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根在基层·部委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记

用心 用情 用力 带领村民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记驻高碑村第一书记王本东(申万宏源证券)

中央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活动中投公司调研小组 (执笔人)胡海龙、余静(申万宏源证券)

2016年08月0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投公司驻贵州省施秉县高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本东

中投公司驻贵州省施秉县高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本东

王本东,男,汉族,1976年12月生,山东微山人,1998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学位,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干部管理岗,2015年8月任贵州省施秉县高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碧色的舞阳河在黔东南的苗岭腹地蜿蜒流淌,当河水从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穿流而过时,河面豁然开朗起来,形成了一个宽达200-500米,长约1公里的湖泊,这是舞阳河区域最为宽阔的一段,也被叫作高碑湖。

平湖峡谷、流泉瀑布,还有那别具一格的苗寨风情……放在一年前,王本东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的人生轨迹会和这片千里之外的秀美土地有所交集,但如今,自己却已是真真切切地投入了它的怀抱。2015年8月6日下午,在单位有关领导相送下,王本东到达贵州黔东南州施秉县一类贫困村高碑村,就任村第一书记。当乘坐的汽车经县城驶往高碑村时,王本东的心禁不住忐忑起来:高碑是个什么样的村子?那里的村民是不是接受我?我到了之后能不能干好?诸如此类的想法不停地涌上他的心头,以至于忽略了不期而至的太阳雨。

汽车即将行至高碑时,王本东下了车,和前来相迎的县乡领导们在路边俯瞰高碑,只见群山环绕中,一片青色的湖水静静地躺在谷底,如琵琶美女,恬然自得;几叶扁舟漂浮在宽阔的湖面上,头戴斗笠的渔民,或坐或站,正在捕鱼;三三两两的村寨民居,如星星点点,散落在周边山影的褶皱里,淡淡炊烟正慢慢升起……

眼前的景色让从钢筋水泥森林中走来的王本东感到无比的震撼。他不禁从胸中升起了一股豪气:“从踏进高碑的那刻起,我就是高碑人了,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一心想要成为高碑人的王本东决心“静下心,沉下身”,迅速融入高碑,全力服务高碑,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些实事。他当然知道,前路中挑战定然不少,但他也相信,有了各级党委政府作坚强后盾,自己一定可以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村民,在扶贫开发、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做出点成绩。

这位远道而来的村第一书记,能成功吗?

用脚丈量土地,用心看透问题

高碑村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初来乍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王本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跋山涉水,走寨串户,走遍了全村每一个寨组。在这超过24公里的行走历程中,一个个问题、困难跳到了王本东面前,一个真实的高碑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高碑村,隶属于黔东南州施秉县甘溪乡,村委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距县城14公里。解放前,这里曾是清明乡政府驻地,湘黔公路未通时曾是贵州通往湖广的重要码头和交通要塞,当时市井繁华,大理石铺路。1934年底,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曾路过该地。时光荏苒,2004年,由原乌龟石村和原高碑村合并而成了如今的新高碑,全村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寨,分布在舞阳河的两岸。截至2015年6月,全村共有578户2760人。尽管人口数仅相当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居民区,但却涵盖苗、汉、侗、土家等五个民族,其中又以苗族人口为众,占全村总人口的71%。除去外出打工人员,乡村常驻人口约有1650人。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王本东却把更多精力花在了脚踏实地的调研上。一个寨子接一个寨子地跑,他利用各种机会向村干部、贫困户等留在村里的村民问问题;查阅村两委历年来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向乡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请教,向村里已退的村干部请教,向在外工作的乡村精英请教。凭着这样的“一问”、“两查”、“三请教”,王本东看到了数字以外的更多实情,在这其中包含着不少高碑人的苦恼和困惑。高碑村属于省一类贫困村,而导致这方秀美山村沦为穷村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

上世纪80年代,为支援下游电站建设,高碑人本就为数不多的农田被大片淹没。村民只能在有限的坡地耕种生活。勤劳的他们既种植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又在高海拔地带种植太子参、烟叶等经济品种。由于土地少,土质差,作物产量低,他们又养猪喂牛补贴生活。目前,全村共有耕地1695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果树、红薯等为主,其中田只有828亩,人均还不到3分。

