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共产党人“心学”的传承与弘扬

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关纪委书记 马明伟

2017年01月17日14: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认真总结我们党革命时期进行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借鉴传统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修养文化资源,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提高党性教育水平与成效,建设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培养造就新时代“不忘初心”、“为天地立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幸福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承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心学”,弘扬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好传统

党性是政党及其成员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纪律等要素在党员身上的综合反映及人格化。无产阶级政党及成员的党性包括理想信念的崇高性、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宗旨意识的人民性、组织纪律的严明性、意志品质的顽强性等。

早在革命时期,面对生存发展在农村,农民、小生产者及知识分子占党员大多数,长期处于“分散的独立活动的游击战争”的状况,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了思想建党伟大理论及加强“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进行党性教育的伟大任务,1941年 7月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并以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实践论》,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发表和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形成了较系统的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理论及成功实践。重视党性教育,注重党员党性修养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一大鲜明特色。

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中华文化有着丰富的修养文化传统。儒家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次第,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肇端孔孟、开山于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集大成的“心学”更是直指“心性”,主张去除人的私心物欲遮蔽,使良知善端呈现光大,并通过“知行合一”的“事上磨炼”工夫,达到赞天地之化育的圣贤气象及与万物为一体的天地境界。而道家“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也十分丰富,佛家的“禅宗心法”源远流长,都蕴含着深厚的“心学”资源。以毛泽东、刘少奇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与中华传统修养文化结合起来,将修养内容从传统的“心性”拓展到“党性”,把传统的内省工夫演进为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改造,把传统的“事上磨炼”发展为进行革命实践锻炼,并从传统的“心灵觉悟”具体化为“阶级觉悟”,从传统较重个体的修炼拓宽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集体“共修”,创造性建立了党性修养理论,成为共产党人正心修身的圭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共产党人“心学”批判继承传统心性等修养方法,也形成一套党性修养的系统方法,梳理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誓,即立志,发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二是学习经典,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进行思想改造,培养无产阶级意识和世界观;三是“主敬存诚”,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敬畏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象和尚念经一样”时刻念着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四是尊“礼”守规矩,即恪守党章党规党纪,强化组织纪律性,相信依靠组织,奉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五是涵养意志品质作风,即激发革命、斗争的激情,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塑造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为党忘我工作,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六是“择善改过”,即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批评自我批评、党内斗争中锤炼党性,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观念;七是“事上磨炼”,即参加革命战争和斗争实践,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总之,通过长期的修养历练,包括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样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锤百炼,突破生理心理精神极限,“万死千生”,完成一个人意志品质再造、人格蜕变,人性升华到党性,小我升华到大我,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劳苦大众服务、为解放全人类奋斗牺牲,具有阶级觉悟的共产主义战士。

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心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高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志向远大、心胸开阔、意志坚强、无私无我的优秀共产党人,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新中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要传承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心学”,继承和发扬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把我们党建设好。

二、更加全面地弘扬以传统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执政条件下的共产党人“心学”

诞生于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心学”,面对的是救亡图存的急迫任务和革命与战争的残酷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历史的烙印。一是受党成立时“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二元对立思维影响,多从“封建的”、“落后的”的维度对待传统文化,一度激进地“反传统”,障碍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客观全面的吸纳。二是受近代以来“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简单以西方心物两分的哲学和思维批判中华传统文化,否定中华传统的心物一元论及心性上的“天人合一”境界,甚至给心学贴上主观唯心主义的标签,限制了对更高精神境界的探求。三是出于革命党打破旧传统、唤起民众革命的现实需要,党性教育中突出了“革命性”、“斗争性”,对和谐包容、人文关怀等价值提倡弘扬不够,对终极关切、超越性追求以及精神家园建设自觉地系统地建构不够。四是因革命斗争的形势环境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认识不够全面,割裂党性与人性、革命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甚至以阶级性代替人性,使党性修养缺乏良好的人性教育基础。

以上种种,一定程度上影响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制约了对共产党员人格、精神更全面的塑造,不能完全满足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执政条件下党性教育的实际需要。亟须我们面向新时代新形势,在继承革命时期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成果基础上,更加全面吸收借鉴以传统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时俱进地构建执政条件下的共产党人“心学”。

