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那朵圣洁的天女木兰花——追记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邹笑春

记者 厉飞 张丽萍 李胜基

2016年08月24日14: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抚顺城区西北方向有一座月牙山,山下不远处有一座美丽的院落,它就是抚顺市传染病医院,一座有着63年建院历史、战胜过百余次疫情的雷锋式医院。每年的6月,在医院的院子里,洁白如玉的天女木兰花都会迎风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天女木兰花是邹笑春最喜欢的花,因为它象征着勤劳、善良和豁达。年年岁岁花相似,但2016年木兰花开的美景,曾在该医院奋战了24年的邹笑春却没能欣赏到。6月1日,这位深受患者尊重和爱戴的好医生因患胆管细胞癌,医治无效,将生命定格在了44岁。

斯人已逝,但邹笑春把亲切爽朗的笑声永远地留给了这个美丽的春天,也把她那如天女木兰般圣洁高贵的形象永远地耸立在了这个木兰盛开的初夏。

在人们心中,她是一朵永不凋零的天女木兰花……

“我要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

——她践行诺言勇担艾滋病防治重任

1972年4月20日,邹笑春出生在抚顺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抚顺日报社的编辑,母亲是小学教师。家里4个女儿,邹笑春最小。人如其名,邹笑春从小就乐观开朗,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邹笑春喜欢摄影,热爱写作。一有时间,邹笑春就会拿着父亲给她买的相机去捕捉自然的美,并用笔记录内心感悟。

1992年7月,20岁的邹笑春从抚顺市卫生学校毕业后,与同学一起来到抚顺市传染病医院实习。没过几天,就有一些同学调离到别的医院了。面对这种情况,邹笑春的情绪也有波动,但她最终说服了自己:脚踏实地,切莫好高骛远,传染病医院病种多、科目全,已经足够学习了。

安心留下实习后,邹笑春虚心向老大夫请教,认真观察老大夫为病人作检查、作治疗时的手法,尝试着写大病志。为了弥补自己拉丁开药不够标准、药物剂量掌握不准等方面的不足,邹笑春就和几个实习生联手合作,到药局去抄药,总结拉丁药名,反复看药物说明书,最终跨过了难关。那段时间里,不管多晚回到家,邹笑春都坚持写实习日记,总结一天中学到的临床知识和自己的思想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邹笑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1993年5月,邹笑春成为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正式员工。当时,毕业生都是先到医务科熟悉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然后再分配到临床一线。半年后,与邹笑春同时来医院的同事都走上了临床一线岗位,但她却被医务科留了下来。“那是因为她能写会讲,组织协调能力强,医务科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这个胖胖的小丫头总是有股子热情劲儿,让她干啥她都笑呵呵地去做。”该院副院长赵越说。在医务科科员、预防保健科副科长等工作岗位上,邹笑春都充满激情,干得有声有色。

1996年4月,24岁的邹笑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页方格稿纸上,工整的楷体字表达了她对党的热爱和忠诚:“我从中学时代就对党有了初步认识,中国离不开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同龄人做榜样,和他们一起进步。”在申请书的结尾,邹笑春立下了用一生去践行的铿锵誓言:“我要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

2003年12月17日,在同事眼里具备“工作热情高”“敬业有责任感”“特别能吃苦”“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的邹笑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更像一名枕戈待旦的冲锋战士,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006年下半年,医院为了适应艾滋病感染者逐渐增多的趋势,决定成立治疗艾滋病的专门科室,并开始在全院中层干部中物色组建科室的带头人。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仅发现几例感染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波及全国,进入快速增长期。但直到21世纪的第6个年头,人们对这种传染病的医疗常识还是知之不多,甚至谈艾色变,医院在艾滋病的治疗方面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当时任预防保健科副科长的邹笑春主动找到领导请缨:“我熟悉情况,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领导觉得我适合牵头做这项工作,那就让我来吧。”

听说邹笑春要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在武警抚顺支队服役的丈夫杨斌:“这份工作被感染的风险太大了,对你来说太危险了,我和孩子都不放心你。”自1997年结婚,与邹笑春共同生活了近10年的杨斌深知,艾滋病治疗诊室虽然没有硝烟弥漫,没有枪林弹雨,但以邹笑春那忘我工作的热情,风险会非常大。

从小就疼爱这个小妹妹的三个姐姐也坚决不同意:“你说出个花儿来,我们也不同意。”

