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斯人已去,留得桂花满庭香——追记江苏句容市副市长、援疆干部王华

颜 芳 董超标

2016年10月17日09:10    来源:新华日报

“秋凉,你种下的桂花满院生香。”10月13日,在镇江丹阳市家中,王翔为丈夫王华写下这句话,泪流满面。

8月18日下午,身为句容市副市长、镇江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下称四师)前方指挥组副组长的王华,从伊宁前往奎屯参加援疆座谈会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1岁。

斯人已去,留得桂花满庭香。截至10月16日21时,已有260多万人次在网上向王华致敬献花。

把事做完,才能安心回家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综合大楼,每天都有一拨拨患者赶来就医。改善四师医疗条件的承诺,王华做到了。

2014年初春,王华到四师医院调研,看到到处人满为患,连病房过道都摆满加床。当天,他连夜写申请,要求新建四师医院综合大楼。由于援建资金早有计划项目,申请被退回。王华不死心,再提申请,又被退回。如此反复四次,医院综合大楼终于获批立项,获得2500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大楼就动工了。王华每月去现场,戴上安全帽,爬上脚手架,察看施工质量和进度。2015年底大楼交付使用。

可容纳3000名孩子就读的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总投入达2.6亿元。学校从设计到建设,每个环节王华都烂熟于心。8月16日,王华跟可克达拉市教育局局长鲁建新约好6天后见面,商量为学校起名字。约定见面的那天到了,鲁建新却没有等来王华。

近3年,镇江累计实施援疆项目55个,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投入资金最多,受到的表彰最多。王华说过,所有的活,在他援疆期间必须完成,一点尾巴不留。2014年、2015年计划完工的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在建项目均进入收尾阶段。

王华留在办公室的7本工作日记,详细记录他在新疆每一天的时间安排,调研、联系、协调、开会,一个接着一个。有时,他会半夜在微信留话,提醒同事第二天的工作。他清楚,只有事情做完,才能安心回到家乡。

“王华常说,不要把‘援疆’挂在嘴上,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跟他们比,我们没资格提‘援疆’!”句容文化馆文体局副局长、四师63团团长助理陆志荣说,王华就是这样一个实干家,做了很多进不了“汇报”的小事。

在王华殉职那天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妻子王翔找到他刚到四师时的发言稿。王华在上面标注了发言的时间:“2013年12月10日下午5:30”,那是他到新疆的第二天。援疆3年,他一直把这四五百字带在身边。“他只要说过的事,不声不响,一定会做到。”王翔回忆,王华告诉过她,援疆期间,他要读完100本书。离3年还差113天,王华完整看过92本书。

干净做官,他眼里有人

1998年,王华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回家乡丹阳市公安局工作,从中队民警、科员、副科长干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党委书记。2012年任句容市副市长,2013年12月援疆。熟悉王华的人都说,他低调、真诚、阳光、能干,从做学生到干工作,到做官,从未变过。

丹阳市珥陵镇扶城村是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全靠山羊市场一年十几万元租金。村支书汤锁方记得,6年前王华刚任珥陵镇党委书记,到村里调研,提出把餐饮搞起来,带动农民多养羊。很快,珥陵山羊产业做大了,一年带动当地农民养羊10万只,山羊市场的租金涨到80多万元。

“王华不是只做事,他眼里始终有人。”汤锁方回忆,2011年他过生日,晚上回家,看见桌上摆了蛋糕,原来是王华送的。

6年前,江苏丹玉集团董事长史荣炳去珥陵镇申请醋厂扩建,第一眼看到王华,眼前一亮——“新书记高大帅气,非常年轻”,随即他心里一沉:这人会不会镀镀金就走?第二天,史荣炳收到王华短信,把扩建规划分析得清清楚楚。“他话少,但非常诚恳。每次我有事找他,他能办的尽快办;不能办的,他直截了当说清楚。”史荣炳说,他怀念王华这个“小年轻”。

“我干干净净当我的小官,就这样干到底。有更大的平台,我就多做一些事。”王华常跟朋友这样说。

“王华做镇长、书记时,经常有人找我,说找你弟弟一起做项目吧。王华去援疆,有人说,他在新疆管项目,一年过手资金上亿。我清楚,他就是管几十亿,也跟我没关系。”王华的堂兄王伟坦言,不是自己不想赚点快钱,是王华根本不可能答应。

王华自小成绩优异,考入省丹阳高级中学,离家40多公里,一两个月才回家一趟。“王华家很穷,读书时,他舍不得坐汽车,每次回家都在晚自习后,走几十公里路,到家敲门,天快亮了。”王伟回忆说。

在老师、同学眼里,王华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生活的艰辛没有磨掉他的朝气。王华的初三班主任朱作琪说,王华是三(2)班班长兼团支书,在年级成绩数一数二。初三时,尽管学习紧张,他主动结对帮扶一个最调皮的男生,这名同学成绩大幅提升,考入省丹中。

想家的男人,回不了家

“我真想妈妈再帮我纳一双布鞋,感受脚底密密麻麻的穿针引线。”王华在日记中写道,妈妈人近中年才有他,他参加工作,家里的条件才得以改善。王华告诉妈妈要保重,一定要看到孙子成家立业。他为妈妈买的护肤霜还剩大半瓶,他留下的洗碗布、酱油和醋,足够用到他从新疆回来。如今,年迈的父母再也等不回儿子。

王华出事前一天,8月17日晚,他告诉妻子:“我今天特别想家。”自1998年大学相识,十多年来,王翔早已习惯这个男人的温暖陪伴。王华第一年援疆,每次通话,王翔都哭。第二年,她慢慢适应了。有一次通电话,王华说,“你今天居然没哭嘛,我还有点失落。”说到这,王翔满是泪痕的脸颊上有了笑容。她说,王华有情怀,想做有意义的事,成为有价值的人,自己支持他。

王华在日记里写道,自己来自江南,到了新疆,对岁月的变迁更加敏感。他安慰爱妻,遥远的陪伴很辛苦,但分离之后的重聚,幸福更浓。“我们需要的不是遥远的陪伴,而是贴心的温暖。”他承诺,回家后,加倍偿还妻儿。

儿子第一次当升旗手、考上实验班,用毯子装扮成红豆冰沙……身在4000多公里外的异乡,王华记录下儿子点点滴滴的成长。在新疆,听见当地孩子喊爸爸,突然之间,他会无比想家,拨了电话听听儿子的声音。这个想家的男人,再也回不了家。

王华因公牺牲已有两个月,儿子一直不愿戴黑纱——好像这样,就没人知道他没了爸爸;好像这样,爸爸哪一天会推门而进,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