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贵州石阡:党建扶贫“十好”行动 汇聚脱贫攻坚力量

2016年11月17日11: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需要把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为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石阡县立足实际,认真反思和谋划,大胆探索和实施党建扶贫“十好”(培育好主导产业、组建好专业合作社、链接好龙头企业、发挥好乡贤会作用、兑现好惠农政策、打造好绿色庭院、实施好基础设施项目、创办好乡村幼儿园、培育好集体经济、选配好村支两委、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行动,把党的建设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聚力、聚财、聚智,有效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解决了党建工作在助推脱贫攻坚上责任不明、措施不新、载体不清的问题,实现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一、产生背景

(一)基本情况。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全县国土面积2172.6平方千米,2015年末户籍总人口41.50万人,辖19个乡镇(街道)310个村(社区),贫困村173个,贫困人口6.61万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6年,全县38名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19个乡镇(街道),省级2个部门、市级13个部门和县直116个部门党建帮扶173个贫困村,共选派173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现有驻村干部866名(其中,中直1名、省直19名、市直25名、县直131名,乡村两级694),全县8761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8966户贫困户。

(二)党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是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融合度不够。有的地方找不到以党建促扶贫的抓手,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单列开来,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扶贫工作成效不明显、党建工作也抓不起来。二是乡镇和部门对党建扶贫重视力度不够。部分部门对选派工作不够重视,不认真分析贫困村情况,不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也舍不得放出骨干和业务尖子,导致选派的干部优势特长发挥不出来;乡镇和部门对队伍管理不重视,乡镇作为驻村干部管理主体,对驻村干部管理拿不出态度、想不出办法,部分部门对选派到村的干部缺少关心,驻村人员在村孤军作战,缺乏动力,导致驻村干部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是党建扶贫与群众需求、群众愿望融合度不够。当前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比较大,村级没有稳定的收入,加之县乡财力有限,导致村级组织工作运转不正常,产业发展、交通设施、人居环境、教育教学等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没钱办、办不好,与脱贫攻坚的主攻点形不成有效衔接。四是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核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的村级党组织工作不在状态,班子不团结,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凝聚力不强,群众不信服;有的村级组织发展思路不宽,集体经济薄弱,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乏力;有的村管理混乱,运行机制不规范,矛盾问题突出,干群关系紧张。这些问题导致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下降、领导核心作用弱化,脱贫攻坚组织机制不善。

二、主要做法

(一)创建“造血扶贫”机制,产业富村。一是培植好主导产业。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扣市场需求,以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种草养畜、乡村旅游等为依托,帮扶部门牵头组织帮扶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引导村级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主导产业。二是组建好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民心党建+信合+”等模式为村级组建专业合作社,帮助制定管理章程、入社协议、利益分配方案等,要求入社会员中有一半以上的社员属于贫困户,让贫困户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三是链接好龙头企业。借助云上贵州、“互联网+”、农村电商等网络平台和社会资源,结合“双百双助”活动,搭建村企互助模式,制定出台《石阡县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帮助村级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构建网货下乡、山货进城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农业产业向企业化转变。四是培育好集体经济。成立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推精准脱贫实施方案》,下拨1358.8万元集体经济专项扶贫资金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乡镇党委签订《石阡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责任书》,建立村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目标责任体系,绘制出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为一体的石阡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战图。

(二)建立综合治理机制,组织强村。一是选配好村支两委和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广泛深入宣传换届政策,协助乡镇做好村级换届工作,选齐配强村级班子。健全完善第一书记预派制度,实行“以长克短”干部选派帮扶模式,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围绕“四子”工作法,扎实开展遍访回访,帮助谋思路出点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二是发挥好乡贤会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村两委+乡贤会”创新乡村治理的实施方案》,对“村两委+乡贤会”创新乡村治理的工作要求、基本原则、参事程序进行逐一明确。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层层审核,由威望高、口碑好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组成乡贤会成员名单,引导乡贤在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三兑现好惠农政策。围绕“33668”行动计划、“1+10”脱贫攻坚文件,帮助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落实好扶贫措施,兑现好惠农政策,使贫困人更加了解政策、运用政策、用足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入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办证难等民生问题。

(三)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基础美村。一是实施好基础设施项目。建立帮扶部门主要领导主责,分管领导主抓,驻村干部主帮,贫困群众主体四级责任机制,帮扶部门协调财政、农业、水利、电力、住建、通讯等部门,争取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深入实施一批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网络通讯、农电改造、村级阵地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二是创办好乡村幼儿园。着力帮助乡镇解决幼儿园教育突出问题,积极协调民政、教育、残联、妇联、团委等部门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园长创新办园管理模式,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服务,构建了“帮一点、扶一把、带一批、联一片”联动帮扶体系。三是打造好绿色庭院。围绕绿色贵州五年行动计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宣传绿色环保政策,倡导低碳生活,对接林业部门和乡镇规划委员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荒山坡地植树造林增绿、公共场所种植花卉建绿、干道沿线拆房拆违还绿、房前屋后亮化美化插绿行动,着力创建绿色村庄,大力发展绿色庭院经济,进一步美化生活环境。