“你们看,大多数人都跟你们一样,对艾滋病患者有偏见,他们也是人,他们有权利受到尊重。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们需要我,我不能不管他们!只要我做好防护,一定会没事的,你们放心吧。”

在邹笑春的软磨硬泡下,家人只好“屈服”。杨斌经过一年思想斗争才逐渐接受了她的工作,而为了帮邹笑春照看孩子,二姐还特意买了与邹笑春同小区的房子。

2006年11月,医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诊室正式成立,邹笑春勇挑重担,成为直接责任人。从此,她在艾滋病治疗和关爱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我要给他们建一个‘家’,一个能够接纳他们、给他们勇气、让他们依赖的‘家’,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她用亲人般的关爱为艾滋病患者建“家”

因为人们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往往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偏见,对艾滋病患者唯恐避之不及,不敢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不敢用患者用过的东西。这些偏见与歧视往往会导致患者自卑、恐惧、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们大多不敢结婚、生子,甚至不敢出门、遛弯儿、买菜。可邹笑春却始终把患者当亲人,通过陪伴、倾听等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她说:“我要给他们建一个‘家’,一个能够接纳他们、给他们勇气、让他们依赖的‘家’,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患者老刘是最先被邹笑春感化的人。时隔10年,老刘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邹笑春的情景。在她的办公室,邹笑春热情地和他握手,询问病史后,没戴手套、口罩便直接为老刘检查皮肤、眼睛和口腔。老刘一下子就被打动了:这个女大夫亲和、没有偏见,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那也是老刘第一次觉得,“艾滋病”并没有那么耻辱。如今的老刘,像正常人一样,每天出门买菜、遛弯儿。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邹笑春珍惜每一个充电的机会,北京、上海等地的艾滋病诊治和心理学知识进修班上,都留下了她如饥似渴学习的身影。每次下课后,她都会放弃短暂休息,追在专家身后问个不停。

在多次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邹笑春对防治艾滋病事业的执着,北京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对她刮目相看,与她建立了业务联系。而她就像一块永远吸不够水的海绵,抓住与这两家医院联系的一切机会,先后自学了处置采血、快速检验、危机干预、营养调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让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随着接触更多的艾滋病患者,邹笑春更加意识到,解决每个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矛盾和他们面对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用理解包容的心态去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与努力解决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这才是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真正含义。

2011年3月,邹笑春来到北京佑安医院,参加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艾滋病专题培训。这期间,她多次拜访国家级专家,通过广泛交流,心中那个为艾滋病患者建个“家”的设想越来越清晰。回来后,她激动得难以入睡,连夜写出了《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管理建议书》《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设计书》两份建议报告,第二天上班时就交到了医院领导手里。

这份甚至连室内装修细节都兼顾到的建议书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11年7月,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正式成立,按照邹笑春的设想,一个以“理解、关怀、勇气、希望”为主题的“艾滋病患者的家园”终于建立起来,成为省内首家同时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集中治疗与关爱的医疗机构。中心内设有咨询室、活动室、治疗室,绿色的桌布、成45度角摆放的黄色座椅以及各种贴心装饰,让近千平方米的治疗与关爱中心像家一样温馨。

让这里像家一样温馨的还有邹笑春的行动。她总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将就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想到,并具体制定解决方案。在候诊区内,她为空腹采血的患者准备了营养早餐、爱心汤;为服药患者准备了温热的饮用水、纸巾等用品。她还设置了留言簿,让患者对治疗与关爱中心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业务熟练程度等情况做出评价,扬长避短,力争更好地服务患者。

一贯不乏工作激情的邹笑春,此时更是激情澎湃,把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她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有一次,忙了一天的邹笑春一脸疲惫地上了通勤车,看样子坐下就能睡着。但一个电话打来,她立刻就振奋起来,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一听内容,是患者打来的。40多分钟后,通勤车到站了,她还在耐心细致地开导患者。

多数人和家人共度轻松美好时光的周六,却是邹笑春最忙碌的一天。多数患者愿意周六来医院检查,既能降低遇到熟人的概率,又不占用工作日,省去请假的周折。周六就这样变成了邹笑春雷打不动的工作日,也就是说,10年时间里,她多工作了500多天。杨斌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工作模式,不知道有多少次,因周五晚上忙得太晚,邹笑春就打电话回来,说为了方便工作就直接在单位睡了。

