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员带动法治扶贫 让南充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四川南充创造性开展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

2016年10月24日17: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金秋十月,沐浴在法治阳光下的四川省南充市,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秋高秋爽的日子,因为法治扶贫的清风吹拂,南充百姓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更加轻快——这中间,就有南充市老林口村的李多兵。

去年,李多兵还是刑满释放回乡后无家可归的游子,住在自己搭建的四处漏风的破烂简易房里。如今,一转眼的功夫,他便住进了新建的小平房,穿上了崭新的夹克,更是准备迎娶即将过门的媳妇。不到一年的时间,南充市老林口村李多兵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得益于南充实施的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

“那时候正是冬天,住在搭建的破破烂烂的房子里,天寒地冻的,房子还四处漏风,非常难受”, 李多兵说,幸运的是,通过南充市实施的“十百千万”法治扶贫工程,通过政府和司法部门多方协调,最终通过法律援助,自己很快建好了一座漂亮保暖的房子。不但有了房子,当地的司法局干部还帮助李多兵养了400多只鸡,通过产业扶贫让他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期盼。今年,卖了鸡挣了钱的李多兵,还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即将迈入婚姻的殿堂。

李多兵的故事只是南充法治扶贫里面众多得到帮助的故事中的一个,众多像他一样的面对困难的家庭和个人通过今年南充市推行的《南充市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得到了帮助。

南充市是全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也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市州之一。近年来,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确权颁证、作价入股、抵押融资、依法治理等方面凸显出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实现经济和法治的“双脱贫”迫在眉睫,面对面前摆着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南充市积极探索,创新性的将依法治市、脱贫攻坚、党建工作三大任务有机结合,创造性的提出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发动了全市千千万万名党员深入基层,为老百姓提供法律保障和知识的普及。南充,正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两学一做”,把党建落实到实处,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南充市委副秘书长、依法治市办主任周鲲介绍,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是由四个细化方案构成,分别指的是《“十个服务站(点)维权做后盾”实施方案》《“百名知名律师把脉助发展”实施方案》《“千名政法干警进村促和谐”实施方案》《“万名法治干部入户结穷亲”实施方案》,南充在脱贫攻坚这张答卷上,创新性的提出法治扶贫的新解法,为加快全市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也为南充的党建工作添砖加瓦,数以千计的党员干警、党员干部和党员律师挂牌亮相,亮明身份,深入基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十个服务站(点)辐射周边城市 南充籍务工人员维权有后盾

据了解,南充市依托市驻外办事处,在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等10个南充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辐射周边城市,所有南充驻外办事处增挂“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点)”牌子。各个点建立1个阵地、明确1名有法治背景的专业人员(市司法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开通1部24小时维权服务热线电话、形成1套依法维权的制度机制、每月开展1次依法维权宣传活动,负责所驻地区及周边地区南充籍务工人员讨薪、伤害维权等接洽联系服务工作。目前,重庆和成都服务站(点)已完成挂牌。

重庆钧睿律师事务所的王洪律师是“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的负责人,6月3日,南充市首个“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在重庆江北区挂牌成立。在重庆的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有10万人之多,因此,农民工工资、经济纠纷、民事赔偿等问题就比较多,建立服务站为这些出务工的农民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张锐是第一个到“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咨询的外出务工人员。成立当天,他就找到了王洪律师,为他免费申请了在工伤赔偿中的法律援助。张锐表示,在外地务工,时常面临拖欠工资,民事赔偿的问题,自身既没有什么法律意识也欠缺法律知识,因为时常权利受到损害。“这一下好了,在外地也有专门的服务点为我们提供维权服务,兄弟们遇到拖欠工资之类问题的时候,有了一个可以咨询的地方了”。

百名知名律师对口贫困村 为村民把脉助发展

青山绿水间,一张张红色的法律宣传牌遍布在蜿蜒的崎岖山路上,山间小路边,村民房前院落里,醒目的红色宣传牌把这个满山翠绿的村庄点缀格外充满生机。“家乡发生了大变化,赶上了好时代啊,法律的春风也吹到了我们村头” 71岁的陈舟郁感慨到。

陈大爷告诉记者,村里总是会隔一段时间就有村里、镇上、县里的领导过来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在家门口定期开展很多的活动,前不久,还来了好几位市里面的大律师专门过来给我们解答一些关于法律上不明白的问题。

陈大爷指着家门口对口联系他们的律师的牌子说,像这样的牌子家家户户都贴的有,只要一遇到困难,就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寻求帮助。谈到对以后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71岁的陈大爷笑开了花,"当然有信心了,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国家关心咱们老百姓,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何礼东是营山县法院老林法庭庭长,同时也是一名入党多年的党员。今年营山县法院结对帮扶的贫困村是龙伏乡柏垭村,何礼东自然也在审判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忙活起了法治扶贫的事情。在何礼东看来,贫困帮扶,不只是经济物质上的帮扶,更要在精神上进行帮扶。何礼东结合农村民事纠纷中常见的离婚纠纷、赡养纠纷、相邻纠纷等案件情况,有针对性地多次在贫困村进行法律宣传,通过“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等形式,使贫困乡村成为学法用法、宣传法治、弘扬法治的“绿洲”。何礼东在联系贫困村的岗位上,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一名法律人的专业知识和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服务着贫困群众。他时常说:“法治扶贫扶的不仅仅是贫困群众,更多的是扶一种脱贫的志气、扶一种法治的思维、扶一种社会的良序。”

