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员“补钙”有准头 群众解忧有盼头

青海海东“1号活动”制度促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2017年01月05日21:05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党员“补钙”有准头 群众解忧有盼头——青海海东“1号活动”制度促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农村党员亮身份立标尺,村党支部重承诺解民忧,让党员活动日更丰富多彩,把外出务工人员的心力凝聚起来……青海省海东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探索顶层设计和基层操作的良性互动,将每月1号定为农村党员“固定党日”在全市1586个农村党组织推行,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员集中难、活动走过场、服务效果难保证等问题,“身边的党员”受教育、提能力,成了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好亲戚”。

组织生活进入“赶集模式” 党员“固定”学习有效“补钙”

日前,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西下街村党员活动室里,以“分享我知道的抗战小故事”“践行‘两学一做’实现脱贫目标”为主题的讨论会正在热烈进行,西下街村32名党员全部参与了发言讨论。

“‘1号活动’使党员的学习活动有了‘靶子’和‘准头’,有效地密切了党员与组织的联系。”西下街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山说。

针对长期以来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活动时间不固定等客观实际,海东市从2015年3月起探索开展“每月1号固定党员活动日”,并在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将这一做法制度化。“1号活动”要求每个党支部年初有计划,每月不同主题,将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缴纳党费、民主议事、党务公开等作为规定动作,将精准扶贫、社会管理等工作纳入“党日”范畴,进一步明确农村党员身份认同和组织归属感,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长效化。

海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启福说,“1号活动”定期“赶集”是模式,“补钙”是第一要务。各乡村党组织精准设计方案,学习短小精悍求效率、落实效果看服务。目前,海东市灵活运用专题辅导、集中轮训、座谈讨论、党史竞赛、外出参观、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教育、培训农村党员超过12万人(次)。

以学促做践行承诺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2017年元旦也是今年的第一个党员活动日,我们通过‘网络1号活动’将内容制作成网页放到微博、微信和QQ群,在‘空中活动室’与流动党员唠唠春节期间村容村貌整治和治安巡逻情况。”海东市平安区沙沟乡芦草村党支部书记韩昌清说。

在以“1号活动”促“两学一做”破解难题过程中,海东市抓好3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把一些长期不参加党内生活的农村无职党员和忙于自己闯市场外出打工挣钱的流动党员列为教育重点人员,督促他们与困难群众“结对子”,送医送药解病痛,捐款捐物渡难关,不仅使“学”落实到每一个党员身上,还推行“问题工作法”引导党员加强服务实效。

2016年,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大麦沟村10名无职党员全部参加了设岗定责活动,按照自身实际自选了致富信息岗、环境保护岗等多个岗位。在这个100多户人家的小村里,出现了“处处有党员、事事党员管”的新气象。

为确保“1号活动”落到实处,海东市委组织部定了“五个硬杠杠”,即落实时间,每月的1号必须召集党员集中开展活动;落实内容,活动重点必须围绕党性教育、民主议事等主题开展;落实考勤制度,参加人员、学习过程等记录整理,形成档案;落实责任,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提前谋划准备、带头参加活动;落实督导考核,活动开展落实情况将作为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内容之一,作为村党组织星级考评的依据。去年“固定党日”活动中,海东市化解矛盾纠纷4500余起,为群众办实事1.2万余件,兑现党员承诺3万余条。

基层组织焕发活力 党群齐心脱贫创业

海东市农村党组织充分利用“固定党日”这一平台,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推陈出新、善做善成,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用强烈的纪律意识、严格的组织程序、切实的服务成效感染了群众,促进“两学一做”长效化,让党组织成为群众工作的最坚强堡垒。

“去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让我对村党支部有了新认识。”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东拉卡村老党员加洛说,在搬迁过程中,村支书、党员带头签字,选择新房谦让困难群众,享受优惠政策自愿退后,基层组织工作得到了群众积极配合和真心认可。

化隆县二塘乡工二村有一半人口长期在县城务工,去年以来,每逢固定党日,外出党员都回来参加活动。流动党员沈得才说:“党支部搭建平台让我们交流致富经验,村里风气更好,人心更齐,小康路上咱们一个人都不落下。”(新华社西宁1月5日电 记者 王大千)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两学一做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