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保先进

2016年05月31日11: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概要】

今年以来,泸西县采取望、闻、问、切“四疗法”,号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脉搏”,找准“短板”和“硬伤”, 坚持分类指导、对症施治,扎实做好整顿、转化、巩固、升级工作,推动“软弱型、涣散型”基层党组织转型为“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

【做法】

调研摸底,建立一本“明白账”。集中整顿刚开局,及时组织力量沉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掌握情况和“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要求,制定细化分类标准,采取党员群众测评、基层党组织自评、上级党组织考评“三评”模式对全县基层党组织进行评价定级。县委组织部把好定级关,对调查摸底不清、标准程序不严、定级结果不实、分析问题不准的进行“返工回炉”,重新评价定级。年内,对评定出的7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其中:9个行政村、1个社区、23个自然村、13个机关事业单位、21个非公经济组织、6个社会组织、1个国有企业,2个其他领域),实行整改问题清单化和整改事项项目化管理。县委组织部通过督查组督查、随机调研、电话抽查等方式,查验整改责任人是否做到组织建设情况清、软弱涣散原因清、整改措施任务清、整改要求进度清。

细化方案,把好一个“方向盘”。县级层面制定出全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总体方案,制作配套整改工作流程图和台账样表,从整改任务、时间步骤、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把整顿工作列入党建考评内容。全县各党工委对照软弱涣散问题类型及剖析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召开党组织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组干部、常务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座谈会,进行集中会诊,逐一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按照“一支部一策”、“一村(社区)一策”要求,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整改方案并向群众公示。县委组织部抓好方案审核把关,分类建立整顿对象台账,逐步解决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无章理事”的“四无难题”。

上下联动,打出一套“组合拳”。采取“一个组织,一套方案,一班人马”办法,实行整顿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建立县、乡两级挂钩联系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机制,选择较有代表性、问题较为突出的基层党支部作为县级整顿工作示范点。7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各安排1名科级领导挂钩包保,其中,10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各安排1名县级领导挂钩,充分发挥下派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资源优势,加强基层班子和制度建设,推动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针对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的,采用“4+1”帮带模式全方位对其进行传帮带(1名党委班子成员、1名常务书记、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名老干部“顾问”结对1个村党总支书记);针对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立县级领导带头挂、县属单位结对帮、乡镇领导直接包、常务书记下派抓“四位一体”组团帮扶体系,探索强弱联合、独立发展、抱团发展、异地发展模式,实行“一支部,一对策,一难题,一方案”办法进行销号整改,逐步推动转化升级;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不到位问题,投资231万元,建立98个县、乡、村、组四级综合服务平台,开通1200个手机客户终端,形成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8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86个村级为民服务站纵向联动,县、乡、村、组服务网络全覆盖。年内,全县共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70名,选派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51名,覆盖了100%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和50%的一般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大学生村官主动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帮助完善村务财务、村规民约等制度,促进村级决策更加民主化、透明化。

分类指导,坚决杜绝“一刀切”。一是注重整顿转化与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相结合。强化分类指导,把定分级整改方向、定具体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时限纳入到综合分析、制定方案的实施步骤中,对症下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今年,全县各个层次党组织分门别类地制定整改方案994份,针对具体问题设定短期目标800余项、中长期任务1200余项。二是注重整顿转化与创建五星级村级活动场所相结合。开展“争星晋级”活动,按照村级活动场所硬件建设“八有”和软件建设“八个一”标准,深化建设星、管理星、活动星、堡垒星、创新星“五星级”活动场所争星晋级活动,81个村级活动场所创建“五星级”场所23个、“四星级”场所30个、“三星级”场所24个,突出做好建、管、用三篇文章,推进基层阵地提档升级。三是注重整顿转化与推进强基惠民“合作股份”相结合。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困境。年内,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全面实施”思路,筹集“合作股份”资金6615万余元,组建经济实体6个,在8个乡镇各选择1个村作为强基惠农“合作股份”试点,探索建立系统化布局、责任化驱动、市场化运作、精准化实施和持续化推进“五化联动”梯次推进“合作股份”工作机制,8个试点村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辐射带动全县整体推进,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四是注重整顿转化与农村“明白人,带头人”培养相结合。今年,从全县81个村“两委”班子中推荐选拔169名“明白人、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由乡镇党政领导挂钩联系,为其增收致富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提高基层干部创业和带富能力。

跟踪问效,构建一个“评价器”。建立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预警和动态考评机制,制定整改验收标准,实行整改“销号制”管理,通过按月跟踪、季度督评、半年分析、年终总评、督办约谈等方式倒逼整改。在农村和城区机关党员干部中分别推广“6331”考评体系和“抓两头促中间,抓中间带两头”考核办法,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6331”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思路卡、产业卡、和谐卡、文化卡、口碑卡、公开卡6类考核卡,实行党建工作指导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驻村纪检员“三员”考评回访,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联户代表参与评议机制。县委组织部、各党工委、县委活动办,采取随机调研、联席会议、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动态督查,抓好软弱涣散整顿跟踪问效,动态掌握实情,逐项梳理督办。在整改过程中,各基层党组织适时将整改情况向党员群众公示,接受监督和评价。年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配强班子治软、维护稳定治乱、发展经济治穷、提质增效治庸、考评实绩治懒、完善制度治散、改进作风治假、严惩贪腐治堕等方面,抽调精干人员组成10个督查组,开展随机调研、督查指导4次,电话抽查10余次,帮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现并反馈问题97条次,对后进党支部书记、后进党员普遍进行了“一对一”教育、“点对点”补课。如,针对旧城镇青禾村党总支书记与村主任存在矛盾,导致班子不团结,各项工作开展被动问题。县委组织部责成镇党委采取“单独约谈”、“工作一线谈”、“相互之间谈”等方式对班子成员进行交心谈心,化解了矛盾。年内,村党总支带领党员群众兴产业强堡垒,全村成功流转土地700余亩,支付群众租金80余万元,群众到流转土地上务工27000人(次),务工收入130余万元。

【启示】

定级、整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具体的措施;巩固、升级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持久的动力。泸西县“重过程、重持久、重长效”,通过建立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预警和动态考评机制,实施升降动态管理,不降格以求,促进先进党组织领跑更加“自觉”,一般党组织提升更加“有效”,后进党组织转化更加“务实”,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向长效化、常态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强党建促发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