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8日12: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成都市紧密结合实际,紧抓“十三五”开局契机,突出服务型党组织和“开门抓党建”的理念,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围绕园区党建工作基础不牢,与时俱进不够,服务“双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制定出台了成都市级实施意见,探索实施了党建覆盖、党建服务、党建双创、开放党建、党建保障等“五大”党建工程,着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企业、凝聚人心方面的实效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园区发展的特色路径。
创新实施“党建覆盖”工程,以非公企业为主体,坚持党委领导、组织指导、部门协同、龙头企业牵头、会员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各方力量,着力扩大产业园区党组织覆盖。
推进组团“共建”。突出区域相邻性、行业相近性原则,创新构建纵向汇聚的“全域型”组团、横向汇聚的“行业型”组团、交叉汇聚的“综合型”组团,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大邑县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两新”组织工委、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建成“全域型”组团;崇州市依托工业园区,由园区综合党委主导,吸收126家工业企业,建成“行业型”组团;温江区依托海峡两岸科技园区、大学城校区和海科社区,按照“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思路,建成社、学、企“综合型”组团。
推进运行“共治”。按照精简、高效、规范原则,科学设置“党建组团”决策机构(理事会)、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监督机构(监事会)和咨询机构(顾问团),在人员、运行、经费等方面实施民主化管理、自主化运行。成都经开区以汽车产业协会党建组团党委为主导,下设党委办公室中枢协调,100余家成员企业组团,共同推动党建工作。
推进发展“共享”。注重以党组织为纽带,整合成员企业市场拓展、品牌打造、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技术革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搭建成员企业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政策咨询、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交流平台,促进成员企业的交流学习、共同发展,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成都高新区党建组团30余成员单位,以富士康(成都)党员活动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互动、业务交流和生产技能评比竞赛。
创新实施“党建服务”工程,在党组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动态中始终把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员工需求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增强党组织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努力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会一课”加内容、明需求。在“三会一课”内容中加入企业发展、员工动态等议题,明确党组织联系服务企业、群众的方向和内容,完善党组织联系和服务企业、群众的工作体系。党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民意收集会,梳理汇总企业员工动态;党支部委员会扩大会议,定期分析企情民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定期召开党员大会,针对影响党建和企业运营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开展研究,并提供给园区党工委作为决策参考。党课内容加入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内容,建设学习型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
部门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园区党工委为枢纽,在区(市)县建立由发改、经信、农发等部门在内的部门联动机制,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行政审批上,改革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向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立项审批等“一站式”服务;在便民服务上,紧贴引入人才和异地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需求,向园区内的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在要素保障上,推进生产要素、生活要素起头并进,注重提供水电气等方面“一站式”服务。
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发挥好商圈、街道等区域化党组织的资源协调作用,统筹区域内资源、技术、资本,向域内的非公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统筹组织司法、税务、财政等部门监管的专业社会组织,向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税务等服务指南进企业活动;统筹协调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到产学研用的中介服务链,强化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的薄弱环节,为企业提供更适应市场的技术产品增强竞争力。
创新实施“党建双创”工程,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才为先,抓好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大力发展中介服务,补齐产学研用全过程中的短板,打造成都“双创”品牌。
扩大“双创”覆盖,提升发展动力。按照“设施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做”的思路,在创业园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产业链党建向新领域、新企业、新业态覆盖,同时,以“功能支部”拉近党员距离,以“云端管理”延伸党的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提供个性化、菜单式、公益性的创业服务,构建“立体化”的党建阵地、“多元化”的保障平台和“精细化”的服务项目。目前,锦江区大学生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帮扶291个项目创业团队募集资金共计4000余万元,推介价值400余万元的工作业务。
推进校地合作,充分借智借力。发挥各级人才专家及企业家协会、产业联盟作用,为产业园区内非公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园区党工委决策提供参考。构建校地党委联系制度和交流制度,推广校地合作,在园区集聚建设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成都天府新区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建设成都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博士后工作站9个、院士创新工作站8个,企业研发机构74个。
创新人才引育,增强城市活力。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出台“成都人才新政十条”,设立2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分类分层资助,引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家人才到产业园区就业、创业,柔性引进18名“新型智库”专家,增强市级部门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大“走出去”引才力度,开展“创业天府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活动,精准引进重点领域中青年骨干人才、青年大学生人才、产业实用人才,目前,成都每天新增创客680名,极大增强了城市活力,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园区运营氛围。
创新实施“开放党建”工程,打破传统党建局限性、封闭性、单一性等障碍,从“闭门抓党建”向“开门抓党建”转变,不断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力,增强党员队伍生机,与时俱进地保持党的先进性。
构建开放式党建格局。打破园区非公企业原有的行政隶属,大力推行“功能型”党组织;成立园区综合党委、联合党组织,打破党建的行业壁垒;引入互联网+理念,打破党建的地域障碍,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的党建体系,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融入到企业发展、员工需求和文化塑造中去,充分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干劲。搭建“园地共建”工作架构, 形成区委“两新”工委领导下,园区党工委、所在区域两新党委、非公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党建工作体系。
创新开放式活动载体。针对园区内党员年轻化、思想多元的特点,利用蓉城先锋等网络平台,蓉城手机报等信息化平台,微信、QQ等自媒体渠道,坚持小型、灵活、多样,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围绕党员技能培训、知识完善、素质提升等需求,采用远程教育、视频观看、参观党组织生活基地、举行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开发“两新”组织党建公众号、APP,及时推送“两新”组织的党建动态、党建经验、试点动态等内容。
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坚持“创新载体、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思路,引导产业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开展活动,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和“美丽成都·党员示范行动”部署,广泛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示范、志愿服务等活动,培树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党员先进典型。“七·一”对成都高新园区天府新股园区党委、龙泉驿区四川西博西南食品城园区党委等为代表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新津工业园区都启斌等为代表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励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创先进、争优秀。
创新实施“党建保障”工程,牢固树立“市场化、社会化”理念,以市场化的手段撬动社会中的人才、资金,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经费、阵地”三方面的保障制度。
强化人才保障。通过“内部选”“上级派”“社会聘”等方式,选好配强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1012名,从企业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中培养党务工作者76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3581名。实施种子计划,按照“一必须、两优先”的原则向非公企业选派优秀大学生党建志愿者超过100名,发挥大学生谋事创业热情,迅速打开了党建局面。实施“银色人员返聘工程”,选聘已经退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到非公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充实了党建人才库。开设“先锋领航·科学发展”党务工作讲坛,成立成都(大邑)非公企业培训学校,实施非公企业党务干部一年一轮训,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党务干部3轮36000余人次。
强化经费保障。在省委“1+3”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产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的补助力度,新建党组织一次性补助8000元启动经费,每年对非公企业党组织按党委1.5万元、党总支8000元、党支部5000元以上标准补助工作经费,党员教育培训补助每人每年100元以上,全部纳入本级财政保障。同时,根据各级财政能力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实行工作补助。近年来,市、县两级每年保障园区党建工作经费都在5000万元以上。
强化阵地保障。要求每个园区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六有”标准至少建立1个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鼓励非公企业单独建立1500多个党员活动室,并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动、资源联享、场地联用等方式扩大党建载体的利用率,实现实现“一个阵地、多种资源、多种功能、集约服务”。依托市级社会管理专项资金,采用“社会资金主建、市级资金配套”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投入党群阵地建设。
(成都市委组织部)
相关专题 |
· 强党建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