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党社联建引领“三带”抱团脱贫——贵州三穗县积极探索党建扶贫助推脱贫新路子

2016年11月30日10: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近年来,在全省做大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政策背景下,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取得了扶贫效果最明显、群众受益最直接、党群关系最和谐的发展效果。2014年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在颇洞村调研时对颇洞村新农村建设总结为:农业产业结构好、农业合作社发展好、“美丽乡村”建设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好。2015年,颇洞村两委带领群众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率先实现“双超村”的创建目标。

2015年10月,州委行文在全州进行推广“党社联建”模式,为我县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注入了强大动力。县委以此为契机,印发了《关于“党社联建”推进工作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一年全覆盖、三年全脱贫、同步奔小康、双超有数量”的党建扶贫目标,以颇洞村为样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打造“党社联建”升级版,逐渐衍生出“支部带实体、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的“三带”模式,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的富民强村之路。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支部带实体,强基固本聚资源。探索推行党支部与合作社交叉任职、联建发展新机制,逐步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格局。目前,全县“党社联建”村在去年15个的基础上新增至55个,占90个中心村的61%。一是抓引领办强社。由村两委牵头,根据本地实际和群众意愿领办成立合作社,积极鼓励群众用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并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将部分扶贫资金注入合作社折算成入股金,实现“三变”获“三金”(租金、股金、薪金),让合作社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合作社,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一年来,全县由村两委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已达78个,占全县167个合作社的46.7%。其中,发展最好的颇洞村在2015年实现土地流转租金收入150万元,户均收入2000元/年;合作社用注入的财政扶贫资金230万元,量化为393户贫困户的入股资金,实现650人脱贫,解决就业1000余人,年人均工资2.2万元。二是抓管理拓领域。坚持实行村两委班子与合作社管理层交叉任职,按照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监事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文书、计生主任兼任合作社理事或监事的组织架构,真正把村级党组织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同时,突出市场导向,合作社采取自主经营、社员承包和分产统销等多种经营模式,不断拓宽合作社经营领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并由一产向二、三产业拓展,实现产业发展的“接二连三”。比如,颇洞村依托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增加了生态农庄、水上游乐场、自行车租赁、农村电商等经营项目,扩大了精品水果(蓝莓、草莓、葡萄)采摘规模,推动农峰合作社下辖的贵州富黔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三穗县农峰生态养殖场等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收入约2.09亿元,颇洞村级固定资产增至3400万元。三是抓分配享红利。健全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实行红利“四分法”,科学合理分配合作社盈利资金、滚动发展资金、村公益事业资金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让改革成果惠及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群众。比如,颇洞村农峰合作社将总创利的80%作为入股分红,12%作为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6%用于村公益事业资金,2%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股民实现现金分红260万元,颇洞村集体经济积累增收180万元,扶持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25万元。

强村带弱村,抱团融合促发展。按照强强共赢、强弱共富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合作社共管共建新模式,发挥“1+N”的带动效应,推动各村联动升级发展。一是推动抱团发展“一盘棋”。以颇洞村为中心组建了跨2个乡镇5个中心村共1.8万人的联合党总支,在村级规划、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党员队伍等方面进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18家,社员达5000余人,带动群众1万余人。同时,引导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龙头合作社,帮助基础较差、发展较慢的合作社,实现携手抱团发展。二是推动强强共赢“齐步走”。坚持市场导向、收益共享原则,以颇洞村为中心,联合瓦寨镇调洞村、长吉乡烧巴村等9个乡镇“党社联建”村开展合作社共建,组建产业链上的“合作总社”,涉及一、二、三产业各种业态,实现产业联动升级发展。比如,颇洞村与其他村采取“联手”方式,实施产业“错位”发展,对颇洞村已有的蓝莓、草莓、餐饮产业,其他村不再“复制”,侧重于发展垂钓、稻田养鱼等“附属”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社一特”的片区四季皆可玩、可摘、可吃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推动共建升级“不掉队”。依托颇洞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集颇洞农业观光、滚马生态旅游、邛水土司文化、高铁经济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生态旅游扶贫经济带,引导全社会投身参与旅游经营、旅游商品生产、就业等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面,形成联动效应,让“贫困户”蜕变成“小康户”。

能人带群众,结对帮扶共致富。通过发挥“大户、能人、合作社”的能动性,形成规模连带效应,实现共同致富。一是建好村级“能人库”。按照“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思路,对有较强致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种养殖大户、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能人”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能人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村级发展中来,让能人的传、帮、带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全县涌现出了吴富才、吴佩文、费天坤、龙秀坤等1918名创业带富致富能人,他们引领下的台烈镇颇洞村农峰合作社、长吉乡长吉村鑫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雪洞镇界牌村天麻种植合作社、八弓镇界牌村宏宇种植专业合作社盈利分别达380万元、60万元、31.25万元和26万元,直接带动1.2万名群众就业。二是精准帮扶“拔穷根”。一方面,采取“联一扶二帮三”(联系一户富裕户、扶持两户示范户、帮助三户贫困户)帮扶方式,利用“能人”的技术、销售渠道等优势,为群众提供上门指导、资金扶持、产品帮销等服务。全县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与3800户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实现“滴灌式”精准帮扶。另一方面,创新开展“贫困党员+帮扶主体、贫困党员+经济实体、贫困党员+就业培训”的“贫困党员+”工作,通过发展生产、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方式,确保年底前全县651名贫困党员精准脱贫。三是形成发展“新效应”。结合“金种子”带富计划,强化“能人——党员——村干”的“三向”培养,着力开拓“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脱贫致富道路,目前全县已有119个专业合作社理的理事长(监事长)成为“金种子”,辐射带动近9000名群众发展产业。推动创建了“吉态”大头菜、红阳猕猴桃等10余个品牌,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比如,雪洞镇雪洞村两委按照“农文旅”一体化建设思路,重点打造“尚绿普吉”生态农业产业园,同时大力发展电商、快递、洗车场等服务业,实现稻田养鱼年产20万斤、林下鸡2万只,辐射带动民主、界牌两村120余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三、探讨

一是党社结合是破解基层治理失灵的“益方子”。通过探索村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交叉任职、联建发展新模式,形成了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双赢良好格局,不仅村“两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提升了,而且通过党社联建增强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达到了改善村级管理、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良好效果,有效加强和改进了新时期的基层治理。

二是区域融合发展是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法子。按照“地理位置相近、民族民俗相同、理念发展一致”的村,探建立联合党总支,实行班子共管、产业共建、基础实施共享的管理模式,打造一个村务公开更透明、村级服务更体贴、管理机制更完善、村级经济发展更合理的村级区域,形成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融合发展格局。

三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是党建扶贫的重要手段。充分村级能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带头作用,改变传统政府帮大水漫灌的投入方式,探索能人引领、自主经营、群众承包和分产统销的经营模式,切实改变等、靠、要的固定思想。同时,以合作社与农民抱团闯市场,把过去农民单打独斗变为抱团致富,既整合了资源,更大地发挥了合作社的市场竟争力;又槁活了农村经济,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社的积极性,促进了基层组织人才培养。

(责编:秦华、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