(四)建立健全配套机制,制度管村。建立健全配套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确保党建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真抓实干见实效。一是建立制度化解决问题机制。县级建立由县委组织部部长和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副县长召集的党建扶贫、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制度,例会原则上每两月召开一次,定期商议解决阶段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下阶段工作打算,形成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二是建立长效化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党建扶贫通报机制和驻村干部预派制,对党建帮扶部门不作为和慢作为的,分别给予部门或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提醒、函询、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对党建帮扶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长期不到岗、工作不在状态的,实行预派制召回管理。三是建立过程化考核评价机制。把党建扶贫“十好”行动纳入大扶贫战略行动日常督查内容,建立过程性督查登记台账,计入部门年终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建立驻村干部述职报告制度,每半年一次开展个人述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纳入驻村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成效

(一)划定了帮扶部门“责任田”。明确目标有抓手,聚焦帮扶靶心,改变了帮扶流于形式、帮扶措施空对空和帮扶资金“撒胡椒面”现象。重在落实有责任,制定考核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帮扶效率、帮扶成效方面的评价标准,构建“有责任可追、有实绩可查、有亮点可看”科学考评体系。突出整合有重点,推行帮扶部门“照方抓药”,整合资金、人力、项目等资源打包到帮扶村,解决了过去帮扶部门各管一段,资源闲置浪费问题。仅2016年上半年,党建帮扶部门为帮扶村拟定脱贫措施2000余条,组建“乡贤理事会”173个,帮助协调基础设施类、产业发展类项目资金共7000余万元,修建通组路、串户路、产业路215公里,有效解决3万贫困群众饮水问题,实现了适龄幼儿100%就近入园,解决了群众关切问题。

(二)找到了强村富民“金钥匙”。提高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力,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参与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全面整治软弱涣散村,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形成支部带领、支书带头、党员带动“三带”格局,同时,在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引导下,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第一书记帮助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1个,帮助组建专业合作社433个,“联姻”龙头企业20家,带领60个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参与土地经营管理、实行购买服务等方式, 摘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帽子,实现集体经济创收1000余万元。

(三)添置了干群和谐“稳压器”。帮扶部门积极带领群众战贫困,推进帮扶部门从“要我帮扶”向“我要帮扶”、从机械执行向创新突破、从面上争光向点上问效三个转变,实现了应帮全帮、应扶全扶。做到帮在真处、扶在实处,引导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参与村级自治,保证了群众有话可说、有事可办、有诉可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信任度。有效解决老百姓多年的贫困症结、矛盾纠纷、上访维权、征地拆迁等难题,和谐了干群关系,实现上访率同比下降20%。

“十好”行动实施以来,获得了省、市、县的充分肯定,并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大力关注。2016年6月6日《石阡 党建扶贫“十好行动” 兴办富民企业》被《贵州日报》刊载(六版头条),2016年6月16日《石阡县“十好”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被由中共铜仁市委改革办主办的《铜仁改革交流》刊载(2016年第15期),2016年8月26日《石阡县党建扶贫“三机制”助力脱贫攻坚》被由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贵州省委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贵州改革动态》刊载(2016年第54期),2016年9月8日贵州电视台将《石阡:“十好”党建扶贫 帮得具体干出实效》作为《贵州新闻联播》内容播放。

四、几点启示

(一)党建扶贫贵在精准。错位党建扶贫不精不准,不仅浪费了帮扶资源,还延误了脱贫先机。抓牢“十好”,脱贫得早。党建扶贫“十好”行动是经过长期总结积累的帮扶责任体系,将帮扶的内容精准细化为可操作、可评比、可问责的具体事项,一一开出清单,从精准认识到精心谋划再到精细措施都突出“精准”,也只有系统抓、抓系统地精准实施,才能从局部胜利转向步步为赢。

(二)党建扶贫贵在联动。党建扶贫“十好”行动是完整帮扶体系,联动实施、紧密协作是核心。“各唱各的歌”,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需要县直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协调组织、贫困村具体实施,需要帮扶干部支持、村干部组织、贫困户参与,才能月成一事、年成一业。

(三)党建扶贫贵在执行。再好的政策要有人抓、有人管才能彰显政策的生命力。推行党建扶贫工作例会制度、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制度“两例会制度”作为政策执行的保障,使帮扶部门主要领导、成员单位、帮扶干部到位到岗。尤其是建立动态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在一线、明确到具体人,加强考核督查,解决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责编:秦华、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