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根在基层·部委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记

彭勇刚:接地气的“驻村第一书记”

中央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活动中国气象局小组调研报告 宛霞 王晓璇 韩大洋

2016年08月0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彭勇刚:接地气的“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关键是要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熟悉群众的思维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遇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直面解决,不能绕着走,不能让群众觉得不干实事,光来虚的。如果和群众来虚的,脱离群众,群众必然会对干部敬而远之,不掏心窝子,工作必然浮于表面,最终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和威望。

●扶贫先扶志,要激发群众自身积极性,不能助长“等靠要”的思想,帮扶政策和群众自身积极性要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效益。“填鸭式”的给钱给物,只会助长依赖性和惰性,无法生成造血功能。帮扶措施要精准到位,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帮扶项目要科学规划,不搞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不搞政绩工程。

●“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精准扶贫,推动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和集体经济。

●经过201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2015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庭院经济,合发村贫困户从2014年的225户614人,减少到2015的189户514人,再减少到2016的7户21人。2016年,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产业扶贫方式,将使这7户稳定增收,脱离贫困。

——彭勇刚

作为中国气象局派驻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彭勇刚最近着实“火”了一把。从2015年9月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到合发村考察,到今年1月28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赴当地调研,彭勇刚都有幸与领导们面对面交流。

而另一个让他越发“火”的原因则是“接地气”。在他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带领下,合发村从原来的破败不堪到如今发挥示范作用的新农村,可谓今非昔比。当地村民无人不晓得彭勇刚,对他的驻村帮扶工作纷纷点赞。或许王君的那句话点了题:“瞧瞧人家这第一书记!”

“处理好四个关系才能轻装上阵”

2015年8月3日,已有10年气象部门工作经历的彭勇刚来到合发村,开始了自己“驻村第一书记”的新角色。

“小彭,你这是从农村考出来,又回到农村去啊。”彭勇刚的老领导李茹在得知他被派驻到合发村做“驻村第一书记”时感慨地说。

“我属于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唯一的农村经验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到农村工作会面临什么困难,我事先有心理准备,但没有切身体会。”彭勇刚说,对于农村工作的直观感受,还是来自《第一书记》《马向阳下乡记》等影视剧,从表面了解了一些“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

尽管如此,彭勇刚还是很快融入了新角色。他告诉记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先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才能轻装上阵,安心开展工作。

“到合发村后,我面临的第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与村支部书记吕志之间的关系。初期,我和吕志由于职责分工没有梳理明确,村里的干部、群众遇到事情需要找书记也搞不清楚应该找哪位书记,甚至有的群众还以为书记换人了。”彭勇刚说。

后来,彭勇刚组织村两委班子共同学习中央和自治区的相关文件,明确告知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是按照中央规定的“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主要职责开展工作,将全村工作统抓起来,而不仅仅局限于扶贫。同时,他还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统抓不意味着包办一切,是总揽而不是包揽。

彭勇刚说,他特别注意依靠村党支部和村支部书记指导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做到指导而不越位,不随意干涉两委班子的正常运行,侧重抓好党建、规范为民服务程序、精准扶贫、提升治理水平等四项工作。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方面,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情况清、威望高、群众熟的优势,他自己则为村支部书记当好参谋。“这样既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依靠,相互帮忙,又做到了合心合拍,添彩不添乱,分忧不分功。”彭勇刚坦诚地说。

彭勇刚告诉记者,第二个需要处理的关系是要处理好与派出单位气象部门的关系,要多向气象局汇报工作,争取气象局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做好气象局定点帮扶的联络员;第三是要处理好与乡镇党委的关系,要自觉接受乡镇党委领导,把乡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在村里落实好;第四是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争取家人的支持和谅解。

“这四个关系理顺了,我工作起来也更游刃有余了。”彭勇刚笑着说。

“精准扶贫需要精准识别”

合发村下辖两个自然屯,共426户,1294人,少数民族157人,贫困户7户,低保户181人,五保户5人,劳动力907人,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13378亩,水浇地8700亩,林地12979.7亩,经济林100亩,草牧场3468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对于这些数据,彭勇刚已烂熟于心,这源于他不厌其烦地走村入户调查。

“刚到村里的第二天,彭书记便按照图纸开始了走访调查。每到一家,他都会做一个自我介绍,在详细询问每一家的收入情况和生活状况的同时,还争取把每一家的情况都做到了如指掌。”吕志说。

“彭书记来村里第三天就到我家了解情况,近一年来,他多次入户,但每次都没有吃上一口饭。彭书记,您下次再来我家,吃口饭成吗?”村民郭淑梅的话道出了合发村老百姓的心声。