高碑虽然位于施秉和镇远的中间地带,但交通状况仍需改善。距离通往县城的二级路还有6公里,道路狭窄,经常被山洪冲垮;全村还有张家山、大老上等5个组没有通组硬化路,雨天道路泥泞,机动车难以通行;乌龟石片区与高碑片区被舞阳河分成两半,刚修的栈桥只可以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乌龟石片区10多个寨子的激动车辆,都要绕经杨柳塘镇到施秉县城,全程27公里,路窄、弯道多、路况差。

高碑湖周边位于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舞阳景区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村寨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接待能力较低,还没能系统开发并转化为持续的经济收入。由于历史原因,高碑湖湖面旅游资源已被位于镇远的清酒集团垄断,沿湖农家乐不成气候。

田土稀少,交通出行有困难,旅游资源未被开发,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与许多贵州的贫困村一样,高碑村同样也是一个“留守村”。高碑的青壮年们背井离乡,到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打工挣钱,以至于村民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外出务工,也导致这里在人口状况上出现“四多”——少数民族多,外出打工者多,在外定居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多。全村50%以上在外打工人群,一年中往往只有春节才能回来。当地人曾无奈地感叹:如果一个老人去世了,整个寨子可能都凑不齐抬棺材的青壮年。

种种困境让高碑在经济发展上 “三无”问题严重:无产业发展带头人、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村里没有致富能手,经济能人基本在外地创业,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也基本在外打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没有集体收入,无法通过集体形式进行规模化经营;村里也没有明显的特色产业,产业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有零星农家乐,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

而在组织建设上,虽然高碑村的组织建设有很好的基础,但也面临党组织涣散、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问题。作为村中留守的愿意为村集体服务的群体,现有各组长年龄普遍偏大,14个组的组长中,年龄低于50岁的仅3个,多数超过60岁,组长中党员仅有1人,比例极低。

湖水是深绿的,群山是碧绿的。然而,现实的困境让王本东无暇再有更多时间去欣赏近在咫尺的美好景色。在完成对全村15个村寨组的村情调研;走访了村里任职超过三十年的老支书、所有的村民(寨)组长和部分低保、五保户及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了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查阅了2011年以来有关村情村务文字材料和电子资料后, “新高碑人” 王本东开始思索,如何给高碑村打一针重拾活力的强心剂。

高碑人的情谊,似山路般绵长

如果说白天的走寨串户带来的更多是忙碌的充实感,让远道而来的王本东从一个央企干部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泥腿子书记”。那山村里的“夜生活”更会让初来乍到的人儿有些难以适应。

从大城市来到山村,住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委大院。“一旦停电、漆黑一片”,“一旦停水,下坡挑水”,太阳下山后,窗外漆黑一片,隔壁老鼠忙碌,这才真正感受到“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一双,举头望房梁,低头念家乡”。更何况,在高碑村热烈欢迎王本东的并不只有热心的村民们,还有无孔不入的黔地蚊子,这儿的蚊子似乎特别喜欢这位新来的书记,把他“招呼”得满身都是红点点。

不过,这些生活上的小麻烦显然不会对王本东产生困扰。但凡他一想到傍晚停电时村民们关心的电话,想到蚊虫叮咬时村民送过来的药水,想到村民们自发送过来的绿叶青菜等等这些情景,王本东就会觉得自己没来错地方。尤其是每回在路上遇见村民,总能见到他们脸上淳朴的笑容,听到他们略带羞涩的问候,王本东就能感受到高碑人如山路般蜿蜒绵长的深情厚谊。

当然,王本东在与高碑人的相处磨合中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之外的状况。一次王本东和乡党委书记在出差途中聊天,书记对他讲:“本东书记啊,你虽说来高碑时间不长,可怪事、难事还都让你遇上了。”不过,这些小插曲倒是让王本东有机会更加熟悉当地人的脾性。

有一次,村里除了一桩安全事故。一位村民雇了邻村五六个人在自己房后砍树,没想其中一个人在砍树时被一棵突然倒地的大树砸死了。气愤的死者家属直接涌到村委大院,张口就要30万元赔偿,否则不搬走尸体。为了协调这幢事故,王本东和乡镇干部们专门腾出村委两个房间,对双方进行协调,反反复复进行了不下八轮的调解谈判,从晚上七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嘴皮子都要磨破了,最后终于谈拢了赔偿金额。等到事情忙完,院里的人车都散了,天也快亮了。

