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热心脱贫攻坚的冷支书

2016年12月13日09: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是一年前派驻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任第一书记的。小南河村的穷是出了名的:地薄只能种旱田,农作物生长期短、收成差,村民思想闭塞,好喝酒打牌。来之后,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努力让当地村民放下酒碗,共同致富。

  城里女干部,变身“女汉子”

  我从小长在城里,习惯了城市舒适便捷的生活。进村后,这里的一切让我傻了眼:每户门前都有比小孩还高的狼狗,每当我经过,它们都会凶狠地冲我吼叫;屋里没有洗手间,上厕所得到室外露天去;到处是泥泞的土路,白鞋出去走一圈,回来准变黑鞋……村里人也看出我的不习惯,刚来时,他们甚至当着我的面嘀咕:“一个女干部,在农村待得了吗?”“城里来的,能了解咱这儿的情况吗?”

  来了,就要干好。我放平心态,找各种机会和村民们“套近乎”。村民上地里干活,我帮他们干,还经常和村民搭话,找共同语言。有个爱唱反调的村民,常和别人说我没本事,说我“是来‘霍霍’小南河的”。我想,要突破,就得啃硬骨头,我常到他家里帮他清理臭水沟,擦洗窗台。后来,他出来和我一起干,还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冷书记,俺错了,不该那么说你,以后你说咋的,俺们都听你的。”慢慢的,村民们开始接纳我了。

  村里没营生,就得创造营生

  说起小南河,除了穷,还有一样出名的,那就是酒。小南河不少人家都有两口缸,一口缸装水,一口缸装酒,村民们顿顿喝酒,人家喝酒用杯,这里村民喝酒用碗。我问他们为啥爱喝酒。村民们说:“没啥营生,不喝酒,闲着干啥?”

  我想,转变村民根深蒂固的思想得靠成功示范。于是,我选了几名党员带头人,领着他们到村民家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大家放下酒碗,共同致富。最初响应者很少,有人劝我,“这些人扶不上墙,别带他们了。”可我坚信,“要干,就全村人一起干!”

  改变贫穷,先得把酒戒了。没营生,就创造营生。进村前,我对小南河风土民情和贫困原因认真梳理了一番,我感觉小南河生态资源十分独特,有一山(乌苏里船歌中的大顶子山)、一寺(华夏最东寺院妙音寺)、两河(小安河、北安河)、一江(与乌苏里江及四排赫哲相隔12公里),村内还留存着一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特征明显的木刻楞老屋大院。

  我爱摄影,以摄影人视角,从当地资源中看到了商机。于是,我利用自身摄影圈资源,开始打造以大顶子山景区为背景、以饶河大美湿地为依托、以小南河独特民俗资源为特色的农家乐摄影旅游基地。

  小南河没富起来,撵我我都不走

  我在村南头选了两条较古老的街道和几处有代表性的老木刻楞民房,作为基地雏形。为引导百姓积极参与,在基地启动之初,我购置了仿古花布、年画、窗花等装饰品以及近500个红灯笼赠送给沿街百姓,烘托特性鲜明的农家氛围。

  仅用一个半月,我们便初步打造了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服务链条,组织103户村民成立农家旅游协会,党员带头发展“农家乐”16家,打造7处关东民俗屋、老豆腐坊、老酒坊等传统工艺家庭作坊,设计了“开耕节”“秧歌拜年”等民俗游玩项目。

  目前,全村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5000余人次,农家乐营业收入和土特产销售收入达20余万元。我们组织党员和协会骨干以多帮一的方式,同包扶单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帮助42户贫困村民实现脱贫。

  我的任职期限是两年,很多村民和企业主问我:“两年一到,你走了,项目没建完,咋办?”我回答:“只要小南河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儿干一天,小南河没富起来,你撵我我都不走!”(黑龙江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第一书记 冷菊贞 记者 方圆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3日 17 版)

(责编:黄瑾、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