长期的体力透支,让邹笑春的身体吃不消了。

一次,邹笑春在单位加班。凌晨1点钟,熟睡中的杨斌被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震醒。邹笑春虚弱的声音从话筒那边传过来:“你快过来,我疼得受不了了。”放下电话,杨斌赶紧打出租车来到医院,此时,疼痛难忍的邹笑春连开门的力气都没了,杨斌只好从外边撬开窗户跳进了屋里。经检查,邹笑春是由于劳累过度导致肾结石急性发作。

为了让艾滋病患者阳光起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邹笑春付出了更多努力。

医院后身就是月牙山,每年春夏,邹笑春都和患者一起,上山开荒种地,洒水播种,植爱心树。通过干些体力活,缓解一下心理压力,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她还经常组织患者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像“学雷锋、爱家乡”清理白色污染等活动,让患者在参与和交往中,慢慢找回自信和责任,逐渐回归社会。邹笑春还借助QQ群、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及时为患者提供各种防病知识、养生指导、心理干预等宣教服务,让他们感觉自己时刻被关爱着。仅2015年一年,邹笑春就为患者提供并开展这类服务达数千人次。

为了凝聚更多力量,2013年,经过认真筹备,由邹笑春主持的专门服务于艾滋病患者的“抚顺爱家志愿者小组”成立了,成员以市传染病院的医护人员为主,很多患者也加入了进来。让邹笑春感到开心的是,她的做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杨斌和儿子杨孟然都成为志愿者,而杨孟然更是所有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11月份都是邹笑春最忙的时候。《抚顺广播电视报》记者同时也是志愿者的姚天琦回忆说,11月份,邹笑春要组织志愿者录制CD歌曲,整理感染者们的故事,给志愿者讲解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制作宣传册、宣传板,研究新学的药膳,熬制爱心汤,等等,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在很多事情上,志愿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次,一名患者不明缘由地要放弃治疗。邹笑春好说歹说,可对方就是不接话。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赶紧联系8名患者志愿者,让他们在同一时间给这名患者各发了一条短信,虽然文字各异,但内容都是鼓励劝慰他继续治疗。8条动员来的“关爱”短信,最终唤起了这名患者治疗的愿望。

2016年3月7日,一对家在外地的母女都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毒,母亲的状态特别不好,又哭又闹。邹笑春就开着车,带上这对母女在抚顺市内“兜风”,一直到晚上10点多,然后安顿她们吃饭住宿。第二天是妇女节,邹笑春请来了几名女患者志愿者,和母女俩一起过节,还让每个人都给孩子准备了礼物。想想邹笑春的良苦用心,看着患病姐妹们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位母亲看到了希望,安心接受治疗,后来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邹笑春忘我工作的状态和创新的工作模式换来了各方的支持与肯定。

2014年,邹笑春作为基层医生代表受邀参加了北京地坛医院举办的“第十五届贝利?马丁奖颁奖仪式”,创始人马丁?哥顿是位英国人。仪式后,邹笑春不仅想尽办法与马丁?哥顿见了面,还相谈甚欢。马丁?哥顿对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的工作很是赞许,并当即决定由贝利?马丁基金会出资,资助抚顺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的志愿者活动。

同年7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开展专项检查。专家针对抚顺地区抗病毒治疗的政策支持、药品数据管理、病人随访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进行专业提问和深入探讨,直接听取了邹笑春的工作汇报。邹笑春娴熟而专业的艾滋病治疗与关怀知识赢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抚顺市这种“专人、专职、专区域”的治疗与关怀管理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从2006年至今,邹笑春主持的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数百名患者在这个“家”得到了治疗,感受到了关怀,很多已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

“有一天,当有人在感染艾滋病的时候,可以告诉家人、同事、医生、朋友,整个社会也能以一个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天道酬勤,我们一定会迎来这一天。”

——她用善良与大爱为艾滋病患者撑起人生的蓝天

邹笑春在防治艾滋病的第一线奋战了整整10年。这10年,是她向患者、向社会播撒大爱的10年,更是她用医者仁心去锤炼一名共产党人忠诚品格的10年。

邹笑春有个梦想:“有一天,当有人在感染艾滋病的时候,可以告诉家人、同事、医生、朋友,整个社会也能以一个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天道酬勤,我们一定会迎来这一天。”为了这个梦想,在这10年里,善良的她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了这些身体和心理“蒙尘”的人,为他们的人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在2007年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邹笑春很清楚,艾滋病患者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这是比病痛更让患者难过的事情,让患者渡过心理难关尤为重要。怎么做?她想了很多。

2006年12月,老张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邹笑春,让她迎来了第一个实践的机会。