记者面前是一打已经褶皱的纸张,这是合发村的航拍图纸,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每家户主的名字,这是彭勇刚一一标注的“杰作”。

“我就是依靠它开始熟悉村落、开展工作的。整个村子转一圈,用我的步伐测量是6000步,需要40分钟,每天我都会转上一两圈。”彭勇刚说,“精准扶贫,首先就要精准识别,就是要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把每户的情况摸清摸透,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帮扶。”

贫困户的评选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随着合发村的日益发展,实际贫困户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这给评选工作增加了难度。彭勇刚说,今年春节前的贫困户评选工作让他记忆犹新。

2月5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七,还有两天就是除夕,村委会办公室让争取贫困户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些老人从评选贫困户工作一启动,就天天坐在这里,还有一些年轻人是给自家老人来争取名额的。”彭勇刚回忆道,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都来村委会静坐,她一直在为自己争取贫困户名额。“据我们摸底排查,她有三个儿子,儿子们的生活虽不算富裕,但还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给她养老足够了。”

鉴于这种情况,彭勇刚耐心地给老太太解释:“能否评上贫困户,是由政策决定的,还要通过打分等一系列环节来评选……”

还有一个40多岁的单身汉跑到彭勇刚面前耍酒疯:“我就是要申请贫困户,申请了贫困户后国家给发钱,我就什么也不用干了!”

通过这两个人的事例,彭勇刚得出分析结论,“第一,不能把贫困户的评选作为养老的途径,赡养老人天经地义,子女不能泯灭良心,我们的扶贫不是养老;第二,受贫困户评选的利益驱动,一部分人想不劳而获,但我们的扶贫不能扶懒。”

本着“扶贫不是养老、扶贫不扶懒”的原则,彭勇刚指导村两委班子最终选出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而村民们对此也都心服口服。

为村子发展注入气象元素

在合发村两委联合办公室,门后的角落里摆放了一张单人床,另一侧放了一个拉杆箱,一个铁皮书柜被当成了简易衣柜。“这就是彭书记的宿舍。”吕志说。

可以看出,彭勇刚不仅很精准地识别了村里的情况,也很精准地把自己“装进”了合发村。

“村里主要的粮食产物是玉米和绿豆,村民大部分靠天吃饭。”彭勇刚说,“合发村的农业现状,需要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融入,只有发挥好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保障作用,才能使村民真正增收致富。”

在村委会,记者看到了“气象多媒体互动终端”,该终端是集气象服务、政务、党务、规章制度等十几个模块于一体的电子显示屏。

“这是气象部门出资设立的电子显示屏,其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突泉县综合气象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据彭勇刚介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今年年初赴合发村调研时,还关切地询问电子显示屏上天气预报的实时更新情况。

“目前,我已向突泉县气象局申请到合发村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站号,天气预报的同步更新已经实现。”彭勇刚说,自从有了电子显示屏,村民们时常会来村委会查看天气预报,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看天种地。

与此同时,彭勇刚在入户调查时,还帮助村民通过手机关注“突泉气象”官方微信。村民通过“突泉气象”,可以及时查看天气实况、天气预报、气象科普知识、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和气象预警信息等。

“今年3月有一次大风天气过程,我们提前了解到‘突泉气象’发布的大风预警信息,及时组织种植户给大棚加固,有效减少了大棚种植户的损失。”村委会主任张雪峰说。

据彭勇刚介绍,目前,合发村只有一个六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还不能完全满足设施农业的需求,农业小气候仪对该村温室大棚种植越来越重要。

“通过农业小气候仪,农民可以实现小范围大棚环境观测,可以测量大棚内部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连接微信客户端,还可以实时掌握大棚内部信息;通过布设在大棚内的摄像头,甚至可以远程查看农作物的长势。”对于气象仪器发挥的作用,彭勇刚如数家珍。

记者获悉,彭勇刚已向气象部门申请了20万元的仪器设备款,今年4月,他还专程回到北京,与富景天策(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设备购买的前期沟通。

彭勇刚说,他坚信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在合发村脱贫“摘帽”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十个全覆盖”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如今的合发村,硬化的路面,平整的村道,已形成“九横三纵”(即横向九条、纵向三条的马路)的格局,令人看后顿时眼前一亮。

“我们村原来是‘泥水路’,现在是水泥路……”彭勇刚的一句“我们村”透着质朴,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合发人。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合发村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原来,村里都是土道,平时尘土飞扬,要是赶上刮风就会尘土满天,如果下雨,满地泥水,寸步难行。”吕志介绍说。