还有一次,王本东中午正在吃饭,突然听到外边大路上有激烈的吵架打骂声。他把碗一搁,出去一看,发现吴姓苗族大婶坐在地上又哭又骂,嘴角还有血迹,而两个年轻媳妇正在骂她踢她。王本东急忙冲上前去,拦住两个媳妇,喝止她们打人。结果这两个媳妇嘴巴不饶人,朝着王本东指指点点,骂他多管闲事。而他们身后的一个青壮年汉子甚至还想冲上来推搡王本东。面对这样的情形,王本东毫不退缩,厉声说道:“不管怎样,打人是不对的,更不能在公共场合打骂,再打人我就要拨110了。”刚好这时有村干部赶过来,大家好说歹说,总算将这批人劝回家。后来王本东又联系乡里民警,详细了解事情缘由,为两家做了调解。

这样突发的小插曲经常会发生,但王本东认为,作为村第一书记,这是自己需要亲身处理的分内事。他觉得,人就一辈子,能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老了不后悔。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遇到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坚信“只要团结人,没有办不了的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工作之余,王本东也在村子里发展了一些新爱好,以此调节身心。把“白天爬山头,晚上看灯头”当作健身锻炼,把“雨天走山路,烂泥粘腿肚”当作意志磨练。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弯曲的山道,有坡有坎,是健身的良道。与村里乡亲聊天、唠家常时,村民的一句“到家里坐些下”、“到家里吃些下”比什么都能慰贴远离家乡的心。大城市里人比其他物种多,这里其他物种比人多:处处留心所见,欣赏树的挺拔、花的娇艳、果的坠实;时时享受所听,听鸟的鸣叫、虫的吱叫、牛的哞叫。平时在搭伙的村民家做做饭,烧烧柴,烤烤辣椒,感受到劳动的愉悦。

高碑是一个新世界,而王本东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

看准资源禀赋,实施精准扶贫

与村民们在田间交谈,和两委班子成员在夜色中热聊,在熟悉环境并精准把握高碑村贫困情况及致贫原因后,王本东心中逐渐有了接下来的工作思路——看准资源禀赋,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就是要让大多数人得到实惠。高碑村民有的是啥?是山地、是稻田,是日夜奔流的舞阳河、渔产丰富的高碑湖。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是高碑脱贫的关键。

当然,要大刀阔斧地开展扶贫,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可不行。自从来到高碑村,王本东就坚信,只有抓好基层党建,紧紧团结好村两委干部,才能把高碑村发展好。所以,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村两委班子建设成为王本东上任后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党建扶贫为引领,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采取具体措施,逐渐强化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政策引领、主体责任、能力建设、廉洁自律、便民为民、精准扶贫水平,加强业务研讨和学习,在两委干部中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填补村两委干部“党员空白点”和各村民小组“党员空白点”。加强民主决策,通过定期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村组长扩大会议,村委会次,准确利用好“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对高碑村脱贫致富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决策和分工部署,加强重大事项事前沟通和过程监督。

有了高效的班子,王本东决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发挥高碑特有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山地特色农业和水产加工业。在王本东和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高碑村争取到了省财政5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更让王本东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在高碑村的工作得到了母公司的大力支持,申万宏源证券决定资助高碑村扶贫发展基金50万元。这也让王本东更有底气发展高碑的“三大金刚”。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山林经济,发挥山地资源禀赋有时,重点抓好桎木山茶叶、太子参等经济作物种植和地瓜、枇杷、桃子等时令果蔬种植,集中扶持养牛、养鸡专业户……一亩普通作物收益多少?一亩茶或果树收益多少?王本东心里的经济账算的明明白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真切切地给高碑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对于返乡农民青年,坚持用大力扶持的态度欢迎他们,引导他们投身高碑山林经济的发展。如今,高碑返乡农民青年已经成立了青山茶叶合作社,还在村委的支持下前往黎平考察茶苗基地洽谈合作。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种植茶苗120余亩,仅种茶和除草两项就能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39人,发放工资27000余元。预计茶树长成后,仅茶树培育及采茶加工等,初步估算能带动本村73户贫困户共297人年增收400余元,带动他们走上产业脱贫道路。

与此同时,高碑村对外大力招商引资,对内积极鼓励支持致富带头人在高碑湖两岸种植精品水果。目前,已经沿鸭蛋岩一线山地种植桃树129亩;引进3名种植大户在谭花、张家山等沿湖寨组发展千亩精品水果种植基地。

高碑还在努力发展其他两项重点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田间地头,乌龟石片区100亩稻田养鱼在今年农历年后已经进入收获期;舞阳河畔,干鱼虾加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主体厂房即将完工,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高碑湖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来了,高碑湖农副产品加工厂已经开始洽谈合作。

