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聚焦成德绵

——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周年纪实

记者 张微微

2016年09月02日16: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导语:

一年前的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按照方案,包括四川在内的8个区域被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作为《总体方案》确定的四个省级行政区之一,四川决定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

自方案确定后,“全面创新改革”便成为四川未来5年发展的头等大事。时至今日,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先行先试的三个城市如何抓好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当好“排头兵”?按照既定的规划,他们已经迈出了哪些重要的步伐,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全省其他市州借鉴参考?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采访走进成德绵。

成都:国际影响区域中心

从明星创业导师开课,到投资人现场点拨,再到园区、高校现场实训……在8月初的一周时间里,一群缺乏创业经验的创客们在位于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的双创实践基地里迈出了从创想到创业的第一步。在同一时段,由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联手成都创业学院、创客+部落众创空间的首期创新创业体验训练营也在高新区桂溪街道“开营”。这是成都市首个“街道+学院”的双创实践基地,心怀创业梦想的创客们在这里可将梦想落地。

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域,曾在全国首创“梯形融资模式”,孕育创新能力在国家高新区中始终名列前茅。自去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加速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建设了创业要素密集、创业主体繁荣、创业平台高效、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文化浓郁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创业体系,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以8家国家级孵化器为骨干、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的6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在孵企业总数达7500余家,孵化载体建设水平和孵化企业数量位居四川省首位,位居全国前列。

除了高新区外,天府新区内的成都科学城,也是成都创新转型的关键“砝码”。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科学城周围“三横三纵”的快速交通体系已经形成,一家家科创型企业开始密集落户,目前,聚集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 200多家。

几乎在同一时段,备受瞩目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又使出“大招”。据悉,未来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打造成一个高达5000亿元总产出、引领和带动全国生物产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枢纽,成为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制高点……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

成都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为改革试验确定了“一个目标、两个通道、三大抓手、四大战略、五大保障”的总体思路。成都编制完成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了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新十条”“人才新政十条”“军民融合十条”等“三个十条”组成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了“新经济指数”“双创指数”“成都全创指标体系”等三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监测体系,全面推进185项年度专项改革任务,在各个领域汇集出90余条经验事项。在省委今年7月确定的第一批评估推广的11条经验中,成都有6条。

德阳:高端装备产业创新

2016年新年一上班,一次内部“搬家”成为德阳东方电气集团员工们讨论的热点。东电电站服务事业部整体搬进工艺大楼。“表面上是服务和技术两个部门融合,实则可窥探出东电未来发展走向。”东电事业部负责人尚海清解释,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未来,东电也将逐渐由“卖设备”向“卖服务”转型。

4月12日,东方电机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制造的国产最大单机容量抽蓄机组——仙居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抽水蓄能机组核心技术。

4月7日,位于德阳市泰山南路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四川工程产学研二期建设项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这2000多平方米的高大厂房,就是与德企共建的库卡机器人认证学院应用机器人厂房。”该学院副院长郭杰说,建成后将大规模培训库卡机器人应用人员,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4月,在德阳召开的“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上,德阳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燃机与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与德国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推动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了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有效对接。

5月25日,德阳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协会成立。同时,2016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协会合作联盟年会在德阳召开,标志着德阳高端装备制造在国内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占据重要地位。

德阳市委书记蒲波:

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脊梁,高端装备更是“国之重器”。全面创新改革,德阳打造“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市”的每一个举动,都将牵动全国产业界神经。因此,德阳围绕建成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这个定位,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绵阳:军民融合改革示范

像智能手机一样的触摸屏电梯升降操作系统你见过吗?你尝试过乘坐每秒钟上升或者下降6米的超高速电梯吗?你还在担心某天一不小心又被关在黑暗的电梯轿厢里,感受喊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恐惧吗?不用担心,电梯里的LED显示屏可以全方位地保护你的安全。“通过GPRS和4G技术、通过动画、声、光、短信等方式,运用终端监控设备实现对电梯实时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以保证电梯运行的绝对安全。”在位于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的科莱电梯工业园里,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军用物联网技术转化民用的强大魅力。科莱电梯是国防尖端高科技单位——中物院投资控股的大型军转民企业,在这里,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精尖的设施设备、前沿科技的投入应用,目前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电梯服务商。

同样在游仙区,由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控股的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也正以“源于军工 专于测控”主题色彩实现着年产值1.5亿的巨额财富。在它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见了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高铁专用电量隔离传感器、智能电力监控仪表、数控缝制设备的生产线以及子弹、火炮生产链中的部分生产设备。这些可以展示出来的设备只是军工生产的冰山一角,而这仅有的冰山一角,就可以用于铁路、新能源汽车、核电站等多个领域并创造出巨额利润。真的难以想象,要是能够有更多的军用技术向民用开放,会带动多大的产业裂变聚变效应。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绵阳聚焦军民深度融合主攻方向,在产业承载平台建设上,打造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发挥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作用,加快推进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信息安全、北斗导航、航空发动机等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规划了面积281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城大道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中物院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初具规模。

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

长期以来,“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困扰军民融合发展的最大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绵阳开出了“建立军地协作机制”这个药方。我们通过建立完善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努力打破军地“两张皮”。坚持让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打主力”“唱主角”。率先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四种模式,催生了460余家“军转民”“民参军”企业,产业涵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仅去年就实现产值1720亿元,军民融合层次和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何实现“1+1+1>3”?

2016年7月21日,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成都金河宾馆召开。发布会上,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指出,虽然成德绵三地在做同一件事,但是省委、省政府在给三座城市进行定位、明确重点任务、明确发展目标时是有差异的。那么,在各自不同的规划下,三地又将如何协同创新,实现“1+1+1>3”?

?成都声音

朱志宏表示,成德绵协同创新,首先要加强规划,实现错位发展。根据安排,成都主要定位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在开放合作战略上,成都将会同德阳、绵阳等城市共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中德、中法、中韩、新川、中古等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建设,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提高全球创新资源利用配置能力。

在军民融合领域,成都有发展军工资源的独特优势,这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德阳和绵阳在政策、平台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三地将进一步相互学习。成都将通过加强规划,突破三个城市的行政规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目前,成都的创新创业领域、绵阳的科技和军民融合发展领域、德阳的重大装备制造领域,能够相互补充,共享共用。

德阳声音

蒲波表示,德阳全面创新改革,就是要与成都协调发展、同质发展,“和成都谈恋爱,就是要把德阳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北部新城,形成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新格局”。目前,德阳正加快推进成德一体“综合全域快速”交通体系建设,这条主轴最南端要延伸到眉山仁寿,全长15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沿线将兴起一个又一个城市带。

在打通三地协同创新通道上,从德阳的角度,希望成德绵三地从三个方面着力,搭建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协作建立成德绵协同创新政策体系;二是搭建成德绵创新要素流动平台;三是推进成德绵区域一体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

绵阳声音

刘超表示,对于绵阳来说,就是要突出军民融合。这是基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不同而确定的不同目标定位,这让协同有了基础。有了不同还要有协同,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共享共用,创新方面的协同等。和而不同,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