如今的老张留着板寸,很精神,举手投足间,脸上始终透着笑意,根本无法将他和艾滋病联系起来。不过,当年他的状态远非如此。

2005年9月,检查结果呈阳性,让老张的精神顿时就崩溃了。平时有说有笑的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直盯着天花板,三天三夜不说不吃不睡:这辈子不就完了吗?当时只有40多岁的他甚至想到了死。虽然考虑到家人没走极端,但之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一直生活在死亡随时可能降临的恐惧里。

在强烈的求生欲望的驱使下,老张来到了医院。他做了很多假想,医生会冷漠甚至讥讽自己吗?想着想着,他想走了算了,但一想到家人需要自己,便心一横,敲响了诊室的门。他没有想到,自己敲开的不只是诊室的门,更是一扇多彩人生的门。

一声暖融融的“请进”,至今让老张难忘。他当时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感觉自己像是去串门,而不是诊病呢?还没等他缓过神来,一张洋溢着微笑的脸庞映入眼帘,紧接着,一只宽厚的手主动伸了过来。

就这样,邹笑春让老张一下子从各种不良假想中走了出来。老张奇怪地发现,邹笑春并没有过多谈论他的病情,而是说国家有很多好政策,生活肯定能好起来。

彻底让他放下心理包袱的是邹笑春的一个举动。当天正赶上老张闹“针眼”,有点刺痒,邹笑春说我给你看看,觉得并不碍事,就直接给扒拉下来了,既没戴手套,完事也没有去洗手。老张第一次觉得,染上艾滋病并不可耻。他像聊家常一样和邹笑春聊了起来,一直到下班还舍不得走。邹笑春治病先治“心”的战略初战告捷。

老刘是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没有工作,生活拮据的他曾3次自杀未遂。一次,他扛了一个大纸盒箱子,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走进诊室,直奔水龙头,用双手捧水喝起来。邹笑春见状,赶紧用自己的杯子倒了半杯白开水给他。得知箱子里是他为谋生计推销的小型空气净化器,邹笑春毫不犹豫地买下一台,还帮他推销,很快就全卖出去了。老刘感动得哭了:“我这种人卖的东西,你们当大夫的都买……我一定好好活着,也好报答你!”

为了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社会接受,邹笑春用了很多心思。

当患者家需要用车时,她找来朋友帮忙,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忙完了一定在人家吃饭。

说到吃饭,杨斌讲了一件事。“有一次,笑春说她和几个朋友聚会,让我也参加。聚会气氛很好。回家后,笑春笑着和我说,有个情况我和你说一下,你可得挺住。这话给我吓一跳,而她说的话也让我当时有些胆突的:那几个朋友,其实是我的患者。我问她怎么这么大胆,她说,从科学角度,一起吃饭并不会造成传染,更关键的是,这样做,才会让患者接受我,感到自己真正是被平等对待。后来我也理解了,跟她又参加过好多次这样的聚会。”

因为心中有郁结,很多艾滋病患者都有倾诉的欲望,但苦于没有倾诉的对象,邹笑春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患者,让患者24小时都能随时向她倾诉。

一名还不到20岁的患者刚开始用药时,身体出现了抗药反应,左思右想,心里还是没底,就在半夜两点多拨通了邹笑春的电话。“如果当时邹医生爱理不理,再冷言冷语,我肯定就自动消失了。”邹笑春经常在凌晨两三点钟被吵醒,但她总是乐呵呵地和患者通话,直到打开他们的心结。“凌晨接到电话的情况很多。越是这种时候的电话,笑春强调说越要好好对待,因为这都是患者想了一晚上,实在想不通了才打的,假如处理不好,后果会很严重。”曾经因为不理解邹笑春随时接电话的做法而提出异议的杨斌,后来被她说服了。

邹笑春帮助许多患者渡过了心理难关,但她要为患者做的,远不止于此,她的更大目标是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个曾经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突然有一天,丈夫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毒,让这个家的天瞬间就像塌了一样。妻子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哭着吼着要离婚。邹笑春心想,一旦家庭破裂,这名患者很可能走向极端。她一边疏导患者的烦躁情绪,一边反复去做他妻子的工作,讲科学、唠人情,说幸福、话未来,最终保住了这个家庭的完整,也让患者坚定了治疗的信念。在妻子和家人的理解与关爱下,染病的丈夫接受了有效治疗。

