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当干部要树立和坚持九种理念

晓山

2016年06月24日11: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把“当领导”作为一种职业,实现个人抱负、体现自身价值没错,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责任。领导干部不能把职务当作一种待遇、一种炫耀,否则那是最严重的误区和对组织的背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念正确,才会有行动正确。总体来看,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具备的“新领导观”,主要有系统观、民主观、法治观、人本观、发展观、学习观六个方面。要成为一名让组织放心、领导满意、群众拥护的好干部,除了具备六个“新领导观”外,需要树立和坚持九种理念。

——要有“自己是组织的人”的理念。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每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民主生活,接受党内外的监督。列宁说过:“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以无往不胜,核心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组织体系。我们党走到今天具有如此强大的执政竞争力,秘密还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党员骨干队伍和最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干部是组织的人,是有组织信仰的人,是在党旗面前宣过誓的人,要有身份意识、党员意识、组织意识。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组织是核心、组织是基础、组织是土壤,一旦离开了组织,我们将一无是处。这就是组织的威力所在。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表明,那些自认为了不起、无视组织、对抗组织、自立山头、另搞一套、干见不得人勾当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出路的,都没有好下场。作为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是组织的人”,这是一切思维和工作的出发点。领导干部要强化党员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敬畏组织、感恩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要有“公器不能私用”的理念。权力是公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章也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权力是“谋私工具”的法理基础和社会基础都已不复存在。领导干部就是公务员、服务员、勤务员,本质姓“公”,天职就是服务,为公履职、为民请命,绝对不是拿来谋取私利的,更不能搞“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不管职务多高都不能任性,要按法律办事、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否则权力一旦变质、公器沦为私用,必然滋生腐败,干部就不会有好下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都是“大道”,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走在“大道”上。“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要有“职务就是责任”的理念。职务就是一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就是自身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应负的义务和要遵循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务就是责任,岗位就是责任。每一个人都活在责任中,当领导更是,每个岗位每个职务都是责任,没有责任感的人,担不起社会责任,当不了领导。自古好官尚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食君俸禄,担君之忧”,当代领导干部更要知责履责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河南内乡县衙的对联告诫党员干部:“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组织把大家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就是赋予我们职务和责任,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要求也越高,本事也要越大。把“当领导”作为一种职业,实现个人抱负、体现自身价值没错,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责任。领导干部不能把职务当作一种待遇、一种炫耀,否则那是最严重的误区和对组织的背叛。河南省卫辉市有个乡镇党委书记叫吴金印,哪个乡镇穷,哪里工作落后,组织就派他去。他干一处,响一处;干一路,富一路。老百姓多次给他立碑,都被他砸了,大家最后把碑文刻在了太行山的峭壁上。一个人活到这个份上,才叫真有价值。

——要有“适应是一种能力”的理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规律。对于人类来说,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去适应调整,你才不会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所遗弃。领导干部从事的是社会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别人适应我们,我们同样也要适应别人,要适应组织,适应工作环境。有些干部,到一个地方工作了一两年还是不太适应,那是自己的素质出了问题,为人处世上也有问题。你不能融进去,自以为是,还能够开展好工作,实施有效领导吗?一般来看,干部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一是心理不适应,这类干部拒绝接受、排斥创新、漠视变化、抵触新生事物,不能正视矛盾问题,存在不健康心理。比如,在对待个人进步上,有的同志两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三年不提拔,就得要说法。不提拔不满意,提拔了也不满意,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欠他的”。二是能力不适应,这类干部“反应慢”,凡事慢半拍甚至慢五六拍,跟不上时代步伐,知识思想观念严重老化,既不敢想也不敢做,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名好干部应该是适应能力最强的,不管走上什么岗位、接到什么任务、遇到什么急事,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很快熟悉情况,很快干出成绩,很快赢得人心。

——要有“团结是大本事”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做学问、搞科研强调的是求新求异,干工作、当领导要注意团结协作,善于弥补别人的短处、善给别人搭台补台。一个领导班子,讲团结是大政治、会团结是真本事、团结好是高水平。我们周围有上级、有同事、有下属,如何处理好与这些群体的关系,如何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大本事。不要麻袋里的钉子个个都想出头。我在调研中发现,现在一些领导班子闹不团结,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同船不同向、划桨不合力,各唱各的调;二是思想不见面,行动不协调;三是难题互相推诿,名利相互争夺;四是以己画圈圈,亲疏有界限,团团伙伙,危害地方,害自己、也害他人。有些领导干部总觉得“他人即地狱”,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简单的“斗争”和“竞争”的关系,只有斗倒了别人,自己才能上位。殊不知“唇亡齿寒”“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闹不团结的干部都不是好干部,闹矛盾的班子都不是好班子,不要以为整倒了别人自己就能上位。事实上,凡是闹矛盾的班子和干部,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干部要有团队精神,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善于欣赏别人,善于合作共事。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需要指出的是,团结不是无原则地讨好别人,更不是当鸵鸟、当缩头乌龟、当老好人、当老油条,对违反原则、违反纪律、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敢于批评、抵制和斗争,始终做到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这样的团结才是真正的团结。

