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图说基层党建>>党员风采

“贴钱书记”杭兰英

2016年07月08日09:2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贴钱书记”杭兰英

  杭兰英,1986年担任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马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祝马、温泾、后桑三村合并后担任祝温村党总支书记至今。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杭兰英(中) 指导群众种植管理麦子。

  本报记者 刘云

  日前,2016年拟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单发布,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榜上有名。“因为我们有个好书记!”村民们说。

  整整30年,杭兰英带领全村人把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庄管理无序的落后村,建成了乡风文明、村庄整洁、幸福和美的全国文明村。

收入30万,捐了48万

  又到麦穗弯腰的季节,来河边洗水桶的胡大哥发现,重修的河埠头马上就要完工了。“钱从哪儿来?”“沈百坤捐的。”胡大哥指着河边一户人家告诉记者。

  上级拨款、集体收入、村民均摊……这是大多数村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祝温村却不一样,除了上级拨款,还有许多村民自愿捐款。大到几十万,小到几块钱,2000年至今,全村已有近600人次累计捐款近700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和公益事业。

  好风气发自杭兰英的几次“自掏腰包”。2000年,村里想搞建设,集体没有钱,杭兰英自己拿出2.5万元,建成全村第一条水泥路。短短150米的水泥路,在村里引起了轰动,也打开了大家的心扉。2000年除夕,村民沈明仙患重病的丈夫和儿子一天内相继去世,杭兰英发动全村人捐款,自己带头捐了3000元。大年初一上午,全村老少自发来到村部,你50我20,为沈明仙家捐了2万多元。

  “现在只要村里搞建设、上项目,预算一出就有人主动认捐。”村委会主任王茂桃说。捐款最多的,还是人称“贴钱书记”的杭兰英。自1986年担任村支书以来,她为村里累计捐款48万元,直接资助131人次。30年来,她的收入还不足30万元,有18万是家里倒贴的。

30年潜心“种”文化

  祝温村是崧厦镇最偏远的一个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全区中等偏下,却凭着和谐互助的风气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30年前的祝温村,房前屋后垃圾遍地,露天粪坑臭气熏天,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就没法下脚。“垃圾堆上数钱,不是真正的新农村。”杭兰英没有聘请保洁员,而是办起了文明课堂、搞起了“党员三管”(管好自己、管好邻居、管好亲戚朋友)、村民“门前三包”。最头疼的环境问题,没花一分钱就得到了长效解决。

  30年前,祝温村“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如今,村民邻里之间却一团和气。奥秘就在于杭兰英提出的“五个十佳”评选。2010年开始,祝温村每年都要评选“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儿媳”“十佳好少年”“十佳爱心人士”,不但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还把获奖事迹在文化长廊展出。这招一出,村里的矛盾越来越少,还成为零上访、零违建、零刑事发案率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花一分钱都要仔细盘算的杭兰英,对文化建设却从不抠门。文化礼堂、图书室、多功能球场、腰鼓队、露天电影……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告别了“白天锄头、晚上枕头”的生活,还吸引了许多周边村的村民。

把三个村拧成一股绳

  祝温村是由祝马村、温泾村、后桑村合并而成。2006年并村时,祝马村集体账面尚有余款,温泾、后桑两村却背着外债。原祝马村村民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村里补贴,如果并账,人口多了,每位村民就要自己承担50元。

  “凭什么拿我们的钱给别的村还债?”祝马村一片反对。事实上,一些地方并村不并账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杭兰英坚决不肯:“哪有娶了媳妇不给房子住的?”

  杭兰英顶着压力,主动上门找原祝马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谈心。一次谈不拢就谈两次,白天外出不在家就晚上再去。最终,用执着和真诚打动了大家。很快,村民看到了1+1>2的利好。杭兰英看许多土地因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抛了荒,便将全村1300亩农田流转,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省级千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如今,粮食亩产翻了一番,每亩增收450元。

  今年已经67岁的杭兰英,依然每天早上六点出门,晚上五六点回家,节假日也不休息。视作珍宝的民情日记本上,依然每天都记得密密麻麻。“年轻人干得越来越好了,我也该退休了,但我还会来村里帮忙的。”杭兰英对祝温村和村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谊。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图说基层党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