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心底无私“家”乃兴

——记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窦乃兴

李赞  任红禧

2016年07月12日16: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物小传:

窦乃兴,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先后获得省“十佳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被评为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标兵。

早就听说窦乃兴的大名。

尚未谋面,便多次听人谈起他所在的蔬菜村:全村1900多户、6900 多人,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每年依靠出口、外销蔬菜创收达1.6亿元——十足的“富门大户”气象!

蔬菜村最早名叫“幸福大队”,可在窦乃兴“当家”之前,村民离“幸福”却很遥远——人多地少,多数人家还没跨过温饱线。

这么薄的一份家底儿,窦乃兴是如何创下这份大家业的呢?

担不起和担得起的责任

“瞧,海林市的大半个城根儿都被我们村的土地包围着。”在窦乃兴的办公室,他指着挂在墙上的“海林市正摄影像图”介绍着村情。快60岁的人了,却有着40岁的精神头儿,讲到高兴处,他吊高了嗓门。

没错,地处城郊是蔬菜村最大的优势。可如果守不住底线,优势也可能变劣势。

多年前,村集体有一处位于黄金地段的旧厂房,一位“朋友”多次找到窦乃兴,让他把厂房和地皮低价转给某单位用于开发农贸交易市场。窦乃兴摇摇头:“蔬菜村还没有私卖公产的先例。”

“没有先例,那就由你开先河。”为了说动窦乃兴,对方承诺给他一定的“好处费”。

窦乃兴不为所动:“肥了自己,坑了集体,这个责任我可担不起!要么合作开发,要么免谈。”

最后,对方只得同意和村里合作建市场,双方财产分红、折股各半。

2010年,合作方因单方面原因自愿退出。按行价折算,该市场的产权房屋作价2000多万元,扣除总投资和退股的400万元,集体净剩资产1600多万元。

“除了依法征地,决不卖掉一寸土地;除因公共事宜征占房屋,决不卖掉一砖一瓦。”这是窦乃兴立下的规矩。

“我出土地,你来建设。”近20年间,蔬菜村通过“借鸡生蛋”、联合开发的办法,逐步积累固定资产3亿多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村里的经济实力强了,更多的富民想法就有了实现的条件。

过去,蔬菜村一直是当地的“菜篮子”,家家都有菜窖,村民们春天借钱买菜籽、化肥,秋天推着小车卖完菜就得还“饥荒”,忙活一年却见不着闲钱。

“人多地少,咱就得靠科学种田。”穷则思变,窦乃兴提出了建设现代化蔬菜棚区的设想:“将来在大棚里种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种。大伙儿只管种菜,销量上不用担心。”

“真能扯!”有的村民觉得他异想天开、说大话。

认准的事儿就要干到底。“要是赔了,责任算我的。”窦乃兴苦口婆心地动员村民跟着干,并召开村“两委”会定政策:“凡是统一标准、同一时限内建起的20栋以上的棚室小区,每个温室给1.5万元、大棚给5000元的补贴。”

很快,村民们就被他说动了,被政策打动了。十多年过去,全村陆续建起4100多栋蔬菜棚室。最终,事实证明了窦乃兴的眼光。

老党员张建华家有4亩多地,一年收入十多万元,“现在看,人家老窦当初还真不是吹牛。”

如今,在这个将蔬菜出口俄罗斯并远销广东、上海的蔬菜专业村,每户年收入10万元稀松平常。

舍不得和舍得花的钱

在当地,窦乃兴有个外号更有名——“窦小抠儿”。

“他太抠了。”按理说,作为大门大户的“当家人”,出手也应大气,可没承想,记者采访中听到好多村民这样评价他。

碳素笔没水了,窦乃兴从不买新的,换个笔芯接着用;打印纸必须双面利用,写材料时,草稿必须用废纸。

有人说:“他花每一分钱都斤斤计较,感觉就像从他身上割肉似的。”

村“两委”的办公场所是一栋三层楼,从外看颇为气派。可这个十几号人办公的小楼,每年暖气只供到3月末就停了,因为窦乃兴觉得:“冻不着就行。”