——要有“当官就别想发财”的理念。当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有一副洋溢着革命精神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至今读来依旧正气催人、令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当官不能发财,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整日想着谋私利发大财,他还怎么会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会正确行使人民所赋予他的权力?当今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干部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如果你认为你不适合从政,有经商的欲望、经商的本事或者经商的兴趣,你可以作出选择,但必须离开干部队伍。如果经商成功了,自己也发财了,对社会也做出了贡献,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千万不能把当官与发财混为一谈,更不能通过谋取官位去发财。对于一个人来讲,真正的智慧就是尊重常识的能力,就是在常识面前作出正确行动的能力。常识通行古今,散发着真理的光辉。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等等,就是做人从政的常识。我们千万不能有悖于常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千万别去争;一旦争来了,也守不住,最后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有“不把场面上的话当真”的理念。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社会当中,周围存在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因此,也时常会看到、听到、遇到一些场面上的话。这些话出于不同的场合、时机、对象乃至动机,看人下“菜碟”、溜须拍马,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但未必当真全信,要像对待香水一样,闻闻可以,吞下去便会有毒。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场面上的话大多是吹捧的话、表扬的话,虽然好听,但十之八九与现实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别人说你是高人,你就真的认为自己是最有水平、最有本事,一举一动都是英明的。世上没有那么多圣人,我们都是普通人,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要被场面话蒙蔽内心,迷失自我。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位于重要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和一把手,有让人看好的发展前景,被人当作“优质资源”来经营、当“潜力股”来投资、当重点对象来“公关”,听到吹捧的话多、提醒的话少,表扬的话多、批评的话少。有的听着越来越舒服,不听反而不习惯。这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多听逆耳忠言、少听顺耳好话。听真话是一种智慧,一名好干部不仅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更要宽容那些给自己提出意见和批评的人,这样才可能听到更多的真话和忠言,这是我们党的干部应有的胸襟,更要成为一种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承载着更多的期盼、肩负着更多更大的重任,更加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自己,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有“合情合理做事”的理念。合情合理就是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这是本事、是水平。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重人情的国家,无论生活关系还是社会关系,都为浓厚的人情所浸润,在今天仍有着极高的心理文化认同。“投桃报李”“滴恩泉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肯定也要讲人情,不近人情的领导是情商很低、毫无魅力和感召力的。但是,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恶的一面。因此,如何处理情和理之间的关系,就成为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问题。情是什么,是情分,是面子;理是什么,是原则,是规矩。领导干部不是不能讲人情,而是不能为了人情放弃原则,不能用人情代替政策,不能损坏党性原则、突破法纪界限。交情归交情,原则归原则,交情再深,也不能违反原则办事。如果领导干部为了照顾所谓的人情,为了不得罪人,不惜拿原则与少数人做交易,就会把人情庸俗化。这种讲人情而不讲原则的干部,迟早是要栽跟头的。颠倒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把情面看得比原则还重,经不住人情和金钱的拉拢与腐蚀,什么情都领,什么钱都收,什么忙都帮,是非不分,违法乱纪,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最终导致自己身败名裂,实在不值得。我们一定要坚守“自己不打倒自己,别人永远打不倒你”的信念,正确处理好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把人情限定在尽心和情分的范围内,以不违反原则和党纪国法为限,尤其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要自觉和严密地设置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当然,人情与原则也不是时时、事事对立,要因事而论。如何掌握,要头脑清醒、心里亮堂,但在不好选择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要有“当官避事平生耻”的理念。“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为官从政应在其位谋其政,以敷衍塞责、怕事躲事为耻。从古至今,“官”一直都被认为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因为他们拥有普通百姓无法企及的权力,他们的一个决策或者决定,往往直接影响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回顾历史,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从当年小岗村党员干部冒着砍头的风险带头搞起“大包干”,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顶着压力推进深圳改革开放先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担当干事的光辉形象。也正是这些拥有高尚人格并且在各个领域有担当的人士,铸就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1977年,邓小平同志以73岁高龄第三次复出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当官不能避事,新官也要理旧账,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要有担当的责任,还要有担当的本事。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应勇于干事、敢于担责、主动作为。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