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甘肃陇西县深入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2016年11月14日15: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陇西县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助推扶贫开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县深入开展以“筑牢堡垒增活力,提高能力树形象,助力扶贫促发展”为主题,以“打造村级‘两委’班子为核心、四支扶贫攻坚队伍为支撑的战斗堡垒,争做致富、带富、帮富三个先锋,开展服务功能强化、干部能力提升、驻村科技服务、富民产业培育四项助推发展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第一线,与贫困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谋规划、话发展,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广泛赞誉。这种坚持教育引导与激励奖惩相结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目标和精力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的新举措,是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适应扶贫开发形势任务变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强化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职责、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为助推扶贫开发、同步实现小康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一、背景和起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才会有坚实基础。“绝不能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这是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县委向全县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完成减少贫困人口5.97万人,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基地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必须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的最佳结合点,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5年,全县贫困面为13.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的92.1%、全国的55.9%。特别是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灾、因病返贫几率较高,稳定脱贫难度大。同时,从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的不均衡性、单一性以及基础条件脆弱、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引领、动员、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保障,才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和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党组织作用发挥提出了新挑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近年来,全县实施了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当前,在扶贫攻坚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既是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的延展和深化,又是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于扶贫一线,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举措。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创新农村社会服务管理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群众需求日趋多元,过去单纯给钱、给物、给面粉的“灌输式”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当前,群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资金、技术等三个方面,但从陇西县村级发展水平来看,村级自身服务功能还不够强,社会管理方式还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难以给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一方面造成群众对村一级的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使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群众的需求,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整合服务力量,尽最大可能地给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群众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村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抓班子、建队伍,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坚持按需选派、因村施策、因人而宜的原则,先后将235名省市选派干部、乡镇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选派到村尤其是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或副书记(其中第一书记108名、书记70名、副书记57名),选拔356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采取内组骨干、外聘技术人才等方式,建强四支扶贫攻坚队伍,即建强驻村帮扶队伍,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215支,队长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确保“一村一个工作队”,常驻干部3—5人;建强党员服务队伍,坚持以农村致富带头人、无职党员为主体,组建项目带动型、产业示范型、技术引领型党员服务队1950支,采取党员自愿领岗、群众推荐定岗与组织安排上岗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建强民事代办队伍,建立了由2717名乡村干部担任代办员的民事代办队伍,形成以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为主体,各类志愿者为补充的民事代办员队伍;建强科技人才队伍,以科技特派员、农技人才和产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为主,组建科技人才队108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帮扶,引导他们投身扶贫开发的伟大实践,提升他们的致富带富帮富本领。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制定了《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堡垒指数考评管理的意见》,突出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任务落实的实绩考核,着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四支队伍为支撑、合作组织为基础的“一核多元”基层组织体系。

(二)坚持抓示范、促带动,不断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助推扶贫开发的先进性。一是争做致富先锋。结合“双联”行动开展,对有一定条件和能力,但尚未致富的党员群众,采取协调项目资金、争取惠农贷款、提供市场信息、培训实用技术等措施,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和扶持他们通过领办、创办、协办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和开办网店,实现率先致富;对条件相对落后,但致富愿望强烈的党员群众,采取“菜单式”文化和技术培训,使他们至少掌握1门农村实用技术,培育一批活跃在农村各个领域的创业致富先锋。目前,通过集中培训、观看专题片等方式,先后集中培训党员群众8.6万人(次),培育新增种植、养殖、加工、贩运、劳务等各领域党员致富能人4380多名。二是争做带富先锋。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以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开办示范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规模小的专业大户和缺技术、缺信息的农户做大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积极创造条件,让致富能手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承担扶贫攻坚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目前,已指导成立各类合作组织12个,培育中药材、核桃、全膜玉米种植和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示范基地32个,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8860对,带动扶持专业养殖户456户。三是争做帮富先锋。引导驻村帮扶队、科技人才队成员和农村发展能手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人包抓1—2个贫困村,联系5—10户贫困户,向他们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把帮扶村打造成扶贫开发的示范村,把联系户培养成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或商贸流通的示范户。目前,全县10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已累计开展培训、宣讲政策520多场(次),带动600多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和中药材种植;108支驻村科技服务队先后开展劳务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万多人次,带动各类人才协调落实帮扶项目117个。同时,立足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大力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型”、“党员责任区帮带型”、“党员先行承包带动型”和“党组织书记带委员、委员带党员、党员带农户”等多元扶贫模式,制定《村(社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的意见》、《建立“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的实施意见》和《农村党员片区化、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办法》,引导全县广大党员真正把心思功夫用在愿脱贫、早脱贫、多脱贫上。