仅供暖这一项,窦乃兴每年硬是为村集体“抠”出来3万多块钱。

2005年春天,村“两委”要新建一座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公开招投标之后,窦乃兴找来“懂行”的人一起反复核定预算。施工期间,窦乃兴领着村干部“监工”,对建材使用严格按预算执行,多花一分钱都不行。包工头无奈苦笑:“唉,这个‘窦小抠儿’,一点儿空间都不给我们留……”

去年,村里要在高速路旁打广告,广告商报价近12万元。窦乃兴听后摇摇头,一点儿一点儿往下砍,最后以9万元成交。

“这份家业来之不易,决不能花一分冤枉钱。”这是窦乃兴的花钱原则。

然而,在村民用钱上,“窦小抠儿”却可舍得了。

2013年7月中旬,五保户赵庆武家的危房在雨季更加令人提心吊胆。窦乃兴召集“两委”班子商议,决定由村里帮赵庆武改造危房。最后一算账,花了6万多元。这几年,光帮助贫困户、五保户改造危房,村里就花了不下50万元。

凡是有利于提高村民素质的事儿,窦乃兴也都格外大方。

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植技能,早在20多年前,他就一次性购买了2万多元农技方面的书籍;2000年,村里还不富裕,但他“勒紧裤腰带”,花20多万元买来40多台电脑成立信息中心。

同时,对日常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的优秀党员、模范村民,窦乃兴也“不惜重金”: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表彰一次,每次拿出5万多元予以奖励。此外,每年重阳节,为全村5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红包,总数达30多万元。

村民们心里都明白:“窦书记的抠门是对自己,而大方是对村民。这些年,就亏了他自己。”

当不了和当得了的“家”

多年前,几个归村集体所有的鱼池发包给了村民。一些朋友经常找窦乃兴:“想带几个朋友过去钓鱼,你给打个招呼。”

鱼池承包给了个人,如果不给钱,人家回头会在承包费里扣,这笔账最终还是要算在村集体头上。

为了不损害集体利益,窦乃兴总是委婉地答复对方:“这样,我个人出200块钱,你们去钓吧。”对方一听,便不好意思给他添麻烦了。

此外,村集体名下的一些饭店也发包给了个人。有时候,一些领导、亲友找窦乃兴:“有朋友过来,给安排一顿饭吧。”

窦乃兴也是类似的答复:“吃完告诉我,我个人去埋单。”对方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的“小事儿”,可窦乃兴却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虽说有这么一份儿家业,可要真败起来,几天就能败光!”

他自己更是从不占公家便宜。1995年春,蔬菜村建综合楼,大楼主体完工后,因后续资金跟不上而被迫停工。情急之下,窦乃兴筹得50万元垫付了工程款,保证了工程如期交付,村集体因此获得140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产权。

当时,窦乃兴的妻子开美容院正需场地。有人出主意:“村里不是欠你家钱吗?趁机按低价买一间门市房开美容院。”这番“好言”被窦乃兴拒绝了,他让妻子去另租门市。

村子富了,窦乃兴的生活却一直完全“靠工资”。村里人多,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到场,用同事的话说:“就他那点儿工资,估计都不够‘随份子’的。”这些年,反倒要靠妻子挣钱贴补家用。

前几年,家里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从买房到装修,全是妻子花的钱,而窦乃兴为这个小家的唯一贡献就是一台电视机。

窦乃兴开玩笑说:“咱挣得少,在家里没地位,说话都不硬实。”

30年前,窦乃兴和妻子几乎同时起步——他为蔬菜村“当家”,妻子创业开美容院。30年后,妻子挣出一个富裕的小家,而他却为全村攒下了一份大业。

在他那个小家他不当家,可他却管着一个近7000口人的大家。村民遇到需要拿主意的事都愿找他做主,因为大家信他、服他。村子大,诉求多,每天早上八点一上班,村民们就陆续上门。很多时候,他躺在沙发上便睡着了。

“说不累是瞎话,真累啊,累出一身病。”58岁的窦乃兴用手撩了撩自己的“乌黑秀发”说:“头发都白透了,全是染的。”

“他要是没有人格魅力,我早走了。”蔬菜村党委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康伟坦言,“跟着老窦确实累,但跟着这样的人干,不浪费人生。”

对老窦,村民们是服气的,不仅因为他的干事能力,更是冲着他的为人。2014年年底,在全村175名党员到会的村党委换届选举中,窦乃兴再次全票当选。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