利用高碑村得天独厚的淡水鱼虾资源和山地精品水果,集体加工产业的发展仿佛踩了一脚油门。在销售渠道上,王本东带领大家积极探索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网上打造高碑村特色农家网店,开业3个月来已经销售干鱼干虾、柚子等物品,销售额超过一万元。目前,高碑村正与企业机构协商,计划在凯里等地成立高碑村特色农副产品运营中心,由社会帮扶力量提供营销支持,进一步提高网销能力。

构建暖心工程,“教育扶贫”当先

打开致富之门只是高碑村通往美丽乡村道路上的一部分。王本东觉得,如果能多推一些便民服务、暖心工程,整个高碑无疑将变得更加美好。高碑村是一个留守村,看着村里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无法不让王本东想起自己的童年。他出生在山东农村,感受过儿时的那种艰苦条件,所以他真心实意地想为高碑的孩子们做些事,为孩子们创造一些相对好的学习条件。他把“教育扶贫”带进了自己的朋友圈,在亲友中发自内心地大声疾呼。

经过王本东的努力,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新课桌、新书包,拥有了崭新的美丽校园,再也不用远赴他乡、离开自己的小伙伴们去异地求学。继去年通过社会资源捐助乌龟石小学4.6万余元学习物资后,如今又为在外村小学读书的本村10名留守儿童捐助书包、纸笔等学习用品266件,为本乡镇其他村小学捐助助学物资323件。王本东动用自己的资源,牵线搭桥,为本村三户留守儿童联系上了结对帮扶。一批专门为本村小学募集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也通过多方努力按照预计的目标多数到位,得以更好支持电脑教学。

每一个因此得益的孩子们,看到王本东都会亲切地上前去问候,“王书记,你好啊!”、“王书记,你吃饭了吗?”、“王书记,你什么时候再来给我们上课?”。。。。。。还有不少孩子悄悄地给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大恩人写了信,感谢他关心这所从来无人问津的小学校。王本东更没想到的是,因学校教学资源和环境的改善,村小学的在校人数竟然增加了不少,这让他颇感欣慰。然而,这离他想要为孩子们做的事还相差甚远,他只知道,自己想要给这些孩子更多更好的,他发自内心的爱着这些大山深处的幼苗们。

村里的孩子和老人自然也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在县直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经过精心组织实施,乌龟石片区医务室建成了,预计能够为交通不便的乌龟石片区10个寨组1600余名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高碑村的环境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一年里,高碑村从村级经费中拨出资金专门用于进村道路和高碑湖沿线环境清扫,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实施风貌改造、庭院整治工作,全村环保建设取得成效,并在2015年底获得 “省级生态村”光荣称号。在县乡两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对高碑村沿湖四个村寨庭院整治和风貌改造,对沿湖道路扩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督办,对涉及到土地占用及其他事项进行逐户协调,配合施工队伍入场施工。目前,已完成沿湖道路清场、何家院文化广场土地整平,以及沿湖53户苗家木屋风貌改造和24户楼房平改坡,整治村寨庭院9户。一个山清水秀、风情浓郁的现代山地旅游村已初具形象。

书记的一天 风风火火

风风火火,忙忙碌碌,10个月的时间里,王本东欣喜地看到了高碑村村头巷尾的变化,这些改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来自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点滴用心。

4月27日,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三。一大清早,王本东推开村委大院宿舍的房门,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样的说法或许并不准确,实际上,本东书记这天的工作从前一天就已经开始了。提前对工作进行安排是王本东的习惯,因此这个周三的工作在前一天就已经安排好了:早上,和村支书、村主任一起商量村两委“两学一做”的安排;然后,去乌龟石小学,商量捐助电脑、聘任英语教师和对口帮扶困难学生具体解决方案,除了这些事,还要商量如何让村医务室尽快投入使用。如果有时间,还要再去野山茶叶合作社转一圈,看看茶苗生长情况。

曾有人不解地问王本东:“村民都习惯了随意地生活、干活,哪能像公司那样安排事情提前发通知、把一切都安排好?人家不会笑话你?”对此,王本东有着自己的考虑:“这里到哪里都要走山路哩,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要让村干部和村民们方便,不影响他们正常生产生活,所以提前联系还是必要的。”

早上八点多吃完早饭,王本东和往常一样,喜欢在高碑村委所在的寨子里转一转、摸一摸最新情况。一路上,沿途的村民们不停地和王本东热情地打招呼,就像是相识多年的乡亲一样,“书记吃好了?”“书记去河边逛逛?”“书记跟我们去赶场吗?”“家里,家里的枇杷哪些吃,新鲜着哩”……一句句、一声声,满是浓浓鱼水情。

