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马镇爵册村党总支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主轴”,以打造民生服务圈为“齿轮”,坚持工作理念凸显服务、工作重心转向服务、重点任务聚焦服务、检验标准突出服务,运用“项目化”方式发展壮大“股份合作经济”,推行“菜单式”流程开辟群众就业通道,构建“网格化”体系优化管理服务,形成“一村三型六股份”、“一站六员惠民生”、“一网十格联千户”的党建品牌和实践特色。
一、“小股份”释放“大红利”,强基与惠农“双赢”。村党总支聚焦过去“无钱办事”、“无能力服务”的难题,找准自身发展优势和最佳路径,着力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形成“一村三型六股份”的架构,运用经济手段助推了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在“产业链”上挖掘项目,形成“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依托当地灯盏花、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引进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海亮集团2家龙头企业“落户”本地,组织和引导群众流转土地3400亩建成灯盏花、大棚蔬菜2个现代化种植基地,通过“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三方合作,迈出了“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的新路子,群众以每年每亩土地1500元租金、以及返聘到企业务工等渠道,年均创收700万元;村集体以项目区土地、水电设施、协调服务等折价入股,每年定额向企业获得“红利”37万元。二是在“微服务”中拓展项目,形成“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大力推行农村公共服务项目,通过评估论证,将爵册村集贸市场、停车场、水电路等资产及市场管理权折价9000万元作为集体“股本”,组建爵册村市场管理办公室,招聘专业人员作为法人代表,由村“两委”与其携手合作经营集贸市场,为商户提供服务、参与市场管护等,适度向商户收取管理费,每年可盈利60万元,其中:市场管理办定额分红20万元,村集体定额分红40万元。三是在“盘存量”中延伸项目,形成“租赁经营型”发展模式。坚持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将村集体闲置的6.8亩土地折价680万元,引进个体工商户投资建成联华购物中心并开展“股份合作”,每年村集体获得16万元的土地租赁金;盘活新、老村委会等17间闲置房屋,租赁给个体工商户发展商贸经营,村集体每年创收7.25万元;将村集体3400余平方米大礼堂及相关附属设施租赁给金水建筑公司开发现代商贸区,租期20年满后土地、资产及附属设施归村集体所有,每年村集体折算可获取纯收益30余万元。通过多元化探索、多条腿走路,每年村集体实现收益130余万元,取得了既强基、又惠农的“双赢”效果。
二、“小纽带”服务“大民生”,企业与农户“双联”。村“两委”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农户就业需求,积极牵好线、搭好桥,一头连接企业、一头连接农户,通过对全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分类管理、分层培训、分批输送,助推失地农民“二次创业”。一是抓就业服务纽带、促增收。针对全村人口多、农业发展土地大量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等实际,牵头成立爵册劳务服务中心(站),由村委会副主任、文书兼任中心主任,整合村内人力资源配备6名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采集建成800余名富余劳动力信息库,投资10万余元建立以电子显示屏、村间广播、手机短信为主的用工信息搜集发布平台,及时向千山公司、海量集团等企业发布就业信息3000余条(次),促进周边2500余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种植基地、中小微企业园区、房屋建筑工地等企业就近就地就业。12名优秀农民工被海亮集团外派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每月务工收入达9000元。2014年以来,全村累计输送务工人员1500余名,实现务工收入500余万元。二是抓培训服务纽带、促创业。积极整合农培网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科畜牧等培训资源,依托金爵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千山生物公司等种植基地,建成爵册青年和妇女创业实训基地5个。2014年以来,先后组织灯盏花、蔬菜、畜牧等培训2500余人次,为230余名党员群众协调“红色资金”及其他创业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发展灯盏化、蔬菜等特色小产业7500余亩。三是抓产业服务纽带、促转型。把50余名农村“明白人、带头人”、先锋党员、回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组成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市场营销、劳务协调4支产业服务队,围绕当地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商贸经营等产业开展“对口服务”。2014年以来,引导和组织群众流转土地5500余亩,培植灯盏花、蔬菜、花卉等设施农业3500余亩,发展肉牛养殖500余头、山羊养殖1000余头、肉鸡养殖15000余羽。通过实施联系服务群众“零公里”工程,2014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15元。
三、“小网格”构建“大和谐”,管理与服务“双向”。为确保1万多人口的大村有序运行,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两委”积极探索“单一网络”向“综合网络”发展、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大党建格局,形成“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体系。一是划片管理,精细化服务畅通社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邻里相通”的原则,以“道路”为基础、“居住片区”为单元,以160—200户、600—700人左右为标准,将爵册村原有4个小组22个社打散划分为22个网格,每个网格内由群众推选1名网格长,逐格建立农户档案及民情台帐,22名网格长主动当好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对所负责区域做到家庭情况、人员类别、区域资产和隐患矛盾“四清”,每月对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等6类人员进行走访,变过去的“1人管理1村”为现在的“1人服务几百户”,实现了服务群众便捷高效精细化。二是轮流值守,主题化服务密切党群关系。推行“轮流值守”制度,每个网格对有值守能力的党员、群众按一定比例分组排班,每天各安排4名成员进行轮流值守,开展好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村情民意收集、困难家庭帮扶等工作,建立农户值守、格长落实、小组协调、村委会监督的“四级互动”轮流值守网格体系,做到“我为人人守一天,人人为我守一月”。三是口碑逆行,特色化服务树立文明新风。推行“口碑逆行”制度,分别制作“口碑册”和“逆行册”,把群众提供的好人好事及村内一些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由片长实地查实登记后,报村组审核通过,再交由村委会口碑新风管理员对应录入“口碑册”和“逆行册”。每天上午通过村广播对“口碑册”中的“善行义举”进行宣传,对“恶行陋习”点名道姓批评教育。同时,建立“整改销号制”,以2件好事对等抵消“逆行册”中的1件不良行为,积极营造弃恶扬善、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通过建立“网格化”体系,全村形成了“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常态。
【实践启示】金马镇爵册村以推行“股份合作经济”为载体,通过有效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在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打好“组合拳”,借鸡生蛋,建链补链,以带促联,充分发挥“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在实践中的“放大效应”,运用经济手段助推基层党建工作向前迈进,并以此为基点积极探索推行“党总支+网格化管理”模式,呈现以“强基惠农”为核心,以“网格管理”为载体,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的生动局面,为村集体“聚财气”、为党组织“添人气”,唱响了服务型党组织的“主旋律”,实现了稳定和谐的“主基调”。
相关专题 |
· 强党建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