“笑春在沈阳住院期间,这一家三口专程来看望了。当时笑春说,不知道吧,他家的馅饼可好吃了。我就想,他们平时处得该有多好啊。”杨斌讲这番话时,记者脑海中闪现出的是邹笑春为了这家人的美好生活而无数次奔波的场景。

在讲述另一件事时,杨斌突然停了下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太遗憾了,她要是能看到这孩子,该多好。”擦干眼泪,稳定情绪后,杨斌哽咽着说道。

原来,邹笑春不仅是拼尽心力保住了一个个患者家庭的完整,还先后促成了4对患者的结合。得知其中一对新人有了爱情结晶时,邹笑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一下子澎湃起来。兴奋的她更忙了,目的只有一个:避免母婴传染。应该是邹笑春的用心和努力感动了上苍吧,7月份,这个婴儿健健康康地来到了人间。孩子出生后,杨斌特意去看了。他知道,邹笑春健在的话,也一定会这么做。

邹笑春一定会这么做,因为她对每位患者和他们的亲人都倾注了爱,而对这个当时还未出生的孩子的爱,更体现了她的大爱境界:她要借助这个生命奇迹,告诉艾滋病患者这个群体,相信自己,一切都能更美好!

“我头上得戴朵太阳花,身上要穿旗袍,一定要粉色的,上面再嵌一朵花。我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送别的人看着舒服!对了,送别那天,一定要奏欢快的音乐,一定要用一张漂亮的彩色照片。”

——她用豁达留给这个世界最美的一面

在邹笑春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幅她的写生漫画。杨斌和陪同采访的几个人都说,这漫画太形象了,把笑春那种乐观开朗的性格画出来了。

这种乐观开朗,贯穿着她的整个人生,成为了对患者随和的爱意。

这种乐观开朗,贯穿着她的最后时光,铸就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邹笑春的病情在2015年年末就有过先兆。当时邹笑春感觉不对劲,坐着都喘。有人劝她好好检查一下,由于工作原因,邹笑春说等过完年再说吧。结果过完年还一直忙,检查的事就耽搁了下来。“回想起来,3月份她的情况就不对劲。我家住6楼,原来她爬上来啥事没有,但那段日子,她上楼后都得躺床上歇一阵儿。”杨斌说着,眼圈又红了。

就这样,直到4月18日下午两点多,正工作的邹笑春难受得实在挺不住了,才给杨斌打了电话。杨斌到的时候,邹笑春已经坐不住了,便赶紧把她送到了抚顺市中心医院。

第二天是患者集中采血的日子,20日约了4位患者,邹笑春都不放心,就央求杨斌插空两次把她送回医院工作。4月21日,做完心脏照影后,发现问题比预想的严重,医生建议到沈阳作进一步检查。

结果是残酷的,邹笑春被诊断为肺栓塞,并发现患有癌症,癌细胞已经向尾骨和脊柱转移。

杨斌不愿相信这个结果,拿着片子找到一个当医生的朋友,结果对方看了,很伤感地告诉他,病情发展会很快,要有个心理准备。

邹笑春几个当医生的朋友听说了这个消息,赶到沈阳看望她。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个朋友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邹笑春像没事一样逗她:“干啥啊这是,哭得太早了吧?”

5月5日,邹笑春转到省肿瘤医院治疗。此时的她,展现的仍是一副乐观模样。杨斌说:“刚来的时候,她体力各方面都行,吃饭的时候,非要求到小河沿公园去,在河边看着风景吃。她的乐观做派是骨子里的。”

在住院的日子里,邹笑春仍旧接患者的电话和短信。她压根儿不提自己生病的事,尽量以轻松的姿态满足着他们的诉求。只有当患者提出和她面谈的要求时,她才会撒个谎,说最近有些不舒服,过些日子会主动联系。终于,有患者开始产生怀疑,特意赶到医院打听,才知道她生病了。

一拨又一拨的患者赶到沈阳看望自己的老朋友。谈起这些场景,杨斌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爱的付出,就有爱的收获。有一次,两个女孩来看她,见到她以后,二话不说,一个亲左脸,一个亲右脸,可亲昵了。”

有的患者,来的时候赶上邹笑春在休息,坚决不让杨斌叫醒她,就站在门口,透过玻璃静静地看着,直到几个小时后她醒了,才献上充满温情的问候。

对前来看望的志愿者,已经感到状况不好的邹笑春依旧说:“没事的,这么多专家给我会诊呢。我这肿瘤不可怕,放心吧,治不好我还不走了呢!”