据南充市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名律师均是在全市范围内择优聘任,按照“1+x”模式,对口联系1290个重点贫困村。联系律师担子非常重,他们将要参与贫困村村级重大事务依法决策。比如负责指导贫困村审查各类经济合同、村民民事合同;帮助投资业主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法律意识,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预防化解法律风险;加强扶贫项目、扶贫资金 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积极预防失职渎职和经济犯罪,保证扶贫资金、项目和干部安全等。

据了解,律师联系贫困村制度实施以来,目前共接受咨询3176次,为农田改造、产业发展等事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485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千名政法干警进村 扎根基层解民忧

上千名政法干警深入到基层,主动亮出党员身份,积极主动的助力乡村的法治扶贫。

田洪平正是这千千万万名干警中的一位。田洪平是嘉陵区公安分局大通派出所民警。田洪平说“精准扶贫第一步就是要精准掌握第一手资料”,于是他挨家挨户的走访了猫儿田村5个社192户农户,重点了解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熟悉了解本村各个社的具体位置和本村村民的习惯及基本生活条件。并用生活中的活案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崎岖的山路,炽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田洪平的步伐,他及时到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在里坝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新建了村活动室,村健身场所,维修了村卫生室,并安排值班医生值班,针对群众的吃水难、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他奔走相告,争取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对于邻里纠纷,他主动介入,用心化解。

同样奋战在一线的文洪斌更是坚持二十年来扎根基层, 1997年,36岁的文洪斌得知嘉陵最偏僻的盐溪乡要成立警务室后,便主动请缨前往,为盐溪百姓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文洪斌刚进驻盐溪乡社区警务室后,就主动与党委政府一道研究规划警务室建设,很快让社区警务室工作走上正道、步入正轨。为努力打造亲民公安形象,他把警务室职责和工作规范挂在墙上,把接待群众规范用语打印出来,贴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桌面上,他要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让人民群众真正认可他们、相信他们,他要走进群众中间成为他们的“自己人”。他制作社区民警联系卡,在每个村社来回奔走相告,主动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让群众遇到困难能够第一时间想到他。不仅如此,文洪斌及时联合乡政府,重拳出击,打击盐溪黑恶势力,为盐溪人带去了安全感,坚持不解地化解多年的邻里纠纷,让矛盾当事人握手言和 。对民众的各种需求,他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南充市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一村一警”的原则,选派的法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政法干警已与全市1290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将联系干警的基本信息(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相片等资料)进行公示,做到家喻户晓。联系干警定期组织座谈、以案说法和适时走访、电话采访等活动,做好联系村稳定维护、矛盾化解、治安秩序整治等工作;依法保障联系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

截至目前,被选派的1495名政法干警已走访贫困村1500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3136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942件,关心帮扶特殊群体28954人次。

万名法治干部走家入户 帮贫助困送春风

黄禄杰所长成为“万名法治干部入户结穷亲”队伍中的一员,他坚持“抓到点子上、扶到要害上、帮到心坎上”的工作原则,默默地为法治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禄杰表示,在不断提升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质量的同时,更需要时刻用法律为扶贫工作保驾护航。村民唐华(化名),家中饲养的一头生猪因病死亡。唐华打算低价卖给收猪的屠夫,多少弥补点损失。黄禄杰获知情况后,来到唐华家中,制止了唐华的行为并向其详细阐明了该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在得到法律教育后,最终将病死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避免了二次感染。

“采取法治的方式,解决法治的困惑,运用法治的思维,构建法治的良序,最终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黄禄杰说,万民法治干部散入了平常百姓家,就应该实实在在的服务好群众,真正让法律的知识、法律的思维散入平常百姓家。

据了解,南充市推行的万名法治干部入户结穷亲即通过建立乡镇法治人才库,将村(社区)法治指导员和具有法治背景、法治思维的干部纳入人才库,按照“1+10”的结对原则,选派法治干部,深入贫困户,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法治帮扶。法治干部主要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署、确权颁证等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老人赡养等方面内容,定期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帮助解决农村法治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群法治脱贫专题调研,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致贫因素中的法治需求,探寻基层法治建设的存在问题和突破路径,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截至目前,南充市9县(市、区)和所有乡镇(街道)均择优选择了17680名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法治干部,建立法治人才库,其中 10579名法治干部已全部深入所有贫困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0235次,协助律师审查合同29747件,开展法治扶贫专题调研16538次,解决具体法律问题40581件,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建议735条。

(毛兰芳)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