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李秀业:一位住在村民心坎上的干部

——记原驻西湖镇柴家沟村第一书记李秀业

2016年08月02日08: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年3月23日,柴家沟村130多位村民围拢着前来考核“第一书记”的区委组织部干部,为留下已经任职期满的李秀业请命。

2014年1月12日,柴家沟村100多位党员群众齐刷刷按下了红手印,为挽留因到龄离岗即将结束“第一书记”任职的李秀业联合上书。

两年之后,笔者走进这个小山村。回顾和第一书记李秀业并肩作战的风风雨雨,村民们感觉,这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最后一班岗,

他毅然决然选在贫困小山村

2012年4月25日,东港区委选派李秀业到西湖镇柴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那一年,他50岁,是全市驻村“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驻村,李秀业不是第一次。1992年,在市(筒子市)武装部门工作时,他踊跃报名驻南湖镇大城子村。1998年,在区农业局工作期间,他又主动请缨成为“千名干部下乡”行动的一员,来到后村团山驻点。

李秀业要到村驻点的消息震惊了亲戚朋友们:还有一两年就离岗退休了,不好好待在城里,到一个穷山沟里图什么?

“从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有这么个为百姓办点事的好机会。”李秀业难掩心中的激动。

虽有些思想准备,但是一踏进柴家沟村,李秀业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村里到处是沟壑、浅坑,唯一的一条东西街道被雨水冲成了一条河……

村支部书记卢红远说:“村里没项目,村里集体没钱,村干部一连好几年发不上工资,村民看着干着急,全村25名党员和村干部有劲却使不上……”

到柴家沟村后李秀业参加的第一次村两委扩大会上,昔日空荡荡的村两委会议室一下子挤满了人。人们都眼巴巴地望着李秀业,盼着这位来自于上边的干部能把柴家沟带出困境,能给乡亲们带来富裕的生活。

当天晚上,李秀业失眠了。“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尽快改变现在的面貌。”李秀业感觉到血液在沸腾,为了柴家沟村脱贫致富,再拼上几年!

踏地留痕,

一双脚丈量出大写的民心

新修的南北、东西两条街道上,不时是疾驰而过的轿车、卡车,带起隆隆的声音好像在倾诉着昨日的困惑,诉说着筑路时的艰辛。

没有像样的街道,是当年村民意见最大的事。李秀业决定从打通硬化主街道开始,撬开穷根。一颗颗火星,就这样洒在了柴家沟人的心里,最终燃起了柴家沟村崛起之火。

修一条主路,就得耗费20多万,通过“一事一议”能解决8万元,剩下的缺口怎么办?

就在这时,这个自从到村里任“第一书记“之后就很少回家的李秀业却离开了村民的视线。而当李秀业第二天再次出现的时候,他手里多了一个纸袋,“钱不多,先救救急吧!”袋子里是李秀业回东港区农机局争取到的两万元帮扶资金和他自己捐出的1000元钱。

村民们坐不住了,你100他200将家里压箱底的钱拿了出来。老干部卢为全动员自己在外工作的小儿子捐款13000元,其他3个儿子每人捐款2000元;80岁的焦建婷老人自己身染重病却掏出了100块钱颤颤巍巍地交给了村会计卢为忠……

几天之后,支部书记卢红远率党员干部将一块功德碑竖在了进村入口处,上面密密麻麻的是捐款修路人的名字。卢红远表示,要将这块碑一直保存下来,要让村里的子孙后代都知道这条路是怎么来的!

工程启动的日子大伙特意选在了2012年11月5日,这天距“十八大”召开还有三天。

大伙喊着号子,卯足了劲,短短的20天,不但硬化了400米的主街,还打通了4条南北小巷,建起了文化小广场。

工程竣工那天,柴家沟村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随着鞭炮声响起来,村民笑了……

这之后的柴家沟村,一件新事接着一件新事。

2012年李秀业和村民一道修建了扬水站,2013年村里修建了大口井、改造了自来水,建起了黑木耳基地,帮助农户改造了60处厕所,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比以前增长了13%…

心换心,

换来了山里人兄弟姐妹般的情

在柴家沟村待得越久,李秀业就越发感觉到柴家沟人的深情。李秀业忘不了,一大早开门,隔壁的李大娘端着刚刚攒下的鸡蛋站在门外,“李书记累瘦了,年纪大了得多补补身子”;周日下午赶回柴家沟租住的小屋,门口不知哪个村民放了满满两筐白菜、芸豆……

“没架子,说话和气,”在柴家沟村,提起李秀业,老党员胡善吉说他往大伙堆里一站,比农民还像农民!

虽时隔多年,胡善吉仍清晰地记着李秀业第一次入村的情景。大伙一大早就站在村委大院门口迎候,却迟迟不见李秀业踪影,最后他却从一处正在下放牛棋的人堆中冒了出来。

人们看到李秀业总是揣着个本子,喜欢上人多的地方凑。点上一支烟,和一群老汉蹲一会墙头啦啦呱,看见老人推货车,他过去帮一把,就是路边有下放牛棋的,他也要过去看半天。时间长了,李秀业也从村民口中的“李书记”变成了“老李”。大伙已经把他看做柴家沟人,看做自家人。

村会计卢为忠说:“哪家越穷,李秀业就爱往哪家转。”2013年,村里的一位老党员突患疾病,李秀业马上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并联系车辆将患者送到了医院。

在他租住的一处民房内,一张床,两把椅子,一碟花生米,一包烟,一壶大叶茶,接待者一波又一波村民,每天晚上这里的灯都亮到很晚很晚。坐在床沿上,蹲在地上,有什么烦心事、好想法,大伙敞开心扉地唠。

两年的驻村时间,李秀业把全村140户人家的板凳坐了个遍,把全村角角落落串了遍,和村民们一起干农活、唠家常嗑,和党员、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

厚厚的四本驻村日记,如今整整齐齐地码放到书柜的最高一格。每天,李秀业都要拿出来看看。这里面,记录了一位驻村干部沉甸甸的责任,记录了一位驻村干部对乡亲们的丝丝牵挂。

深居简出的他,如今却一直保持着与柴家沟村的联络。虽然李秀业早已卸任柴家沟村的“第一书记”,但卢红远还是忍不住隔三差五都给他打个电话。

“建设高标准立体化黑木耳种植大棚,打造生态化黑木耳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菌生产体验旅游项目……”电话两头,昔日一起摸爬滚打的两位老伙计在谋划着柴家沟村的发展计划,憧憬着柴家沟村的美好未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党建云平台供稿——卢立平 焦淑亮)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两学一做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