上午9点,村支书从乡里赶到村里,而村主任、文书、安监员、纪检主任从各自的寨子徒步来村委会碰头,加上王本东,六个人在村委办公室里就“两学一做”工作的推进热烈地讨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客套话,结合党的政策要求,说的都是实际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之下,下一步的工作方法自然也就有了眉目。

一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后,王本东从办公室出发,徒步去王乌龟石小学。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路不是很好走,而要走到乌龟石小学,首先要走过村里的一段下坡砂石路,再是一段上坡砂石路,走着走着,两边人家渐渐少了,砂石路渐渐变成泥土路;走着走着,泥土路又渐渐变成田埂路,路的两边铺着块块稻田,点缀着点点鱼塘;再往前走,就是左转右转、上上下下的山路,有时要趟过小河流,有时要小心翼翼穿过靠山的羊肠小道。大约走了40多分钟,乌龟石小学终于到了眼前,汗水也泅湿了衣服。

乌龟石小学,这是一所拥有6名教师,100个学生的完整建制小学,生源都是附近寨子里村民的孩子。春日的阳光洒满校舍,在小学庭院的树荫下,王本东与小学校长吴老师开门见山研究起工作来,没多久就敲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要在9月份为孩子们开设初级英语课。多年以来,这所小学一直上不了英语课,因为地方实在偏僻,加上县里没英语师资少,一般教英语的老师都不愿意来,这次王本东书记通过多方协调,终于联系解决了英语师资问题,并安排好了英语老师食宿等后勤保障。不久,这所山村完小的上空将会传来英语课文的拼读声。

第二件事是解决学生电脑问题,王本东书记通过发动自己的朋友圈,为高碑的孩子们争取来了一批电脑,并亲自安装了操作系统。今后,乌龟石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电脑课,就能通过互联网,逐步了解山外的信息,看到山外的大千世界了。

忙了一上午,和师生们简单的午餐后,王本东书记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青山茶叶合作社,实地查看茶苗生长情况。在山茶苗圃里,王本东不时弯下腰拔草,仔细查看茶苗叶子是否萎掉、枝干是否保青,脑子里也在思索茶叶合作社下一步的工作,如何施肥效果才好,是否开始在合作社团队中培训炒茶技术?是不是试点开设茶叶实体店等等这些问题开始萦绕在他的心头。

天色近黑,王本东终于回到了宿舍。宿舍门口不知道是谁放了个塑料袋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两只红薯,不知道是哪位老乡送的。这让王本东原本有些疲惫的心里激荡起一轮幸福的涟漪:累一点算什么?有这两个红薯,都值了!

学到很多,收获很多,体会很深

忙忙碌碌之中,转眼间,王本东在高碑已经干了整整10个月。对于这10个月的宝贵人生经历,王本东坦言:“驻村工作,学到很多,收获很多,体会很深。”

他觉得,做好扶贫工作,着力点在提高村民的致富意识,创新村民的致富途径,力量源泉则是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只有发动好他们,提高他们积极性,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自信心,才能取得扶贫实效。

他觉得,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搞好团结。搞好村两委班子的团结,搞好全体村民的团结。

他觉得,做好驻村扶贫工作,关键还是要在了解贫困底数的基础上,早点明确工作思路并逐步一一落实。

王本东相信,只要有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只要紧紧团结好村两委干部、紧紧依靠好广大村民群众,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而且在翻山过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村民获得发展的正能量,驻村干部自身也会得到锻炼和成长。

在高碑的每一天,王本东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用“城里人”的方式放到网上。他在公司司报上发表了《高碑景、高碑情、高碑人》,述说高碑景的美、高碑情的深、高碑人的勤,宣传高碑;在新浪微博建立了“贵州施秉高碑村”的博客,上传了一些照片和文字,写了一些随感,传播高碑美景;建立了“贵州施秉高碑”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将高碑的村情村景推介给社会。

就在即将离开高碑村的时候,传来了王本东获得“全州优秀村第一书记”的喜讯。然而,此刻身为高碑人的王书记却全然没有欣喜之情,他还在为患病村干部的病情担心、还在想着如何向市场推销青山茶叶合作社的茶叶、还有村里那条通往外部的运输要道的扩建问题。。。。。。相信在王本东等驻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高碑村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会更快实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