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案例选登

支部带领 党员带富——贵州锦屏实施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加快同步小康建设进程

2016年11月10日10: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案例背景】

贵州省锦屏县是誉满海内的杉木之乡、水电之乡、舞龙之乡,全县7镇8乡22.7万人,有苗、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因为地处贵州东南部的偏远山区,锦屏的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化水平低,经济总量较小,工业企业不多,产业发育不全,税源支撑不够,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全面建成小康的任务异常艰巨。至2015年底,全县还有5个贫困乡镇112个贫困村5.1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在23.7%左右,且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乡镇,交通不便,基础不强,生产生活及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面对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形势需求,锦屏将324个基层党组织8604名党员动员起来,全员参与实施“支部带领、党员带富”的党建扶贫“双带工程”,构建支部战斗堡垒、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强弱融合、资金整合、农商整合及产险融合,通过全面落实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及结对帮扶等“六个到村到户”, 深入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六项行动计划”,全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预计3年内将实现发展产业脱贫35770人、易地搬迁脱贫17991人、生态保护脱贫8000人、卫生教育脱贫10200人及社会兜底脱贫7530人的目标,确保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在党建扶贫“双带工程”的保障下,锦屏县贫困人口从10.02万人减少到5.13万人,贫困乡镇由10个减少到5个,贫困发生率从47.93%下降到23.7%。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66.75公里,并发展有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植面积55万余亩,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农民合作社304家,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26万亩,发放“两助三免”资金1096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9.9万人,群众社会生活满意度达95%以上,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8.6%以上。现在,随着脱贫攻坚责任目标的进一步压紧压实,锦屏这个全国重点林区县,已全面吹响了决战决胜同步小康的集结号。

【主要做法】

(一)搭台唱戏,村党支部“抱团作战”。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集中解决好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形成人人盼发展、人人能发展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社会管理。在对《村规民约》进行讨论修订的基础上,将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老干部、老军人及寨老族老”等动员起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抓好《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工作,同时发挥好对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职能,倒逼村级班子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保障村级组织的规范运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搭建增收平台。围绕农业产业开发的实际需求,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组建村办合作社或者发展村办企业的形式,搭建全村共有的创业增收平台。在引导贫困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同时,建立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将“扶贫项目资金”量化成“贫困户股份”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难题。三是开辟销售渠道。充分利用我省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的建设机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让农特产品搭上网络销售的快车道。结合市场需求抓好农特产品的开发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出品牌、上得了台面、卖得出价钱的农特产品,破解农特产品“有质量、没销量”的发展困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创业就业的资源环境。

(二)创业增收,党员先锋“尖兵突击”。发挥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集中解决好农村发展创新引领不够、带动能力不强、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形成人人能致富、个个愿带富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帮带体系。全面落实“321”联系帮扶机制,在推动“县级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基础上,结合群众的生产习惯和发展需求,按照“十户一体”的工作模式,明确党员与群众之间、带头人与贫困户之间的帮带责任,按照农村的产业资源及农户的发展需求,将农户编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创业集体”,在带头人的带动下实现创业增收,解决好贫困农户发展资金有限、发展思路不活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培育致富能人。依托“金种子”带富计划的深入实施,加大“金种子”的评选及扶持力度,以村为单位选树好各行各业致富带富的“金种子”,并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实施政策倾斜等方式,开发“金种子”的创业平台,加大“金种子”的培训力度,强化“金种子”的带富能力,让能致富、愿带富的“金种子”树得起来、带得出去,确保农村产业发展有人关注、有人带头、有人推进。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在落实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创业思路,通过发放“特惠贷”等形式,着力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贫困农户想发展、盼发展的诉求得到落实,并逐步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及小康社会建设的共同基础。

【主要成效】

(一)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在村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在各村“老党员、老村干、老干部、老军人及寨老族老”的积极参与下,锦屏共修订《村规民约》、《管理公约》等制度文件110余份,签订《风俗公约》、《共富合约》等辅助文件30余份,组建村级“监督小组”、“理财小组”等外围组织310余个,80%以上的村民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群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得到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同时,在“五老队伍”及全体村民的共同监督下,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得到优化、坐班值守制度得到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现状得到改变,在规范班子运行、理顺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全县112个贫困村形成了凝心聚力抓脱贫、一心一意奔小康的发展共识。

(二)创业氛围进一步突出。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就是以支部及党员的作用发挥为保障,以推进农村创业就业为手段,全力以赴、全民共赴,推进贫困农户整体脱贫、全面脱贫。在“双带工程”的推动下,锦屏2354名干部职工与14311户5.13万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并推动组建村级背景的专业合作社102个,发展龙头企业11个,建设家庭农场230个,培育其他农村经济组织300余个,并形成“创业集体”750余个、培育“中心户长”750余人、选准创业目标1200余个,带动贫困农户创业就业8100余户,80%以上的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全县上下形成了抱团发展、同步增收的工作格局。

(三)市场环节进一步畅通。在党建扶贫“双带工程”的带动下,锦屏以村办合作社或村办企业为平台,统一组织农特产品的经营和销售,并借助农村电商网点的建设,进一步畅通农特产品的流通渠道,提升农特产品的综合效益。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网点58个,培育电商能手98名,带动就业76人。村办合作社统一打造灵芝、蜂蜜、土鸡、腌鱼及山茶油、山核桃等农特产品特色品牌30余个,实现销售收入260余万元。其中敦寨镇龙池村仅通过统一组织“龙池水果”销售,就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四)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从一开始就牢牢扭住“人”这一关键要素,以发挥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抓手,将一大批能致富、愿带富的乡村能人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通过落实“金种子”的培育及扶持措施,进一步强化创业就业的人才保障,激发脱贫攻坚的原生动力。目前,全县共扶持专业大户238户,评选致富带富的“金种子”640余名,40余名农村党员、600余名村干或入党积极分子成长为乡村致富能人,并在农业产业发展、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进一步增强。在落实教育卫生保障脱贫及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的保障机制,通过落实“特惠贷”等扶贫政策,强化了创业就业的保障力度,激发了增收脱贫的内在动力。目前,全县共评级17761户、授信16145户,发放“特惠贷”3125户,办理贷款3410笔,解决融资金额15315.88万元。同时,通过整合扶贫和农业部门的项目资金,先后解决“金种子”周转资金1200余万元,辐射带动12200余户发展产业。

【探索启示】

(一)村党支部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必须强化村党支部这一关键保障,通过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解决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二)党员队伍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实施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必须筑牢党员队伍这一中坚力量,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破解农村发展缺观念、缺思路、缺方法等问题,确保贫困农户能够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三)乡村能人是脱贫攻坚的驱动能量。实施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必须激发乡村能人的驱动能量,通过发挥乡村能人观念新、渠道广、办法多等优势,带头破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驱动农业产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平台创新是脱贫攻坚的内在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双带工程”,必须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村电商网点及开发农村金融产品等形式,搭建面向贫困农户的创业平台、流通平台和融资平台,全方位解决好贫困农户创业就业过程中的保障性问题,确保每一个贫困农户都能创业脱贫。

(责编:秦华、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