委会的有效互动,减少了跑腿的次数与麻烦。目前,全区镇村已普遍设立网上村委会,有各类村级党务QQ群、微信群、飞信群、微博312个,服务党员干部群众168600多人,累计发布信息8700多条,帮助解决问题540多件。

3.建立民主议事平台,保障群众自治更高效。坚持把基层协商民主作为网上群众工作的支点,畅通民情民意渠道,让群众参与获群众满意。设立网上议事台,在互联网普及率、使用率较高的村(社区)通过开设专门论坛、设立政务微博等方式,用于村(社区)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推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按照“公布议题——讨论——表决——反馈”四步进行,由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负责公布议题、组织讨论、梳理意见建议、形成初步意见,供村(社区)“两委”决策参考,并将“两委”决策决议反馈给村民。通过网络议事,一些原来不了解的情况有了掌握,一些原来不知道的困难得到解决,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也比预想的顺利得多,不仅“网”到了百姓事,更“网”住了百姓“心”。大桥镇仁寿社区大学生村官张玲借助社区网站议事台,在“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中引导群众积极讨论并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不但参加讲座等创建活动的人比预期的多了,还先后接收留言意见建议500多条,收到网上投递原创诗词作品700多首,最终创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全区已有70多个村(社区)建立各类网上议事台,发布议题150余条,参与村级事务讨论7400多人次。

4.建立创业发展平台,带动基层经济发展质态更优。坚持把服务基层发展作为网上群众工作的重点,推广电子商务模式,带动群众创业致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电子商务培训力度,同时发动大学生村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和群众在发布产品信息、开拓销售渠道上出谋划策、解决难题,鼓励村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低成本、低风险创业。结合产业特点建立村级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网站等发布农副产品信息,采取个人经营、抱团合作、参与协作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销售本地特色产品,依托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微商等网络平台,积极搭建网络销售渠道,向群众普及宣传新型销售模式,帮助企业、群众提升经营效率。仙女镇大学生村官开设的“悠悠”古筝网店,年销售古筝1万余台、销售额达1000万元,年销售量稳居淘宝网第一位,带动了300多人就业,她还专门开始了培训班,免费辅导群众学习电子商务销售,《人民日报》作了介绍。目前,全区建有村级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网站60多个,开设古筝、教学仪器、文体用品等各类产品网店20多家。

三、探讨启示

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就必须更加注重网络服务平台的深化拓展,创新运用上述四类平台,使之成为“开门搞活动”的重要载体,真正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使“网上群众路线”成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全新领域。

1.“网下用力”是走实网上群众路线的作用核心。“网上用心、网下用力”是走实网上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作为一种有益补充,网上群众路线本质上是传统群众工作的空间延伸,其核心要义还是在于带着真情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难题。比如吴桥镇大学生村官刘国钦、钱施民联合设立“种养大户信息共享群”,刚开始并没有几个人加入,加入了也不太热心,但是两人亲自挨个发动,手把手教他们上网、发布农产品信息、在线联系客户、与园区企业互动等,短短一个多月就吸收了36名种养大户入群,不少种养大户的产品通过信息群提前被经销商预定。如果没有两人在“网下”的奔波和努力,不去真正解决群众实际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那么这个信息群肯定不会得到认可。必须把网络看作是一种辅助手段,把网上群众路线看作是一种重要补充,通过虚拟平台不虚拟的服务,延长党群、干群的信任半径。

2.“功能叠加”是用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助推引擎。“互联网+”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基层服务中增加互联网元素的“加法”,更在于用好互联网思维中的“减法”和“乘法”。做“减法”是指互联网技术与基层工作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减”去原有的难题或障碍,尤其体现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减少“信息孤岛”。例如通过建立在线宣传引导平台、在线议事平台让群众第一时间获得上级政策通知、村级事务信息,减少过去群众与基层组织,尤其是与基层农村干部的隔阂,进一步打通党群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做“乘法”是指利用线上信息高速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办事效率,提升传统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建立在线互动联系平台和创业发展平台,基层干部实时获取村民农地耕种状态、农村劳动力分配状况、基层民意动向,提前布局农产品的产销链、基层组织活动、劳动力调配等,促成基层组织融合“互联网+”的“化学反应”,提升干部的服务效率。只有用好互联网思维下的“功能叠加”才能真正促进基层干部充分挖掘网上群众路线潜力,让紧密联系群众的路越走越宽。

3.“久久为功”是走稳网上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凭借一时的激情干工作不难,难的是长久地将网上群众路线走稳走新。走稳网上群众路线,关键在作风持续改进、服务持续创新、特色持续保持,努力以时间的长度与服务的厚度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如果寄希望于网络平台能够一举建功,那么最终收获的只会是群众的淡漠与抛弃。比如,真武镇大学生村官丁娇曾建立一个QQ“渔港村便民群”,一开始群众很热衷,参加的人也很多,但最终仅仅两周就宣告夭折,原因就在于这个便民群本身服务没有什么特色,只是利用QQ群向村民发放一些通知、文件等,同时作为管理者、服务者的大学生村官,也没有想方设法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自然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与信任。走稳网上群众路线依赖的不是平台,而是具体服务的人,不能因为人员的流动或者变化,导致平台服务水平的下降、服务特色的衰减,最终失去对群众的有效凝聚。必须着眼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网络平台服务的长效化、特色化和规范化,始终不掉链子不断线。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