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3×3工作法”撬动“股份合作经济”取得实效

2016年05月31日11: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旧城镇党委坚持“合作项目围着特色产业转、集体创收带着群众增收走”的思路,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推作用、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县属部门的主导作用,以“3×3工作法”强力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实现“点上示范”到“整体推进”的转变,推动形成“村村有项目,年年有收益”的良好发展格局。

一、上下联动,“三联式”助推进。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实行县属部门领导指导联、镇挂点领导主动联、驻村工作组帮带联的“三联”方式,通过集中调研、定期研究、分类指导,一村一村摸清家底、找准载体,选准选优“空壳村”、“偏远村”有明显特色产业、较好市场前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入股合作,先后为全镇11个村委会找到了合作载体和路径,启动实施了14个“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形成“一村一股份”与“一村两股份”相搭配的发展形态,为集体经济创收提供了强劲支撑。同时,积极搭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党组织+党员大户+农户”等平台,以种养殖业为突破口,鼓励和支持村“两委”与企业、大户、党员、群众抱团发展,先后与12户种养殖大户联姻、与5户群众携手、与7名党员干部抱团,有序有力推动各村“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整合力量,“三点式”抓股本。镇党委积极主动与挂包联部门沟通协调、整合力量,采取挂包联部门帮扶一点、镇级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三个一点”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作为村集体股本来源,解决股本筹措难题。通过挂包联部门帮扶64万元和整合项目资金262.95万元注入活力、镇财政划拨补助资金40万元增强动力、村集体自筹21万元自加压力,先后共整合资金387.95万元作为村集体“合作股本”,全部注入到合作项目中,既破解了各村面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困境,又弥补了农村“明白人、带头人”创业致富中面临的资金“短板”。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边实践、边规范、边完善,统一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的权责利,防止“假入股”、“空合作”;及时对项目推进力度大、产生效益好的14个项目进行“点面”结合的宣传,做到“村边有指示牌、点上有示意图、面上相互衔接”。

三、长短结合,“三步式”获收益。针对周期较长、短时间不见收益的林果种植等“股份合作经济”项目,签订协议时采取前期、中期、后期“三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长短周期”合作模式,规避“市场风险”影响,避免村集体创收“红利”前期成为“空头支票”。前期实行收取最低分红保障方式,签订合作项目时确定年度最低“红利”,若低于分红金额,按最低分红金额进行分红;中期实行年底按占股比例测算分红方式,经管理委员会与合作对象共同测算合作收益,收益分红资金高于最低分红保障收益资金,按占股比例进行分红,遵循“水涨船高”规则;后期实行投入再分红,村集体将部分收益追加为股本,扩大股本比例,达到村集体经济收益持续增收效果。最低分红保障的方式,降低了村集体参与经营的风险,消除了村干部、群众对股份合作项目产生“见效慢”的思想,实现村集体由“被动”实施向“主动”推进的转型。目前,全镇实施的14个项目预计到2015年底可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的“红利”,其中:3—10万元的项目13个、1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可带动群众以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500余万元。

【实践启示】“3×3工作法”,切实破解了“股份合作经济”工作中面临的 “股份怎么来”、“实体怎么建”、“合作怎么办”、“收益怎么分”、“风险怎么防”等问题,同时,激活了“内生动力”和“外在动力”,兼顾了“集体创收”和“群众增收”,把握了“近期效益”和“持续发展”,运用经济手段助推基层党建的杠杆更加有力有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强党建促发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