1.以“心性”涵养党性,厚植共产主义信仰的心性基础

彻底走出近代以来“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和“西方中心论”思维误区,坚定传统心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自信,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的要求,积极发掘“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传统心性文化的内在价值,赋予其时代内涵及党性修养的特色,拓展和提升党性修养的精神境界。积极开展“党性”与“心性”,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大同梦想,阶级觉悟、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宇宙人生觉悟、心灵解脱、精神成长等方面的跨时空对话,促进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与中国传统心性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融合,进行共产党人“心学”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特别注重发掘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人类种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始终埋藏于人类心灵深处、中国传统修养与大同理想的内在一致性等研究成果,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天理”、“良知”等真理内涵和心性基础,打牢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人文基础,使党性扎根于更深厚的心性沃土,实现党性教育外在灌输、内在认同、心灵觉悟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对共产主义理论真懂真信的问题,有效解决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问题。

2.重拾“为天地立心”的精神气魄,升华阶级觉悟、政治觉悟

充分汲取传统士大夫及国人自强不息、弘毅坚韧、心系家国、忧乐天下、崇德向善、道义担当的文化精神及赞天地之化育的圣贤气象,经世致用的豪杰气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等价值,弘扬革命时期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为人类解放、民放救亡、人民幸福而牺牲奋斗的革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造就“不忘初心”、“为天地立心”、担当民族复兴、人类发展大任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任务自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智慧自信,还要有“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的使命担当。要唤醒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升华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党员、干部要时刻意识到是自己是“觉悟的人”,要融会党性觉悟与传统心学的宇宙人生彻悟,实现人格蜕变、精神成长和境界提升。对于普通的党员干部,要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正确对待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苦与乐关系,自觉抵制市场交换原则、物质利益原则和权力名利对党性的侵蚀,反对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要立足岗位作贡献,工作不仅是职业需要,更是党性觉悟、良知实现的重要途径,时刻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与动力。对于高级干部而言,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无私无我,报党报国,精神高尚,思想纯粹,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毫无私心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

3.重建文化认同,促进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明晰优秀文化传统与价值的跨时代性、现实可资借鉴性,从“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独特基因与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等多方面认识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正名,消除思想误区及对传统文化的隔膜、疏离,提高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二是认真遵循“打天下”到“坐天下”的文化政策调整规律,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后文化重建规律,提升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坚定中化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与精神归属。三是架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沟通融合的桥梁,促进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注重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与国人精神心理结构耦合互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化,使理论武装扎根党员干部心中,党性教育融入伦常日用。突出党性教育的终极关切、超越性内容,满足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需要,既要弘扬执着责任、兼济天下的主流价值,也要传承淡然自处、独善其身的人生智慧,要学习以“孔颜乐处”为代表的超然物外、达观自足、不假外求、内在超越的文化精神,使党员干部胸襟开阔、格局广大、境界高超。四是在执政条件下,和平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尤其要正确处理好党性中革命性、斗争性与包容性、和谐性的关系。既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处理党和国家大事大非问题、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注重和谐包容、从容中道、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等意志品质精神的培养,涵静气、炼定力,促进党员、干部身心和谐、情趣健康、境界超越。

4.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夯实党性的人性基础

首先,要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强化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同时,恪守人民性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共产党人之心与古仁人之心相融通,以人民心为心,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人民甘苦为甘苦,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其次,正确处理好党性与人性的关系,注重人性对党性支撑作用,强化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人性的升华,坚持党性之美与人性之善的统一。反对一个共产党员连基本人性都没有,但高谈党性的问题,反对满口理想信念宗旨,行为自私自利“两面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党员干部“没有人形”、人性缺失的问题。大力弘扬“做人”文化,强化正直、诚实、善良、忠厚、仁义、廉耻等基本的人性品质,突出党性的人品特性,党员的好人特征。反对无原则的乡愿式的“好人主义”,但党员、干部首先要是众口皆碑的好人,引导党员、干部向上向善,发挥道德表率作用,真正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有人格魅力,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高级干部要成为道德楷模的要求。

(责编:王金雪、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