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泸西县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基层党组织监测预警机制,定期“会诊”、适时“预判”,抓住“软肋”、找准“穴位”,运用“蓝牌”激励、“黄牌”提醒、“红牌”警告的方式推动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一、查摆分级,科学设定预警防线。制定《关于开展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监测预警的实施方案》,把全县基层党组织纳入监测预警对象,围绕“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作用发挥”4个板块设定45项评价指标,以百分制进行量化,设置90分、70分和60分三条“预警线”,实行扣分制后计算总分。同时,对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0种表现,对应“预警线”科学划分预警监测3个等次,即:“先进型”、“一般型”、“软弱涣散型”。年初评议确定“先进型”基层党组织337个、“一般型” 606个、“软弱涣散型”48个,年中对“软弱涣散型”基层党组织实行挂号整顿、整顿备案,年底实行评估验收、转化销号制,切实转化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一批先进党组织。
二、明责考核,建立整顿责任体系。下发《关于2015年继续抓好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晋位升级工作的通知》,推行县级领导挂点、部门领导包村、乡镇干部挂钩、第一书记驻村整顿机制,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对单”确定整顿工作目标任务及时限要求,从上到下形成步调一致的工作链和责任链。同时,研究《泸西县党建工作问责办法(试行)》,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情况列入责任体系,对未能履行好整顿职责、未摘帽销号的,依据《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今年以来,先后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力的2个乡镇党委给予了书面通报批评,并督促限时整改,不断强化从严考核问责力度。
三、分析评估,构筑整顿预警网络。每季度召开由挂钩联系领导、村干部、住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监测预警综合测评会议,发放评议表,综合确定基层党组织的等次。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分析研判会,细化整顿措施,推进整顿措施落实;先后组织召开2期基层组织建设现场观摩例会、现场推进会,重点选取各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5个随机调研工作组,每季度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情况进行随机调研、分析评估,下发“点对点”整改通知。目前,全县48个“软弱涣散型”基层党组织相继整顿转化45个,2个“一般型”党组织下滑为“软弱涣散型”,被列为继续整顿对象。
四、督导约谈,架起预警高压线。根据动态预警监测,对在分析评估、分类定级中排查出来的问题逐项研究,制定动态整顿方案,实行“一个党组织一个对策”,建立预警销号整顿档案,有针对性地抓好整顿工作。对“软弱涣散型”基层党组织通过整改晋升为“先进型”的,进行全县通报表扬,适时组织经验交流,并及时提醒,防止下滑;对晋升为“一般型”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要求;对处于70分以下“软弱涣散”预警线的,下发预警通知书,“列出”问题清单、“点出”整改要求、“标出”完成时限,并及时督促约谈乡镇挂钩联系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目前,先后对3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层层传导了整顿压力,推动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实践启示】泸西县推行基层党组织“监测预警整顿”机制,防止了个别先进党组织“走向滑坡”的倾向,治愈了少数后进党组织“久治不愈”的顽症,破解了部分软弱涣散党组织“隐身隐形”、反弹回潮的问题,形成对基层党组织的静态、动态和常态“三态”管理模式。实践证明,以发现问题为始、解决问题为终探索新机制,这样的机制就务实、管用和持久。
相关专题 |
· 强党建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