按照自治区政府提出的针对农村牧区的“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的要求,合发村开展了村道改造、危房改造以及安全饮水工程、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便民连锁超市建设等多项工作。经过彭勇刚和村两委班子近一年的努力,建起了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房屋,村委会前面新建的柳月湾舞台、篮球场、村卫生室、连锁超市等,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党的政策好,‘十个全覆盖’贴近民生,彭书记他们为我们老百姓真正办实事……”合发村农民女作家、村民冯素艳说。而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在她写的《夸夸咱家园》《秀美乡村》等打油诗中得到了印证。

“‘十个全覆盖’真正覆盖了民心,拉近了我们与村民的距离,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彭勇刚说,接下来,他考虑的是如何帮助村里发展经济。

4月下旬的一天,在甘肃参加完中央国家机关选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后,彭勇刚打算在北京转机回内蒙古。听说有个全国现代农业博览会在京召开,他便决定临时改变行程,前往会场参观调研。

这次调研成果颇丰,他买了18株蓝莓、樱桃、树莓、西瓜、葡萄等果苗回村试种。

“我们都以为彭书记买的是花呢,没想到他大老远背回来的竟是准备在果蔬园试种的多个品种。”张雪峰笑着说。

张雪峰口中的果蔬园位于村委会东边,占地40亩。说起这块地,还有一段故事。

据彭勇刚介绍,合发村有140亩村民土地流转给了水泉镇粮贸公司。后来,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彭勇刚在气象部门为合发村争取到60万元的资金支持。于是,他找到县领导,希望从粮贸公司要回40亩地,以建设果蔬园,增加村里的收入。他的建议获得了县领导的支持,40亩地最终被划拨给村里。

“我们要在果蔬园建设2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还要栽种果树。同时,我们村在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正在建设温室大棚,发展庭院经济。”彭勇刚说。

在村委会,记者看到了一块刚制作好的图板,上面清晰标注着房屋和对应的姓名。“贴蓝色便签纸代表已经建了大棚的农户,一共有71户;贴红色便签纸代表有建设大棚意愿,但还没有动工的农户。”彭勇刚向记者详细介绍着自己制作的图板,看得出,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心十足。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彭勇刚说自己是上级党委距离群众最近的人,素质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政策在基层农村的执行。

“‘驻村第一书记’不仅要‘下得去、待得住’,更重要的是要‘干得好’,能够推动美丽乡村新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强班子,带队伍,为村里打造一个讲规矩、守纪律、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奠定合发村长远发展的组织基础。俗话说得好,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彭勇刚坦率地说。

在合发村,除了具有气象特色的帮扶外,彭勇刚还把“以党建促脱贫攻坚”搞得有声有色。

在村两委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情况一览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农村发展党员六步法等规章制度,这些都经过了彭勇刚的重新梳理完善。

“在党建这块儿,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很多程序性的东西,都是在他来了以后才规范起来的。”吕志说。

“合发村两委班子是个新班子,村干部年富力强,战斗力强。新班子是优势,但对规章制度和程序规则需要有一个熟悉和加强的过程。”彭勇刚说,在开展日常工作中,他比较注重听取村里老党员的意见。

在综合对党员的走访情况和支委班子的沟通情况后,彭勇刚提出要坚持村里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他组织村支部书记、各支委共同学习“三会一课”制度,明确了要定期召开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最新政策和精神,重大事项要按规定程序召开党员大会审议,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

“在涉及表决的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召开前,我会和吕志书记、张雪峰主任进行沟通,提醒他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注意程序规则。还要提前把议题同各位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彭勇刚说,“在表决的时候,要把‘同意的’‘不同意的’‘弃权的’都问一遍,一定不要简单地让大家‘不同意的举手’,以免造成大家的反感和抵制,寒了党员群众的心,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在发展新党员方面,彭勇刚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特地拿出2014年中组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组织党员学习,并一再强调要注意表决方式,即要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而不能再采用以前举手表决的旧方式。

“因为前期工作做得扎实,发展党员大会顺利召开,我们村两名发展对象顺利表决通过,成为预备党员。”吕志说。

记者了解到,合发村现有党员40名,村两委班子成员4名,村民代表21名。在彭勇刚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合发村党支部已从3颗星的三类党支部升级到8颗星的二类党支部,目前正向着10颗星的一类党支部努力,并于今年3月底申报了“红旗党支部”评选,正在接受考核评审。今年5月,合发村两委班子荣获“兴安盟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荣誉称号。

对此,彭勇刚说,建强基层组织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抓好基层工作,就是要把“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抓不好党建是最大的失误”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抓实,以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合发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