让人惋惜的是,病魔并未因为邹笑春的乐观而放慢侵袭的脚步。短短十几天后,邹笑春感到精力越来越不济,别说是去河边吃饭了,就连即时回复患者的电话和短信都很困难。杨斌强制接管了她的手机,只有当她状况好的时候,才让她看看,她会从中选几个必须回复的,回一下短信。

可以想象,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和死神抗争到极度虚弱的邹笑春得克服多大困难!

疼痛开始强烈起来,只有打了杜冷丁才能忍受。有一天,邹笑春淡然地对杨斌说了一句话:“要是治不过来,就把我身体捐了吧。”

去世前三天,邹笑春特意把杨孟然从抚顺喊了过来。她和儿子的一番简短对话,让她感到欣慰。

“还会坚持学医吗?”

“嗯,我想好了,长大了就当像您这样的医生。”

去世前两天,邹笑春婉拒了医生让她进ICU的建议,并要求停止注射杜冷丁。她说,想和家人朋友多待会儿,注射杜冷丁会让身体状态不好,得给大家留个更完美的印象。

她开始和闺蜜探讨起身后事,非常淡定,好像不过是要参加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活动。谈到墓地时,闺蜜们逗她说,不用考虑邻居,你这性格,老少通吃。她听了一笑。

关于去世后的打扮,邹笑春早就想好了,她说:“我头上得戴朵太阳花,身上要穿旗袍,一定要粉色的,上面再嵌一朵花。我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送别的人看着舒服!对了,送别那天,一定要奏欢快的音乐,一定要用一张漂亮的彩色照片。”

这是一个真正要把乐观进行到底的人!

但如此乐观的一个人,在医院也哭过一次。不是为了自己的病情,而是为了一个同病房的年轻病友。那个女孩化疗很痛苦,但表现得很坚强。一个年轻生命日渐凋零却仍顽强抗争,触动了邹笑春充满善良的心,让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这个女孩每次都是坐公交车来化疗,然后拖着虚弱的身体再坐公交车回去。一次她化疗结束后,邹笑春赶紧把杨斌叫过来:“她太不容易了,你陪她下去,一定给她打辆车。”由于一时打不到车,心里挂念邹笑春的杨斌便给小女孩塞了100元钱,告诉她这是邹笑春的心意,让她务必收下。

6月1日,邹笑春因抢救无效,离开了她无比热爱的世界,离开了她牵挂万分的患者。

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抚顺市传染病医院的“抚顺爱家志愿者小组”“抚顺友爱互助小组”两个微信群被浓浓的忧伤填满,无数根蜡烛点燃。

“笑春,一路走好!”

“笑春,我们会好好地活下去,让你在天堂里也笑!”

“笑春,你未完成的事业我们会接着做下去。”

……

数百条透着悲痛、惋惜、感激和表达继承遗志决心的信息,密集涌来,在微信群里迅速传播开来。

让人感怀不已的是,6月5日,她的手机仍然收到了患者的咨询短信。

这条永远无法回复的短信,验证了邹笑春常说的话:“我最充实的时候,就是和患者在一起,梦里都是他们的事。”

邹笑春说到了,更做到了,并且获得了高度认可:

5月20日,邹笑春住院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派人专程赴辽宁看望慰问邹笑春,转交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的慰问信。李斌在慰问信中说,邹笑春同志作为一线基层防艾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为广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树立了表率,传递了正能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其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得知邹笑春去世的消息后,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慈善组织——贝利?马丁基金会创始人马丁?哥顿先生亲自发来唁电:马丁?哥顿先生及基金会单位全体同仁对邹笑春女士的去世非常悲痛,谨向邹笑春女士的家属表示慰问。邹笑春女士为艾滋病防治事业奋斗不息,她的离去是抚顺地区艾滋病工作的巨大损失。邹笑春女士与基金会合作期间,帮助了很多感染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受到患者高度认可。请接受贝利?马丁基金会的深切哀悼,祝她的灵魂得到安息。

2016年6月29日,辽宁省委作出追授邹笑春“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称她是新时期辽宁疾病预防控制战线涌现出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向她学习。省委书记李希对邹笑春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并在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亲自将荣誉证书颁发给了杨孟然。

邹笑春出殡那天,数百名患者和志愿者自发加入了送行行列,在他们的心里,在更多人的心里,都回响着同一段话:好一朵美丽的天女木兰花,芬芳怡人惹人爱,圣洁高贵人人夸…… 

辽宁《共产党员》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