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成都市武侯区构建新型服务型社区:居民下班 社区上班

2016年06月08日19: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积极探索实践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三化”工作模式,网格治理“立体化”、服务管理“社会化”、全员参与“联动化”,不断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15年2月,社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2月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推行“立体化”网格治理,深化居民自治管理

黉门街社区建立了“四级”网格,理顺权责关系,划分网格片区,明确各自职责。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社区积极探索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型,着力构建“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社区治理新机制,搭建多方共同参与治理的四级网格治理平台。成立片区党支部,构建扁平化组织构架。社区“两委”成员任二级平台片区党支部书记、治理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和实施网格内的组织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参与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和监督。他们承接政务服务,实行错时工作制。由专业社工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139项政务服务工作,实现一站式服务,错时上班。服务过程中接受社区党委的领导、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并提出了“居民下班,社区上班”的工作思路,以专业化的社工服务,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政务服务。

社区“两委”成员下沉到网格片区中,任网格片区治理委员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指导三级网格开展社区服务。社区网格片区负责人进单位、入院落,用眼观、用耳听、用心记,了解居民群众诉求,及时处理,重在发现问题。实现了“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主体多元化,合力处置它”的工作模式。

开展“社会化”服务管理,有效回应居民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黉门街社区提出“弱化办公,强化服务,去行政化”,打造没有办公室的社区,要让居民群众“走得进来,做得下来,留得住”。社区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引入50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慈善公益服务、便民化居家生活服务、多样化文体兴趣服务,社区党委明确提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入,一定要“引得进来,留得下来,树得起来”。实现了便民服务“零距离”。

提供个性化慈善公益服务。引入“毅优国际”社会组织,开设“四点半”学校,为解决辖区居民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社区提出“学校放学,社区上学”的“四点半”学校帮扶措施。开设寒暑期公益托管,开展了暑期少儿夏令营等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

提供便民化居家生活服务。搭建了居家生活便民服务的“菜宅送”蔬菜直通车,解决了居民买菜难问题;引入“泓福泰”家政服务,为居民提供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月嫂等服务。搭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慈爱嘉”敬老助老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就医服务等6类20项服务,让居家养老服务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

提供多样化文体兴趣服务。为满足居民的文化活动需求,社区成立了黉门艺术团、书法协会、老年摄影家协会、门劵收藏协会、老年舞蹈队、太极队等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设立手机摄影辅导站,创新手机随手拍,发现民生新问题。组织辖区摄影爱好者深入院落、深入居民生活,用手机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和院落里的小人物、感人事,以此弘扬正气,树立平民典范。

实现 “联动化”全员参与,共驻共建和谐社区

黉门街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驻区机关单位、群团组织、“两新”组织为成员,采取“1 1 N”的方式,建立社区区域党委。通过区域党委,整合单位各种资源,搭建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资源共享的平台,以联办活动为突破口,将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的资源优势与居民需求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行“党建项目认领”、“双向服务”、“菜单式服务”,建立了“党员建议案”制度,开展“黉门问需日”活动,形成了党建相融互动的格局。

群团组织参与,下沉接地气。社区始终把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重心,跳出群团看群团,着力构建大群团的工作格局,引入群团组织下沉接地气,整合群团组织资源,在社区搭建工会组织的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妇联组织的“向日葵家庭服务计划”、残联组织就业创业示范点以及共青团组织的“武侯黉门青年聚落”等服务平台,形成合力,服务居民。

社会组织参与,满足居民需求。黉门街社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势和作用,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如华西坝园区管理协会,把单位不管、物管公司都不管的三无院落全部管理起来,实行了低收费、准物管,服务于居民。

“壹心公益”心理咨询社会组织,对居民居家的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同时,介入华西医院的医患纠纷,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志愿组织参与,多元服务内容。依托社区“党团员志愿服务站”,引入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如黉门“杏林风”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心灵关爱志愿服务队、应急志愿服务队、成都艾普网络志愿服务队、“华西”名老专家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激励志愿者,形成常态长效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在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中,社区党委以“一核多元,合作共治”为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方式,搭建居家便利服务平台、搭建文化教育生活平台,使社区的服务更加贴近居民,有效的传递党的思想和理念,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群众切身享受社会化便利服务带来的实惠。社区居民称道“居家生活细小事,社区服务大民生”。(谢祥智、柯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闫妍)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