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广西忻城欧洞:“党员+”模式 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02月10日10: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忻城县欧洞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因村而宜、精准施策,大力推行“党员+”(党员+合作社、党员+服务队、党员+贫困户)模式助推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子。

一、背景和起因

忻城县属于国定贫困县,欧洞乡位于忻城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6公里,总面积134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委54个自然屯,1个移民新村,4270户,16215人,外来流动人口2500人,耕地面积26353亩,森林覆盖率达68%,是个典型的农业之乡。目前,我乡多数村无集体经营性收入,村级经济发展缓慢,村民思想保守,外出务工人数比例较高,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我乡的具体实际,想要打赢欧洞乡“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战,打好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这两副牌,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支持素质高、能力强、经验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先锋模范党员,做好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同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给予合作社、服务队的发展以相应的政策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党员+合作社:合作社领着奔富路。欧洞乡位于忻城县东北部,全乡共有4270户16215人,其中贫困人口2631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桑养蚕、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增收困难,群众强烈盼发展、盼致富。近年来,结合乡情、村情和民情,明确了“酸甜软硬”脱贫产业目标,即发展3000亩百香果、250亩柠檬“酸”产业;发展400亩砂糖桔、400亩红心柚“甜”产业;发展1万亩桑蚕“软”产业;5万亩经济林和年存栏5万只林下松籽鸡“硬”产业。为突破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等瓶颈,该乡探索‘党员+合作社’融合发展模式,把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资源结合起来,促进了基层党建与合作社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全乡创办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2个,10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百香果、育肥牛、松子鸡等特色种养殖,入社贫困户人均增收近1万元。

(二)党员+贫困户:结对共建齐攻坚。该乡坚持以贫困户为核心,在产业选择、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突出贫困户的主体地位,探索产业脱贫“党员+贫困户”的新路子。全乡4个村确定了由乡、村、屯三级党员组成的党员精准扶贫先锋队。目前,县乡共171名领导干部在该乡结对开展帮扶工作,为贫困户发放百香果果苗94户443.35亩,优质桑苗47户66亩,化肥422户2597包,方格簇148户44463张,育肥牛70户120头。通过结对实施“一帮一”,确保了每户有人扶,每户有人帮。在先锋队的带动下,按照群众主体、政府帮扶、先易后难的原则,该乡实施了100%的屯实现巷道硬化、100%的村委通水泥路、100%的屯解决饮水困难民生项目,“三个100%”民生项目的顺利开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帮助指导贫困户开办农家小吃、销售土特产等,实现旅游脱贫致富,举办“三月三”民俗活动、承办忻城县第一届“百香果节”旅游等活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多元;通过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完成163户517.7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工作;通过提供种苗农资、种植标准、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五统一”服务,党员组织带领贫困户共同闯市场,帮助贫困户找到了长期稳定的致富增收路子,增强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党员+服务队:能人带着穷人富。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该乡涌现出一大批致富带富帮富党员,如养鱼能人永合村委主任潘志忠、青年党员创业典型莫仁章、农业优秀“土专家”蒙海英、韦宽、黄春琴、覃创,热爱村级公益事业的优秀党员周官辉、韦汉民、韦炳成、韦继团、蒙国福等。为发挥群众身边“土专家”、“田秀才”、“好党员”的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该乡整合现有人才资源,组建了种植业、养殖业、政策宣讲3支专家服务队,由业务主管部门担任队长、业务骨干担任成员。专家服务队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到贫困村巡回举办专题辅导班,每人联系5户以上贫困户结对帮扶,开展种养殖业技术指导和政策技能培训,推动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科技脱贫、思想脱贫。目前,专家服务队共帮助和指导贫困户发展百香果、柠檬、砂糖橘等果品,中药材、桑蚕等经济作物,育肥牛、松子鸡、肥鸭等养殖产业4000余亩,开展巡回专题辅导培训12场次,政策宣讲8场次,培训1500人,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通过“党员+服务队”模式,及时给村党组织脱贫攻坚“搭把手”,全乡形成了“山上林,林下鸡、地中果,家中蚕”长短结合的增收产业模式,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大大提高。

三、收到成效

近年来,欧洞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扶贫开发攻坚的部署要求,创新“党员+”模式的探索,抓好精准扶贫示范建设,践行“两学一做”。实现“两学一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一)明确了示范产业。根据《忻城县百香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欧洞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确定百香果特色种植作为党员精准扶贫先锋队示范产业。在发展百香果产业过程中,针对群众对种植百香果存在的顾虑,欧洞乡举办了百香果产销互联座谈会,邀请收购百香果的企业代表、经纪人和种植户代表座谈交流,农户多种果、种好果的信心倍增;针对群众缺技术的难题,欧洞乡有计划组织农户参加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专家深入深入田间地头示范点开展种植技术指导。通过因村因户制定帮扶对策,研究落实帮扶项目,把争做合格党员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了产业扶贫。在发展脱贫产业工作中,欧洞乡注重发挥党员扶贫先锋队传帮带的作用,坚持以贫困户为核心,在产业选择、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突出贫困户的主体地位,探索产业脱贫“扶贫+贫困户+”的新路子,加速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借助合作社、公司、专业大户的发展力量,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目前,全乡共培育种养殖专业大户35户,帮扶790户贫困户发展百香果、种桑养蚕、育肥牛等种养殖业,促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实现脱贫1200人。

(三)强化了示范效应。欧洞乡党委注重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加快党员精准扶贫先锋队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采取在初期使贫困党员脱贫,见到效益中期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见到效益后期带动全村乃至周边村民群众致富的方式,推动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如里苗村党员扶贫先锋队队员车金国通过组建忻城县洞天百香果种植合作社,带动发展合作社成员及种植大户25户,流转土地近30亩,发挥了脱贫攻坚主力军的作用,加速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启示

(一)输血容易造血难。“党员+合作社”模式,改变以往单纯靠钱靠物的“输血式”帮扶,通过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把党员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资源结合起来,组织带领贫困户共同闯市场,帮助贫困户找到了长期稳定的致富增收路子,增强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人才是精准扶贫的第一资源。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群众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的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党员+服务队”模式,将“田专家”、“土秀才”的作用发挥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将农村实用人才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高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协同作战,抱团发力。对一些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单打独斗”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山区贫困村,“党员+贫困户”模式,通过组织党员与贫困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发挥党组织在信息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及时给村党组织脱贫攻坚“搭把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能够更好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路子,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