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宁 江 琳
2016年06月07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却一派喜人景象: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指标全线“飘红”;拆除9346处、近300万平方米违建,创造了“四个零”纪录;昔日的盐碱荒滩如今“车在绿中行,人在景中游”……
新区发展缘何逆势上扬?背后的奥秘,正是1375个基层党组织、3.4万多名共产党员的不懈努力。
党徽,在一线闪光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日常佩戴党徽、每逢重大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在新区已成常态。立足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渤海新区全面部署以开放招商、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市场主体培育、大气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七大攻坚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大局,新区广大党组织及党员迅速凝聚起攻坚克难合力。
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坚持每天清晨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并深入项目工地、街道社区督导工程进度,破解发展难题。
在渤海新区,各单位各部门早已习惯“事不过夜、日事日清”“一日无为、寝食难安”——新区下辖的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均由“一把手”挂帅,组织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行政审批局“一个窗口完成所有审批,一枚公章办完所有手续”,创造了平均3.5小时办结的“渤海新区速度”;在成立4个专业招商局的基础上,全区动员,全员招商,近百支精干的招商小分队、300多名招商人员奔波在全国各地……
辛苦付出博得喜人成绩。今年一季度,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1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3.7%。
关键时刻,党员勇于担当
新区虽然拥有5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但被视为“顽疾”的违法建筑一度充斥其间。着眼长远发展和群众当下需求,2015年11月26日,新区在全区范围内打响了当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拆违攻坚“战役”。
关键时刻,还是党员勇于担当。为推进拆违攻坚工作,新区成立了主要由党员干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并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基层党组织。
党员是标杆,亦是风向。在实施拆违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违法建筑,被拆群众的观望心态才逐渐消除。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拆违工作很快交出了合格答卷:截至目前,新区共依法拆除违法建筑9436处,近300万平方米,创造了“零冲突”“零上访”“零障碍”“零钉子”的优良纪录。
干得咋样,群众说了算
发展之要,贵在惠民;党员之责,重在为民。针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大气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生态绿化、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秩序、发展环境、交通秩序、公共交通、拆迁等10个方面的问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逐一发力化解。
大气污染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新区组织有关部门立即行动,取缔所有露天筛分,44台燃煤锅炉、6家实心砖瓦窑全部拆除;治理堆场、料场28家,3家煤炭运输存储企业被关停。仅3个月时间,群众对大气环境的满意率就提高了16%。
群众对优美的生态环境期望颇高,新区就开展覆盖全区的“绿化新区大地行动”。今年一季度,新区新增绿化面积53.13万平方米,栽植苗木49.3万株,昔日的盐碱荒滩,如今处处“绿廊花海”。
除了干什么群众说了算外,新区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同样凸显民意导向:成绩的好坏、作风的优劣、效率的高低由群众打分。
新区首创以“月评窗口单位、季评职能部门”为主要内容的“双评机制”,以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履职行为和勤政廉政为重点,组织群众和投资者对区直部门、驻区单位开展评议,结果在官网上公开,总成绩排名靠后的3个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总评满意度低于60%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反馈平台最新的信息显示,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均在93%以上。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