(三)坚持抓提升、聚合力,不断增强推动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一是开展服务功能强化行动。通过深化干部驻村民事代办、落实贫困村“六个一”(即实行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定点带抓、1名组工干部跟踪督抓、1个双联单位结对协抓、1名党(工)委班子成员指导包抓、1名选派干部挂任主抓、1个驻村帮扶队蹲点帮抓)措施、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加强乡镇驻村包社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立足在精准扶贫一线锻炼干部、考核干部,制定了《乡村干部服务指数考评管理的意见》,着力打造为民型干部队伍。不断加强贫困村阵地建设,先后列支县财政专项资金800多万元,整合村卫生室、文化室、金融网点、电商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26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贫困村活动场所77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1.3%,并筹资130多万元配备了办公生活设施,有效改善了驻村办公条件。二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行动。通过进一步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加强实践锻炼,使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不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断增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分批选派2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赴陇南、白银等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培训,选派2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示范培训班。同时,建立以“联系贫困村、联系贫困户,帮培训、帮规划、帮指导,促效益、促提升、促管理、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联三帮四促”工作机制,先后开展业务培训23场(次),培训驻村帮扶队员和扶贫业务人员380多名。三是开展驻村科技服务行动。通过加强科技特派员智力帮扶、强化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支撑、加大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帮富带富的先锋作用,培养了一批熟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情况,将市、县323名农业、畜牧、林业、水务、水保等农业科技人员全部分配到贫困村,整合已选派到贫困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132名科技特派员,按照区分专业、均衡搭配、就近服务的原则,每个贫困村组建1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进行科技精准对接帮扶。目前,已举办科技培训班36场(次),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室26个,推广科技试验田230多亩。四是开展富民产业培育行动。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带动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带头输转一批劳动力、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扶持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富民增收产业。今年以来,先后建立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500亩,畜草产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点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3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000多户;共培训农民工劳动技能达3.71万人次,新拓展劳务基地8处,实现劳务收入11.23亿元。马河镇川口村大学生村官张峰,通过与川口村致富能人袁平合作,投资70多万元,建成马河镇袁平养殖厂,引进肉牛32头,辐射带动20多户群众开展养殖。

三、经验与启示

陇西县为进一步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给我们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筑牢了支撑点、找准了发力点,为推进服务型农村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实践启示。

一是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坚持把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平台,通过争做致富带富帮富“三个先锋”,开展服务功能强化行动,进一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负责人,督促驻村帮扶队长兼第一书记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落实贫困村“六个一”帮扶责任机制,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是体现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实践创新。“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探索了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新途径,解决了“党员”与“致富带头人”这两个农村群体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先进性问题。通过组建民事代办、驻村帮扶、科技人才、党员服务等四支队伍,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争做致富、带富、帮富“三个先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鼓励动员他们带头创业创新,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早日实现精准脱贫,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实践证明,只有促进党员在精准扶贫一线设岗履职、宣传政策,才能实现党的农村政策先进性的现实化、具体化。

三是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坚持在扶贫一线转作风、练本领、促服务、提能力,通过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强化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干部实践能力,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带头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政策、计划、措施,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技术、物资、良种、销售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反映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是培育新型农民助推特色产业的有效平台。通过开展驻村科技服务行动和富民产业培育行动,进一步加大智力、技术、产业、信息扶贫力度,不断推动形成人人懂科技、会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强化双联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认真落实“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实践证明,帮钱帮物不如帮技术,只有让农民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精准脱贫的强大动力,才能改变贫困面貌,实现小康生活。

五是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是落实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的重大实践。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功能,通过开展服务功能强化、干部能力提升、驻村科技服务、富民产业培育四项助推发展行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向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倾斜,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基础,增强了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推动了贫困村收入水平有大的提高,基础设施有大的改善,村容村貌有大的变化,公共服务水平有大的提升。实践证明,只有找准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结合点和发力点,持续推动各种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倾斜到扶贫一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才能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责编:秦华、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