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中共开江县委书记罗建谈“两学一做”

农旅结合 产村相融 三产互动 大力发展农民增收新型业态

中共开江县委书记 罗建

2016年10月27日14: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开江县紧紧围绕创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两大目标,按照“农旅结合、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四化同步”的总体思路,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载体,因地制宜培育“接二连三”的农业新型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中国橄榄油之乡、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 元,同比增长19.4 %。

一、加快农旅结合,变“传统农业”为“朝阳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变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为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一是推进多态融合。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康养功能和文化功能,把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多态融合的关键业态。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培育农业农村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支撑。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大农建、大基地、大示范”,编制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五年建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15万亩。近两年已建成甘棠—长岭—拔妙、普安—永兴两个3万亩综合示范区,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田网、路网、水网、林网全域覆盖。开通乡村旅游公交,修建观景平台、步游道、生态停车场,配置景观小品、凉亭座椅、垃圾桶等,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开发旅游产品。依托“千年古刹”金山寺、“人间仙汤”飞云温泉、“万亩竹海”峨城山、“水上乐园”明月湖、“莲花世界”宝塔坝等特色旅游资源,借力现代农业、特色民居景观,建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旅游景点30余处。开发“春体验、夏赏花、秋采果、冬养生”的四季旅游产品,带动发展农家乐150家、乡村客栈69家,便民超市(便利店)123家,引进游船30余艘、观光车10台、观光自行车200余辆。今年已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旅游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坚持产村相融,变“居有其屋”为“安居乐业”

以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和连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路径,依托产业建新村、围绕新村兴产业,把新村和产业园区作为旅游景点来打造,把农户民居作为文化小品来培育,以片带面,整体推进。一是依山就势建新村。坚持小规模、组团式,错落有致,见山见水,红砖青瓦穿斗墙,房前屋后“微田园”,留住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乡村情趣。实施“建改保”、突出“连配管”,“连”即新村连建、产业连片、旅游连线,“配”即配套便民服务、农家超市、电子商务等“1+N”公共服务体系,“管”即强化新村社区管理,完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全县已建成新村聚居点79个、幸福美丽新村19个、新农村综合体4个,改造提升农家旧大院168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唐家大院、以橄榄文化为主题的橄榄新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宝塔新村、以赏杏为主题的龙形山村等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二是特色产业大连片。以现代农业“221”工程(两棵树:银杏、油橄榄;两只禽:开江麻鸭、开江白鹅;一篮菜:优质蔬菜水果)为龙头,大力发展休闲观光、蔬果采摘、农事体验、水禽认养等现代农业,现代水禽、特色林业、优质蔬菜“三大核心产业区”已具雏形,“几乡一业、多村一品”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宝塔万亩荷花、永兴万亩橄榄、甘棠万亩油菜花、长岭雪峰现代农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三是村民自治强管理。成立村民理事会、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推行“345党群互动机制”(在群众中聘3员:参谋员、监督员、评议员;赋4权: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免责权;在无职党员中设岗定责,评定5星),以院落为单元开展环境联治、困难联帮、致富联带、平安联创、新风联树,合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家园,打造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注重宣传营销,变“养在深闺”为“家喻户晓”

围绕“巴山小平原·川东小天府”城市名片,以品牌创建为重点,以网络媒体为平台,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为农业农村与乡村旅游发展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发掘本土文化。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挖掘培育“佛教、农耕、红色、民俗、节孝”五大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对普安、永兴等18个传统村庄院落民居进行甄别鉴定,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树、古井等进行修缮保护,最大限度保留乡土元素。打造金山寺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川东农耕文化陈列馆,修缮保护宝塔坝战史陈列馆、普安民俗文化古镇、任市陶牌坊、甘棠胡氏节孝坊等,构建异彩纷呈文化长廊。二是培育特色品牌。结合优势产业,开发出莲籽露、橄榄油、橄榄酒、银杏茶、葛根酒、板鸭、豆笋等无公害、乡土味浓、文化性强的特色品牌产品,让农产品华丽转身为商品、礼品、纪念品。推进品质升级,开江麻鸭、开江白鹅、油橄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绿升”牌特级初榨橄榄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创建“四川名牌产品”、“四川著名商标”各4个,获有机食品认证5个。三是强化对外宣传。创造性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首场文化巡演”、“ 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与四川电视台合作录制《幸福美丽新村—达州市开江县宝塔坝村》、与达州电视台合作录制《开江:跨越之年铸辉煌》等系列节目,同时通过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开江农业农村和乡村旅游的特色亮点。成立乡村旅游协会,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荷花文化节、群星耀开江大型演唱会等节会活动,宣传推介开江。农民日报、新华网、四川在线等中央、省、市、县30余家媒体参加了荷花节新闻发布会,仅荷花节就吸引了全国9个省85个县市区12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

四、强化机制创新,变“政府推动”为“农民主动”

大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突出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行技术承包、全程托管等服务,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中来。一是培强新型经营主体。出台《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县本级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奖励扶持基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修建完善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民合作组织229个、家庭农场72家、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624户。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模式。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发展模式,完善“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农户返租、产值分成”、“4+1”家庭农场(政府定额补助及财政贴息,企业保底回收及担保,银行提供贷款,乡镇协调服务,农户零风险发展)、油橄榄产业“1+4”精准扶贫(由龙头企业党支部和精准识别贫困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联合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获得土地租金、管护费、产品分成、林下种植四份收入)、粮油生产“1+1+3”(成立土地股份、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业主、农业职业经理人、技术服务团队,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红利,主动投入产业发展。三是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在新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政府负责规划、引导,制定奖补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引进业主、成立合作组织或筹资投劳实施。成立由“项目单位、业主、村委会、村民”组成的监督管理小组,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推进三产互动,变“传统农民”为“现代市民”

围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相融互动,让农民更多地投入到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旅游、服务等行业,培育新的收入增长源。一是开辟就业岗位。引进做强中海佳荷、天源油橄榄、红土地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5000余名农民就近务工。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加速发展,3000余名农民通过从事公益性岗位、自办客栈和农家乐、便民店等方式,实现就地创业就业。二是促进身份转变。在农旅游融合发展中,农民通过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由传统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或摇身一变当起了”老板“。通过完善道路、能源、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配套村级活动场所、学校、卫生站、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居民一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实现了就地城镇化。三是拓宽增收渠道。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同步加快“六权同确”,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和其他产权有序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租金、分红、务工、经营等多重收入。创新建设“双门双通道”农家客栈,既同时满足农家自住和游客租住,又增加农民财产和经营性收入。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服务,农产品转手变”票子“。今年以来,全县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近600万元、网络零售额130万元,线下实体店销售收入150万元。探索资产收益助农模式,把政府财政投入建成的停车场、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权交给村级组织,完善管护机制,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为精准识别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